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75年的风雨兼程,75年的砥砺前行。75年前新中国的诞生,是国家的重生,是民族的觉醒,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伟大的时刻。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热爱与期盼。向祖国诉说,是我们共同的情感寄托。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当代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人民艺术家”王蒙曾言,“新中国的命运也是我的命运。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建设是我一生的经历,也是我创作的主题。”走过75年,有过多少奋斗拼搏,就有多少豪情激荡。千里奔涌,万壑归流。今日之中国,正在不断汇聚起澎湃的伟力。新征程上,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应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人民至上创作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创作出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能够提升文化素养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精品,为繁荣发展中国美术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黄俊文,生于广西南宁市。2001—2005年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2009—2011年于广州美术学院研究部攻读硕士学位。
现为国际新骑士艺术联盟成员,中国抽象艺术联盟会员,中国意象油画研究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抽象艺术联盟西部地区、广西地区主席,广东省肇庆市第二届青年美术家协会荣誉副主席。曾任广东省肇庆市政协书画院理事,肇庆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油画艺委会委员,肇庆市首届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教师。
1.作为目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美术家,您如何理解“培根铸魂”的意义?中国美术家应该在美育中肩负起什么样的责任?
黄俊文:作为美术工作者,我个人朴素地认为,中国艺术家在实施美育活动时,应该自觉地使用中华文化的各种元素作为创作的灵感和思想载体,赓续中国优秀文化血脉为己任。
中华文化上下悠悠五千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不仅包括了各种艺术形式,如绘画、书法、音乐、戏曲等,这些艺术形式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特别是美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首先,中华艺术在美育中起到了培养审美能力的作用。为大众提供了多样感知美的途径的可能,帮助大众学会欣赏艺术作品,从而提高大众的审美水平。
其次,美育是传播艺术及思想的重要途径,同时,美育也是推动艺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源动力。中华艺术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作为艺术家应当自觉肩负起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使命,利用美育功能作为推手,将中华灿烂文化传播之四海。
通过学习中华文化,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可以使中华艺术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的浪潮之中,从而增强中华文化的自信。
再次,中华艺术虽然包含着中国古圣先贤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它更需要新时代美育的伟力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崭新的灵魂。
学习中华艺术,就是在为新时代凝神铸魂。无论在绘画、书法还是在音乐、戏曲上,无不需要中国的艺术家们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重新解读或重新构建一个全新的符合中国新时代的艺术话语权。因此,在学习和创作艺术的过程中,艺术家们的创新思维应得到社会的包容、鼓励和保护,这个对于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中华艺术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谙合了美育之道。
如书法中的笔墨之韵、音乐中的旋律之美、戏曲中的人物情感等,触动大众的情感共鸣,使大众能够在艺术中找到情感的宣泄和慰藉。因此,作为艺术家也应该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去考量艺术创作对教育价值问题所存在的各种尺度。艺术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将中华艺术融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让大众在欣赏和学习中华艺术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审美和文化素养,实现国民素质的全面发展。
2.在您的创作和教学当中,是怎么样体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
黄俊文:“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这是对教育内涵最好的诠释。这也是教师生涯中,一点一滴折射出来,对教师人性光辉的肯定。
如何培根铸魂,关键在于师德的培养。师德不是虚无缥缈的高远追求,它是教师的一种实实在在的生命价值,它托起的千秋风范似一记路标,一杆旗,动人以魅力,招人以真纯。
师德,它不仅是泱泱云水的博大胸怀,也是视教书为事业,当事业如生命。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即使银丝爬上了双鬓,也一如既往地热血沸腾,一往情深地风雨兼程,默默地拉着教育铧犁,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而师德,便是教师心中自然内化成的一种“魂”!
启智润心最好的方式就是爱。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爱,是奉献。它如春蚕,似红烛。吐尽心丝织锦裳,燃亮烛花照世界。
爱,是安贫乐教,矢志求真。一只粉笔,是一生的伴侣;三尺讲台,是人生的舞台。
爱,是海纳百川,博采众长,严谨治学。“善师者必善学。”“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不能解,则非师也。”
3.以人民为中心,立中国精神之魂、兴文化自信之风、扎时代生活之根,应该成为社会主义美术事业的根与魂,您是如何理解“艺术为人民”的?您又是如何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践行这一理念的?
黄俊文:艺术为人民服务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统和核心价值观,也是一种社会的责任,更是一种创作的源动力。
艺术家应该主动地将人民的需要和情感融入作品中,不仅使作品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还极大地激发创作者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促进艺术有更大的创新和发展。
4.您认为您当下的美术创作在主题、语言、观念等层面想要整体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或者变化?
黄俊文:当下的美术创作几乎都在表述艺术与生活之间似乎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然而,在当代社会,随着艺术形式的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消解。
我们可以通过谋些艺术家创作的装置艺术、街头艺术等形式,将艺术带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艺术作品不仅美化了城市空间,也让人们在不经意间就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于此同时,有些艺术家还通过与商业、时尚等领域的合作,将艺术元素融入到商品设计和时尚潮流中,让艺术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艺术与生活界限的消解,不仅让艺术变得更加亲民和接地气,也让生活变得更加艺术化和审美化。这种双向的渗透和影响,无疑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5.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国美术家,代表了中国美术的先进方向。在国际交流之中,中国美术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如何通过美术展现中国形象?
黄俊文:中国目前正在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革之中。随着新兴城市提升成为国际大都市,其国际地位也在逐步上升。然而当国家向着国际化发展的同时,它亦在加强本国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观,随之而来的新的世界秩序,艺术的世界需要重新构建。
中国当代艺术家希望以一种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旧体制的具体方式来呈现他们精神自由的证据。他们的作品并非只泛泛地援引中国历史以及所谓“民族性格”,而是通过对一个个项目的研究来展现个人主义的万丈雄心。
假设艺术个体自由和集体之间存在一种斗争关系。中国当代艺术家将艺术已从昔日受人膜拜的神坛上彻底驱逐,挑战、革新那些他们认为因循守旧、陈腐不堪的艺术传统,一再挑战和突破社会既有的美学传统、价值观念、道德底线,在这股暗涌着的新生浪潮中,他们的作品也站在了当代国际艺术的风口浪尖。
艺术家创作内容,似乎生灵和物品依旧如初,但意义和符号都发生了变化。他们的作品通过将坚实的和幽灵般的嫁接在一起来展现中国当代艺术家创造力的广泛影响。他们的艺术观点和创作语言惊人且多样,构成了一个有别于西方艺术的东方艺术世界。近十年全球当代艺术较为平淡的现状,是中国当代艺术带来了全新的视觉经验和新的可能性,公众也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并影响了中国艺术的发展进程。基于上述情形,中国的当代艺术形成了特有的古老与前卫并存的文化现象。
6.中国油画与西方油画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你认为这种区别给中国油画带来了怎样的特色和优势?
黄俊文:最大区别在于油画背后的底层逻辑不同——文化的差异性。文化构建的不同导致审美取向存在天壤之别。
但恰恰是文化不同,中国也极有可能走出一条有别于西方油画的中国民族化油画之路,具有写意性和诗性特质的油画!从油画本质性来说,它是工具,它是媒介,只要掌握了它的特点,其实绘画本体归根结底就是为艺术家个人情感服务的!
7.在您的创作中,如何运用中国传统绘画背后所显示的文化精神和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黄俊文:要想自己的艺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其实归根结底还是画外功!平时多多走向大自然,感受春去秋来,感悟人生的历尽千帆;同时也要多多阅读中国经典文化的书籍,使自己浸淫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中。当有机有缘面对大千世界时心中肯定会生发出诗情画意来,这便是画面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必经之路!
8.请谈一下您近期的工作和创作计划?
黄俊文:近期忙于教学,工作之余,大量地浏览古今中外名画并分门别类地做研究和考证!
创作计划,还是继续地深入研究抽象绘画艺术的材料以及语言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