资讯列表页顶部通栏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艺术报 > 书画 > 正文
《辉光日新》— 中国美术的美学精神 · 张建生
2025-08-20 10:33    网络
0

  张建生,斋号:藏云楼。1963年出生于山东潍坊。

  系九三学社社员,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会员,政协潍坊市潍城区十四届政协常委,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国画院院聘画师,山东省书画学会会员,潍坊市北海书画院院长,潍坊市书画家联谊会三届副主席、山水艺委会主任,潍坊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潍城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术师。

  自幼酷爱丹青,师从大风堂绘画大师何海霞关门弟子胡有民先生。199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系。2011年就读于北京凤凰岭美术馆首届中国画创作班,受教于龙瑞、霍春阳、王鲁湘、張培武等先生。

  2013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得益于卓鹤君、任量、王作君等先生教诲。

  形神兼备宛尔目前

  建生是我的学生,我跟他的感情是很深的。回想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作画时他便相随左右,那时他还是位英俊少年。课余、星期天很少玩耍,时间都用在了学习绘画上。一位少年学子,有这样的学习毅力,使我深为感动。

  《峨庄山村》

  建生为人忠厚、善良、诚信,人品即画品,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得到最好的印证,其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感悟,并体现着人生中人与人之间的相融与宽容,可以说其作品是真、善、美的化身。

  《春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前贤对从事书画艺术的人订了这样的课程表,是有一定道理的,而建生正是沿着这条路走过来的。他初次就业,任职于潍坊信丰印染厂设计室,上世纪八十年代,该厂是潍坊最有实力的工厂,建生有绘画基础,工作认真负责,得到厂领导的重视,有了去大江南北参观、学习、进修的机会,结识了众多的书画名家、名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学识。在南京艺术学院学习期间,对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技法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研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查济烟云》

  中国画的绘画艺术,也许没有大理论可探讨,长安画派的前辈们用“一手伸入传统,一手伸入生活”做了简明的描述。一代大师李可染先生用两句话“最大的毅力打进去,最大的胆量打出来”作了概括。民间有这样的说法:看的容易的事做起来难,绘画艺术便应了这个简单的道理,而建生的写生画便是最好的实践。他十几次赴太行山,跋山涉水,餐风食露,不计寒暑,风雨中、焦阳下,一画就是一天。近年我曾四次去太行,深知大山中写生之艰辛。其中一次与建生同行,那时他大病尚未痊愈,大家都为他的身体健康担心,劝他不去为好,然而他执着的心,谁都难以说服他,真是一位把艺术看的比生命还重的人。他的全部身心都用到了绘画艺术上,故而他的画作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和活力,细品其作品,层次分明,浓淡虚实相宜,栩栩如生。观其细微处,似乎清晨的雾气尚未散去,雄鸡在唤醒沉睡的大地,整个画面透着无限的生机。画作能达到这样充满神韵的效果,是线条的运用既标准又灵活,淡墨的烘染既大胆且恰到妙处,在写生画方向有这样的高超表现力,可谓非常人所能及。

  《层峦叠嶂》

  艺术与科学不同,科学永远是向前的,而艺术是波浪式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作品至今让人望尘莫及,我国宋元时期大师的画作更是一座高峰。学传统这是学习的近路,也是最可靠的路。然而我学前人前人学谁呢?带着这个问号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宋人的画作。宋代画家得到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地位高,待遇丰厚,在这样的条件下是要出作品的,可宋之前的范本并不多,故多以大自然为师,以生活为师。范宽、马远、夏圭的山水画,张择瑞的清明上河图可谓不朽之作。元代的士大夫不愿与异族统治者为伍,多隐居山林,与大自然为伴,使画家的画作充满了山林野趣。建生虽年轻,但他是深明这个道理的,故不辞辛苦的以大自然为师,以生活为师。看他的画作除了能看到太行真山真水的影子,看不到宋元人的笔墨影子,也看不到近代大师的笔墨影子,他把学到的传统笔墨消化了,把古人的笔墨技法变成了当代自己的笔墨技法,用这种笔墨去表现大自然,去歌颂太行。应了齐白石大师的名言:“用我家笔墨,写我家山水。”建生画太行山绝不是照搬太行山于纸上,而是饱含着对太行山的理解与感悟画出了自己心中的巍巍太行。这便是张建生的绘画风格,这一风格来之不易,是他用千辛万苦换来的,因此,其生命力是无限的。

  我不善言辞,更不想将自己的观点现于笔端,然而建生的大作震撼了我,每品读其画,总久久难以忘怀,不得不写上几句为快,就算抛砖引玉吧,愿更多的有识之士对建生的写生作品做出新的评价。

  胡有民

  著名山水画家

  国画大师何海霞关门弟子

  北海书画院名誉院长

  《雁荡烟雨》

  《落叶知秋》

  《仁堂山下》

  《太行秋韵》

  《雁荡天下秀》

  《雁荡烟雨》

  《瑶台远眺》

  《雁荡长胜门》

  《雁荡一角》

  《碧嶂遥隐现》

  《云蒙山 青石岭》

  《山峦翠微》

责任编辑:罗明忠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发送邮箱:918825737@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标签
《辉光日新》— 中国书法的美学精神 · 郑明正
《辉光日新》— 中国美术的美学精神 · 张建生
《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全国美术作品展 |张万琪
《辉光日新》— 中国美术的美学精神 · 黎小丽2025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yishubao.net.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918825737@qq.com  -  合作QQ: 336787430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