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顶部通栏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艺术报 > 书画 > 正文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张巨鸿 2024
2024-09-20 17:00    网络
0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75年的风雨兼程,75年的砥砺前行。75年前新中国的诞生,是国家的重生,是民族的觉醒,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伟大的时刻。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热爱与期盼。向祖国诉说,是我们共同的情感寄托。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当代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人民艺术家”王蒙曾言,“新中国的命运也是我的命运。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建设是我一生的经历,也是我创作的主题。”走过75年,有过多少奋斗拼搏,就有多少豪情激荡。千里奔涌,万壑归流。今日之中国,正在不断汇聚起澎湃的伟力。

  新征程上,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应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人民至上创作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创作出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能够提升文化素养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精品,为繁荣发展中国美术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张巨鸿,生于1966年,甘肃靖远人,民革党员,兰山云庐、古荷堂主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敦煌艺术学院油画专业。后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学习。喜东西方文学、宗教、哲学,擅山水、花鸟 及书法。曾先后在北京、天津、广州、兰州、香港、台湾、深圳、甘肃白银等地举办个展或联展。出版有《张巨鸿中国画集》《当代中国名家画集.张巨鸿》卷,著有《古荷堂吟草》《新艺稗类钞》,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于国家及省市期刊。系甘肃省政协书画院画家,民革甘肃画院副院长,甘肃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石河子大学客座教授,甘肃中国画学会理事,甘肃省台联陇台书画专业委员会委员,兰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兰州市文联文艺监督员,甘肃画院、兰州市政协书画院、兰州画院院聘画家,2019年8月被中共兰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金城文化名家”称号。

  张巨鸿和他的“兰山云庐”

  文/张存学

  2022年5月29日, 张巨鸿先生的“兰山云庐”书房揭牌仪式在靖远举行。揭牌仪式隆重而热烈,宾客盈门,书画辉映。我作为巨鸿的朋友应邀参加了这个仪式,为他磅礴的书房感到惊讶和欣喜。

  认识巨鸿是在二十多年前。二十多年前,我作为《飞天》杂志编辑到靖远探访一些作者,探访的目的在于发现有潜力者给予支持,但当时的情况令我忧虑,恰在此时,认识了在靖远师范任美术教师的巨鸿,他二十多岁,正是意气奋发的年龄。晚上在深谈中,他激情澎湃,真挚而单纯。那晚上的话题一直是关于艺术之真的,就这个话题巨鸿已经有了独到的见解,也显现出他高远的志向。可以说,在当时的靖远,他是一个对艺术理解和追求非常到位的年轻画家。

  靖远文化根底深厚。就现代而言,既有像范振绪这样的大家,也有像创校立业的苏振甲等名士,还有一些在靖远本埠和省城及其他地方办报写作推动新文化运动的人。靖远从近代到民国期间可以说是文化蔚然成大观,人才亦辈出。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靖远师范任教的。靖远师范是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学校,学校古风遗留,重教尊师,但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它的图书馆里藏了大量的书。

  这些书从建校初时期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都有,书保存得非常好,看不到它在文革期间的影响。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靖远地方上的有识之士是怎么在不平凡年代守住这神圣一隅的。又从靖远诸学校启建者的历史,和在靖远民国时期的文人画家的历史中看出,他们都是厚德踏实之人,为人为艺都有其根本。

  靖远的文风被扭曲被带坏是在四十多年前。四十多年前期间,我在靖远上小学和初中。特别在县城上初中期间,目睹了一些恶劣的文化现象。当时,县上风行吹牛拍马屁的诗文,也风行快板和短剧的创作,这些创作只有一个内容,就是服务于形势,形势需要什么,就写什么。这种文风只有一个作用,就是极大地破坏了地方文化,使靖远地方文化中原有的敦厚与踏实之风荡然无存。然后,这种文风又不断盛行,急功近利,咬文嚼字,故弄玄虚,扮古人之相无病呻吟,甚至将给死人写的祭文都当成了最高文化的显示。靖远地方文化被扭曲到如此地步是靖远的可悲。

  二十多年前与巨鸿见面后很长时间再未见过面。之后听说他离开靖远到省城到北京等地游学。多少年过去,有一天我乘车外出时看到高速公路边的高大广告牌上赫然写着“张巨鸿画展”几个字,我猛然一惊,心想巨鸿已经成大才了。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又相见,此时的巨鸿已经集成两个画册了。翻开他的画册,雄奇与秀美的山水扑面而来,其中显现着超凡脱俗的气䪨,这又让我猛然一惊。

  巨鸿离开靖远师范后游学于西北师范大学敦煌艺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等处。后又居于深圳领受南国之风。仅存这些足迹就能看出巨鸿离乡走世界的雄心。从一个西北小县城走向外面的世界没有超凡的勇气和决心是走不出去的,同时,没有对艺术之真深切的认知也是走不出去的。走出去的勇气和决心很可能与巨鸿的气质有关,不流俗,不盲从。

  另一方面也与他在大地上所遭受的苦难有关。靖远在历史上不断遭受旱灾、匪灾、震灾,后来,又遭受像引洮工程大炼钢铁噩梦般的炒颠,又经过一九六零年前饥荒。处在干旱的原野上,人们忍受着、逃离着、嘶叫着,人们在严酷的时光中无幸福可言,人们卑微地活着,蠕动着,整个天空和大地似乎将荒凉、苍白、冷酷混合凝在一起向人们重压,人最后的尊严在崩溃,然后,在那样的岁月里,一些人非正常死去。巨鸿家乡在靖远北面的苦旱地区,其家庭遭受的苦难漫长而又令人发悲。像在巨鸿家乡和在靖远所有的地方许多人在苦难中被淹没,也被僵化,而能在苦难中能抬起头进行追问,并因为苦难而对人对世事有了洞穿的能力,从而对艺术也有求真的要求的人少之又少,巨鸿可以说是这样的人。试想,一个能在悲苦煎熬中挺起来的人,一个背负着家族深重灾难的人走出去是多么不容易!

  没有被苦难压倒,没有被苦难改造成僵尸,而是在苦难中回望,追问,怀疑和挣扎,并在内心深处给自己划出一道界线,正与邪的界线,美与丑的界线。有了这条界线,世事就分明起来。于是,装腔作势者、摇头晃脑者、摇旗呐喊者、急功近利者们便在他的嘻笑怒骂中如风般被挥去。

  艺术正道在于求索艺术之真。游学各处其实在于向中国画的源头溯进,中国画的源头深邃而宽阔,师法古人在于知常识,也在于探求古人生命之境界。常识和境界,是师法古人必须要面对的课题,巨鸿在答解这两个课题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这远远不够,如果将尊古变成泥古,就是画地为牢,就是在做艺术的奴隶,而探求古人生命境界没有与古人等深的学养就很难做到求其真貌。巨鸿深知这一点。多年来,巨鸿读写并重,在他新挂牌的“兰山云庐”书房里,各种典籍磊磊成大观。从这可以窥其研学之用力。

  当代人通古人之境界有一个巨大的障碍,这个障碍就是当代人的思维方式。当代人的思维方式是求价值的,对人对物,或者对思想都是从价值要求出发的,价值要求就是从观点、意见、看法、理论体系等等出发对物或对事进行框范。这种思维方式多年来浸泡着中国人的艺术创作,也主宰着当代人进入古人境界的道路。中国传统艺术讲气韵,西方艺术的天命是表现思想,二者是不一样的。气韵讲空,讲静,讲无声。空、静、无声既是气,也是韵,它们合起来指向真。真为自由,为天地人神共在。当代人满脑子观点,看画要在画中看出个是非来,听音乐要在音乐中听出个意义来,尊古人也有看古人在哪个价值层面上,如此,在通往古人的境界时已自行关闭了通往的道路。

  巨鸿是深知这种弊病的。他在不断思索,在不断探求,在不断努力摆脱意识积弊而在通达古人的境界上有所进步。这种努力已经显现在他的画中,他以气韵造型,以生命承象。在他诸多的画中,于山岚飘移、巉岩奇峻、秀木犷美中显现不凡的气韵。气韵是巨鸿的魂,是巨鸿生命的凝结。而达到这样的境界,巨鸿已经走过了漫长而艰辛的道路。

  “兰山云庐”设在靖远城埠是对靖远故土的回馈,也是脚踏故土以增力而成新的起点。巨鸿在未来将大展宏图!

  2022年6月23日星期四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发送邮箱:918825737@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标签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吴浠铷专访 20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张巨鸿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张勇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孙文忠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yishubao.net.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918825737@qq.com  -  合作QQ: 336787430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