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将着力推动科技支撑文物保护工作,在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组织开展文物价值认知、保护修复,水下遗产、工业遗产和乡土遗产保护利用等领域课题研究,办好国际文物保护装备博览会等方面下功夫。此外,该省积极争取让“三孔”、泰山、齐长城、大运河等成为国家文化地标和中华民族精神标识。
山东省人民政府8日举行发布会,专题解读该省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廷琦表示,《实施方案》提出要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构建依法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文物保护利用体系,力争到2025年,山东省实现从文物大省向文物强省的新跨越。
王廷琦称,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山东将加强大运河山东段、齐长城、山东黄河流域的文物保护利用;创建“泰山-曲阜”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研究;加强“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的文物保护利用;围绕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加强工业遗产、农业遗产、水下遗产保护,推进文物对外合作交流。
“山东将利用政府基金、公益性基金等平台,对私有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维修提供资金支持。”王廷琦介绍说,该省探索政府购买保险等形式,加大文物安全预防资金投入。此外,落实文博行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推动落实社会公益性捐赠的税前扣除政策,以及有利于文博创意产品开发和小微文博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倪国圣介绍说,该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包括鼓励社会力量以认领方式,自愿投入资金修缮保护、管理使用市县两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同时,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在文物保护区域适度发展服务业和休闲农业。
倪国圣称,山东推动更多文物古迹在依法保护的前提下纳入旅游线路,大力发展研学旅游、遗产旅游,推出更多更富体验性、吸引力的精品旅游线路。此外,为让馆藏文物“活”起来,该省挖掘齐鲁文化遗产内涵,打造孔子文化、泰山文化、史前陶器及玉器、三代青铜器、汉碑及汉画像石拓片,魏晋佛教造像、孔府服饰、明代藩王等齐鲁文物外展品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