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顶部通栏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艺术报 > 资讯 > 正文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张济海
2024-09-18 15:07    网络
0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75年的风雨兼程,75年的砥砺前行。75年前新中国的诞生,是国家的重生,是民族的觉醒,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伟大的时刻。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热爱与期盼。向祖国诉说,是我们共同的情感寄托。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当代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人民艺术家”王蒙曾言,“新中国的命运也是我的命运。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建设是我一生的经历,也是我创作的主题。”走过75年,有过多少奋斗拼搏,就有多少豪情激荡。千里奔涌,万壑归流。今日之中国,正在不断汇聚起澎湃的伟力。

  新征程上,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应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人民至上创作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创作出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能够提升文化素养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精品,为繁荣发展中国美术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张济海,开宗立派的书法家

  ——“爨八体”字体创始人。

  张济海1955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莘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大字典》学术顾问;出版《中国艺术高校名师教学范本》、《书法教程》和个人书法作品专集多部。主要代表作有《厚德载物》、《中国风》、《中国龙》和《照见即觉》等。他创作的不同风格的代表作不仅在保利、翰海、苏富比等各大拍卖公司高价拍出,被海内外诸多收藏家收藏,还永久性镌刻于八达岭长城居庸关和全国众多风景区,展示于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

  甲辰龙年伊始,他创作的《中国龙》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连展三天,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倍受世人关注;他开创的“爨八体”书法被收入新版《中国书法大字典》。

  创荣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围绕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社会主义文艺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新时代艺术家,您认为该如何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张济海: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光辉历程中,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绘制了宏伟蓝图。这一系列重要论述,犹如璀璨灯塔,照亮了社会主义文艺前进的方向,深刻回答了文艺发展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与使命担当,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宝库。

  作为新时代艺术家,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此,我愿以满腔热忱,致以诚挚的祝福与誓言:

  愿我们携手并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勇于创新,让社会主义文艺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我们将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火热的社会实践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精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征途中,我们将积极响应时代号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通过文艺作品,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

  让我们以笔为剑,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攀登,用我们的才华和汗水,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书法兵法赋》

  文/张济海

  兵甲动兮若风雷骤起,墨香飘兮似晚霞映红。筹谋巧兮能应势而变,书道妙兮与兵法相通。行文之中,隐蕴武略之精意;演武之际,尽显文韬之神功。

  观乎战场风云,迅疾间扭转乾坤;察其翰墨神韵,悠长里流芳永恒。兵者,以智驭勇,布局如棋局精妙;书者,以心运笔,挥洒若舞姿轻盈。兵之胜负,在乎谋略深远,战机一瞬把握;书之优劣,在于神韵独具,笔法千秋传承。当此之际,文与武交相辉映,互成其彩。文能安邦,以智慧谋略抚平天下之乱;武能定国,凭英勇豪迈捍卫疆土之宁。于是乎,于文章字句之间,可窥武之威严;于武功招式之中,可感文之风情。

  思接千古,贤士能臣辈出。或以笔为枪,书写壮志豪情;或以剑为毫,描绘锦绣前程。动静皆宜,刚柔并济,方为大道之行。文能感化人心,如春风化雨润泽万物;武能镇压强敌,似冬日寒霜威慑奸凶。

  嗟乎!文武兼备,方能成就非凡之功业;德才双修,才可开启昌盛之恢弘。愿世人皆悟此理,崇文尚武,使智慧之花绽放,力量之树常青,让哲理之思永不穷竭,照亮漫漫人生路,迈向辉煌之顶峰!

  《论书法与兵法》

  张济海/文

  书法与兵法,一文一武,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古以来,军营造就出来的书法大家数不胜数,许多军事家同时也是书法家。书圣王羲之、亚圣颜真卿、毛笔的发明人蒙恬等等,他们不仅善于用兵,而且深谙书道,既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同时又铸情于笔墨之内、挥毫于方寸之间,真可谓文韬武略,兼擅其身,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书法与兵法都善于“谋”

  “谋”是兵法的核心。孙子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要求战争的决策者在战前要精确计算,周密计划,做到“未战而先胜”。

  书法创作中特别强调“谋篇布局”,做到“意在笔先”,其实就是“谋”在书法创作中的具体体现。蔡邕在《笔论》中说:“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书法创作能否“谋”好,事关作品成败。比如书写什么内容,采用什么形式、使用何种书体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书法与兵法都注重“势”

  “势”者,力也。孙子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湍急的流水飞快地奔泻,以至于能冲走石头,这便是“势”。所以,善于指挥打仗的将帅,要善于造势、借势与顺势以取胜。书法也特别强调“势”的作用。蔡邕在《笔论》说:“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康有为说:古人论书,以势为先。这些经典论述都是在阐述一个道理,即优秀的书家和兵家一样,都应当重视“势”。

  三、书法与兵法都讲究“应”

  “应”是指部分和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照应的关系。孙子说“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故兵法常以“首尾相应”比喻军队各部分之间协同支持。“应”在书法中相当于人生命中的气血。人的气血如果断了,虽然有肢体、五脏六腹,也是死的。要组合成一个有姿态、有灵魂的单字,靠的是点画之间的呼应;要创作一幅气韵生动、有生命力的书法作品,靠的是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相互映带与呼应。

  四、书法与兵法都强调“变”

  “变化是用兵的诀窍。孙子说“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变”也是书法的要诀。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兵法与书法都是以奇取势,以正成和;奇正相生,生生不息。用兵不讲奇正则难以取胜;书法不讲奇正,就不可能创造出好作品。《兰亭序》总共不过324个字,却有20来个“之”字,王羲之能把它们写出互不相同的姿态,体现了一种变化之美。

  五、书法与兵法的都追求“和”

  孙子说,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百战百胜,不算是最高明的将帅;只有不战而使敌人屈服,那才称得上是高明者。“故上兵伐谋,以和为贵。所以,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和平。书法是一个浓缩的宇宙,咫尺之间涵盖了整个世界无穷变化之理;书法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有机统一的和谐世界,方寸之内体现着世界的根本规律。孙过庭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违”就是参差错落,变化多样,是统一中的对立;“和”就是整齐协调,秩序井然,是对立中的统一。只有统一中有对立,对立中求统一,才能达到“和”的境界。一件上乘作品,无论是在笔画线条还是在结构与章法中,都存在着极为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如笔画的直曲、方圆、刚柔、疾涩、润燥、长短、粗细,结字与章法的正与侧等。书法之美,美在变化,美在和谐统一之中。

  墨池之深,荡荡乎如江海;书法之奇,危危乎如用兵。创作一幅书法作品只是一个瞬间,指挥一场战斗也是一个瞬间,永恒的是那游刃有余的书艺与兵艺和那深邃的哲思!

  注:本文作于2007年8月1日,是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写的。最早是发表于《燕赵晚报》,后被《河北工人报》、《孙子研究》、《中国书画》、《书法导报》等诸多报刊转载,也有诸多书友引用。

  以下是张济海老师独创的爨八体成体系的字体,已被收录《中国书法大字典》

  ​​​​​​​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发送邮箱:918825737@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标签
文体旅融合助推体育赛事名城建设的逻辑、机制与路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张济海
中法抽象艺术大师对话展于武汉SKP开幕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周鹏飞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yishubao.net.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918825737@qq.com  -  合作QQ: 336787430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