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艺术是时代的声音,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在历史的长河中,华章是那些震撼人心的瞬间,是文明演进的激昂鼓点。从古老华夏的甲骨文开篇,一字一句,记录着王朝的兴衰、先民的智慧,开启了绵延数千年的文化序章,那是人类思想启蒙的璀璨华章。
在时代的浪潮中,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基石。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深度变革的伟大时代,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潮相互交融碰撞,催生出无限的艺术活力与创新可能。
值此新旧交替、万象更新之际,《岁朝华章》全国优秀艺术家作品邀请展应时而生。此次展览汇聚了众多杰出艺术家的心血之作,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描绘时代风貌,传承文化脉络,奏响新年的艺术序曲。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也寄托着对新岁的美好期许。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艺术盛宴,在岁朝的华章里,感受艺术的温度与力量,领略时代赋予艺术的全新内涵。
《岁朝华章》全国优秀艺术家作品邀请展不仅是一场艺术的聚会,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旅。它为艺术家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也为公众打开了一扇感受艺术魅力、领略时代精神的窗口。这个春天让我们相约,在艺术的海洋中,共赏岁朝华章,迎接新一年的美好!
现为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美术书法摄影委员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上海中华书画协会会员,上海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上海虹桥画院副院长。
【艺海弄潮 岐路飘香】
张凤岐,是一位在美术、书法、摄影等多个领域均有深厚造诣的艺术家。他的人生,是一场与艺术相伴、逐梦前行的精彩旅程。
身影
张凤岐1958年生于上海,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艺术天赋。学生时代,他凭借出黑板报、抄写大字报练就了一手好字,在校园里小有名气。这些看似平凡的经历,为他日后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儿时·印象
父老乡亲
装车上市
亲切交谈
走上工作岗位后,张凤岐投身基层文化工作,担任电影放映员。这份工作不仅丰富了他的视觉经验,更激发了他对艺术创作的热情。他开始探索摄影艺术,用镜头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用光影讲述动人的故事。在电影放映的那些年,张凤岐走遍了家乡的各各村落,深入农村的乡间田头,拍摄了大量表现乡村人物、劳作和风貌的摄影作品。他的镜头里,有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更有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城市化进程
耕作
吞噬
二月春早
田间·地头
躬耕黄土
我们不难看出在他早期的摄影作品和现在新作的短视频中,可感受到他拳拳之心对养育造就他成长的这方土地和父老乡亲的深情热爱和无比的感怀之情!
岁月印记
在书法领域,张凤岐同样成绩斐然。他的书法作品既有传统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楷书端庄大气,行书流畅自如,草书狂放不羁,每一笔都透露出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他师从书法大家胡问遂、高式熊、刘小晴等,博采众长,熔古今于一炉,形成了自己甜而不俗、松而不散的艺术书风。他的书法作品在国内外展览中屡获殊荣,被众多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珍视。
张凤岐的艺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他始终怀揣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不断探索、创新。他深知艺术的力量在于启迪心灵、陶冶情操,他的作品传递着正能量,激励着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如今,张凤岐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创作者,更是一位艺术教育的传播者。他致力于将艺术的种子播撒在更广阔的土地上,让艺术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心灵。他相信,艺术是人类共同的语言,能够跨越时空,连接心灵,激发创造力。
张凤岐的艺术人生,是一场与美相伴的逐梦之旅。他在艺海中弄潮,在岐路上飘香,用他的才华和热情,为中国美术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也激励着更多人去追求艺术的梦想。
『新泾记忆群』的老伙伴们合影留念
现退休后的张凤岐,身边汇集了一群土生土长酷爱乡土文化和各怀文化艺术特长技能的兄弟同仁,他们对家乡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有着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为溯源历史,铭记乡愁,为文化留根,为新时代讴歌,挖掘打捞传播地域传统历史文化,弘扬中华文化之精神,奔向改革开放新征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助力。
他们参与出版了200多万字的《新泾镇志》,撰、编了《吾心归处》《画说新泾》系列丛书,策划创作的《新泾镇史图》百米长卷,生动展现地域人文风貌,堪称新泾地区的“清明上河图”,硕果累累,可喜可贺。
期待张凤岐他们有更多的精彩作品亮相。
撰稿:沈久和
* 先后担任两届上海市路跑协会理事
* 上海市摄影协会会员
* 国家一级/高级摄影技师
* 上海市黄浦区摄影协会常务理事
* 上海市南公益摄影大讲堂创始人
责任编辑:罗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