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顶部通栏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艺术报 > 书画 > 正文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刘伟
2024-09-21 12:41    网络
0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刘伟

  进入新时代,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自信地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蕴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努力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深刻反映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切感应时代主题和人民心声。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当代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人民艺术家”王蒙曾言,“新中国的命运也是我的命运。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建设是我一生的经历,也是我创作的主题。”

  走过75年,有过多少奋斗拼搏,就有多少豪情激荡。千里奔涌,万壑归流。今日之中国,正在不断汇聚起澎湃的伟力。

  新征程上,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应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人民至上创作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创作出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能够提升文化素养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精品,为繁荣发展中国美术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200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任职于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4--2015年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现工作生活于四川、重庆。

  部分展览情况:

  个展:

  2022年 “洄游”--刘伟艺术作品展览 (重庆102艺术基地B馆)

  2017年 “俯仰之间” 艺术作品展(成都文轩美 术馆)

  2006年 “童话世界”个人油画展(四川南充)

  2005年 “麦田”的守望—油画作品展(重庆美术馆)

  群展:

  2024年 “身份的碎片”艺术作品展览 (布玛美术馆 伦敦)

  2024年 第九届重庆美术展(重庆当代美术馆)

  2023年 野性生长—诚信女子大学美术学院亚洲现当代艺术中心启动展(首尔)

  2023年 艺域无界—亚洲国际艺术邀请展(首尔)

  2023年 理想之光---第二届四川省教师作品双年展 (文轩美术馆)

  2022年 “时代偏见”---亚洲语境下的个案收藏与品鉴展(重庆锦瑟画廊)

  2021年 第四届“美丽家园”宝龙艺术大奖展(上海宝龙美术馆)

  2021年 川流不息 — 四川油画展(515艺术创窟)优秀奖

  2020年 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南丰国际会展中心)

  2020年 “绘画的真实”第二届重庆油画双年展(重庆美术馆)

  2019年 “在山 · 重聚”艺术邀请展(云岭艺术中心)

  2019年 懒坝国际大地艺术项目(重庆--仙女山)

  2019年 九月汇 — 青年艺术家作品联展(重庆)

  2019年 灿烂七月 — 宝龙青年艺术家作品联展(上海宝龙艺术中心)

  2019年2019Artchengdu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

  2018年 宝龙青年艺术家八人展(上海言午画廊)

  2018年 “非由述作” 宝龙当代艺术展(上海宝 龙艺术馆)

  2017年 首届全国美术教育教师作品展(罗中立美术馆)

  2015年 南京国际美术展(南京国际展览中心)

  工作室一角

  个展场景1

  个展场景2

  北京艺术时代中心冯芊思:

  1.创作灵感与个人历程:您的画作中常常流露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能否谈谈是哪些具体经历或情感,促使您创作出了《城市日记》系列作品?在上海宝龙美术馆的展览中,您希望观众能从中捕捉到怎样的情感或故事?

  刘伟:十多年的童年乡村生活让我有了与大自然亲近的时光,这让我对自然、对生命有了独特的感受,尤其面对那些命若游丝的花鸟虫鱼等。从《童年系列》、《个体系列》再到近年的《城市日记》系列作品,看似题材转换了,但内在的底色没变,都是表达个体在当代这种境遇中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近期在各个地方展览中的作品以《城市日记》为主,以大面积灰色和小面积鲜色来布局的画面,这种视觉张力会让人联想到个体在都市水泥森林中的内心世界和生存状态,同时也可能会迁移联想到表达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话题。

  《童年系列》之34《打望》50-60厘米,布面油画,2004

  《童年系列》之65《草地上》布面丙烯 120-100厘米 2006

  北京艺术时代中心冯芊思:

  2.艺术风格的演变:您从2005年到2024年将近20年的创作,艺术风格经历了怎样的转变?作品最近在国内外的一些展览中,您如何用它体现自己对身份和个人经历的探索?

  刘伟:约20年的创作经历,期间发生的诸多故事冷暖自知,至今想起来记忆犹新,我每一件作品创作的推动力都是触景生情,2005年之前基本上是《童年系列》式化创作的勇气。为主,近期是《城市日记》为主,中途还尝试了其他题材和风格的突破,如《个体系列》、《时间与静物》等,每一次突破都与自己生活场域的变化有关,特别我这种习惯日记体的创作方式尤其如此,这不仅需要丰富的生活体验,还需要走出图示化。近期在英国展出的两件作品《溪边的树》,是取材于身边角落,以小见大,可折射出不同城乡的差异、对立、融合等这一类思考。

  童年系列之48《乘凉》100-80厘米 布面丙烯 2004

  童年系列之46《出工》100-80厘米 布面丙烯 2004

  童年系列60《想念母亲》120-100厘米 布面综合 2005

  北京艺术时代中心冯芊思:

  3.艺术教育与影响:作为大学的副教授和硕士生导师,您认为艺术教育在艺术家成长中的作用是什么?

  刘伟:我一直觉得,艺术教育和艺术家成长是互相滋养的,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能碰触到他们鲜活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也会给艺术创作供给诸多养料,同时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反过来也会给学生带来具有参考价值的经验分享。

  《工地》布面油画,100-75厘米,2013

  《花坛》布面油画,100-75厘米,2013

  《面对面》布面油画,100-75厘米,2013

  《拥挤》布面油画,100-75厘米,2014, 已被收藏

  北京艺术时代中心冯芊思:

  4.国际视野与文化交流:您的作品近期在首尔、伦敦等地展出,也参与了一些国际艺术项目交流,如懒坝国际大地艺术项目。在这些跨国艺术交流中,您如何平衡本土文化与国际视野?比如去年在首尔的“艺域无界”亚洲国际艺术邀请展中,您如何表达这种平衡?

  刘伟:有一个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在与其他国家艺术家交流过程中感觉到:越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艺术作品越能被到其他地区的关注、接纳和青睐,这不仅仅是一种新鲜感和好奇心所致,更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心性是一致的,与地域无关。因此我作为中国艺术家,我更认同“天人合一”、“借物咏怀”,喜欢随笔式的“记录”作品,偏重个体的感性体验等等,觉得只要根植于本土的文化和个人的血液,然后真诚表达出来,这样的艺术就会超越时空的局限。不管是懒坝艺术项目还是首尔、伦敦艺术展的作品,无不体现出本土化的艺术特质。

  《溪边的树》布面油画,100-75厘米,2013

  《立交桥》布面油画,100-75厘米,2013

  《杭州日记》50-60厘米-6,布面油画,2014

  北京艺术时代中心冯芊思:

  5.跨地域与学派的影响: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在四川美术学院接受了系统的油画训练,工作后又在中国美术学院进一步深造,这两个不同地域和学派的学术背景对您的艺术创作有何影响?您如何在作品中融合或对比这两个不同地域的艺术理念和技巧?

  刘伟:四川美院和中国美院两所院校各具特色,对我艺术创作各自都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尤其我对呆了将近八年的四川美院,其位置在黄桷坪,那是一个近乎城乡结合部的地带,有发电厂、铁路,川美校门口又有交通茶馆、菜市口和“棒棒军”这些烟火气很重的元素,为这个地带注入了一些其他美院不具备的特色,还有,川美多年来师生之间亦师亦友的融洽关系也给学生从心理上酝酿了生猛、自由创作力量,形成了风格多样艺术创作生态和氛围。中国美院地处浙江杭州西湖湖畔,历史渊源深厚,人文气息很浓,蔡元培、李叔同、黄宾虹、吴昌硕和潘天寿等一大串杰出前辈艺术家奠定了中国美院的根基和底色,这也是川美不具备的,记得当时在国美听了很多“现象学”和一些书法国画的讲座,潜移默化对我创作理念和语言有些影响。总的来讲,川美的学习经历让我创作注入了民间艺术、表现绘画的元素,而中国美院的学习经历调整并坚定了我的艺术视角,转向对生命、自然的关注,这在作品《个体系列》、《母亲的礼物》和《杭州日记》有所体现。

  刘伟不同阶段代表作

  《母亲的礼物》布面油画150-60厘米x8,2004

  《菜市》360-70厘米 布面油画 2011

  《追尾》270-60厘米,布面油画,2015

  《老家》100-75厘米,布面油画,2017

  《一堆蜜桃》225-100厘米,布面油画,2019

  《异乡人》30-30厘米-81,布面油画,2020-2021

  《下半城》480-180厘米,布面油画,2010-2020

  《重生》240-240厘米 布面油彩 2023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发送邮箱:918825737@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标签
中国风格 |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新时代美术 ·张春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刘伟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黄三舍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张立勇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yishubao.net.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918825737@qq.com  -  合作QQ: 336787430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