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75年的风雨兼程,75年的砥砺前行。75年前新中国的诞生,是国家的重生,是民族的觉醒,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伟大的时刻。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热爱与期盼。向祖国诉说,是我们共同的情感寄托。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当代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人民艺术家”王蒙曾言,“新中国的命运也是我的命运。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建设是我一生的经历,也是我创作的主题。”走过75年,有过多少奋斗拼搏,就有多少豪情激荡。千里奔涌,万壑归流。今日之中国,正在不断汇聚起澎湃的伟力。新征程上,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应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人民至上创作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创作出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能够提升文化素养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精品,为繁荣发展中国美术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石智民,1964年5月出生,陕西白水人,研究生学历,1982年从军,1998年转业到省政府机关工作,现已退休。
自幼受其祖父的影响,酷爱书法。初学颜柳,继学二王,尤喜近代草圣大师于右任书体,并以于体为基础,兼收并蓄历代名家诸多书体,经过近40多年的研习,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作品用墨凝重、行笔沉稳,结构严谨、气运畅通,神情自然。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数次获奖。现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会员;三秦文化书画研究院会员。
结缘书法
一一石智民书法自述
一九六四年五月份出生在陕西省白水县安乐村,六七十年代农村的条件很艰苦,农活多、强度大,学生娃经常帮家人干农活,做家务,几乎没有闲暇时间。可庆幸的是,我的祖父是村上少有的文化人,能掐会算,写的一手好毛笔字。我记事时,祖父己年过七旬,算是村上少有老年人,基本上不太下地劳动,村上不论大小红白喜事都请祖父看日子写对联。每当我看到祖父写的对联时,我就感到格外的兴奋。那时我就在想,我将来也要像祖父那样写上一手好毛笔字,受人尊重。我就是这样爱上了毛笔字,只要有祖父给人写字,我总是站在身边观看,享受祖父写字时的神情和快乐。那时买不起笔墨纸砚,我就用黄泥土和成泥巴在家里石碾盘子上写,干了以后用水冲掉,再继续练。上初中时,因为我字写的好,就经常在学校出板报,刻腊板。
高中毕业后,18岁那年我参军到部队,两年后我上了军校。八六年军校毕业,分配 到总后某部队,先是在基层连队干了六年。在连队期间,一有空闲就在废报纸上练字,只是随性而写。后又调到机关任政治处担任宣传干事,由于工作需要,经常要写宣传标语出墙报,写宣传栏,使我不得不拿起手中的毛笔再好好练字。那时候开始起临写书法碑帖,初学欧阳询的楷书《礼泉铭》,临写一年多总是不得法,后又改临颜真卿的《勤礼碑》,柳公权的《神策军碑》。经过一年多的苦临,终于从勤礼碑中找到了书法的感觉,使我对书法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有了颜楷书的基础,我又在隶书上下了一番功夫,先后临习了《石门颂》,《张迁碑》,《华山庙碑》,在《华山庙碑》下功夫最多,这期间我还订了一些书法杂志资料,经常从中吸取营养。
98年我转业到省政府工作部门进了西安市,到西安后,受于右任书法的影响,我又开始临习魏碑,临写过的碑帖有《张孟龙碑》,《石门铭》,还有于右任书写的大量《墓志铭》。坚持利用每天中午休息和晚上、周未空闲时间练习临帖。数年过后,在临写众多碑帖过程中,对于右任书法更加钟爱,后来有幸认识了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王德廉先生,在先生的指导下,对于右任标准草书进行研习。由于行书基础较差,又追临到王羲之的行书《圣教序》,草书《十七帖》,孙过庭的《书谱》,颜真卿《祭侄文稿》,苏东坡《寒食帖》,米芾的《苕溪诗卷》,赵孟頫的《洛神赋》,以及何绍基大量法帖。在大量行草书相结合的临习过程中,使我对行草书的用笔,结字,技法章法以韵味有了新的认识 ,提升到更高的境界。于右任标准草书的美感激发我对草书的执着和酷爱,于右任的书法思想深深的扎根在我的脑海中,从此坚定了我对于体书法的信念,找到了自已的书法语言,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书法路径。我的书法最终是以于书为基础,兼收并蓄历代名家名碑名帖书法营养,形成了自己的笔墨语言,我的书法力求行笔沉稳,用墨凝重,结构严谨,气运畅通,神情自然。
当然,我今后书法道路还很漫长,我还需要大量知识储备,扫除身外闲名利,师友书中古圣贤,静下心来向传统文化挖潜力。要寻静入境,以静养心,以心养书,尊师重道,在道的层而上探寻书法真谛,享受书法带来快乐和魅力!书法将永远成为我的精神支柱!
2024年8月10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