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顶部通栏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艺术报 > 书画 > 正文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罗凯 2024
2024-09-26 22:01    网络
0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当代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人民艺术家”王蒙曾言,“新中国的命运也是我的命运。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建设是我一生的经历,也是我创作的主题。”

  走过75年,有过多少奋斗拼搏,就有多少豪情激荡。千里奔涌,万壑归流。今日之中国,正在不断汇聚起澎湃的伟力。

  新征程上,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应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人民至上创作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创作出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能够提升文化素养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精品,为繁荣发展中国美术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罗凯: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四川省专家组成员

  1.作为目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美术家,您如何理解“培根铸魂”的意义?中国美术家应该在美育中肩负起什么样的责任?

  “培根铸魂”是对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要求。这一理念要求艺术工作者不仅是艺术创作的领军人物,更是引领人们精神向上的高尚工作者。艺术创作,不仅要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更要生产出高尚的精神产品,为时代立传、为人民创作的伟大使命服务。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家,在创作中要展现新意,彰显时代特征;形式要多样,与时俱进;题材要贴近生活,歌颂正能量,刻画生活中的美好,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为新时代的艺术教育工作者,美育被视为培根铸魂的重要手段,将美育人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美术教育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美术家作为美育的重要参与者,应该肩负起培养下一代、传承文化、提高全民审美水平的责任。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方式都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2.在您的创作和教学当中,是怎样体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

  在油画创作和教学中,“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理念可得到充分体现。首先,“培根铸魂”意味着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以及艺术教育的全过程,可以培育和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们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其次,“启智润心”则强调通过艺术教育引导学生开启智慧,丰富情感,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我在油画创作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技巧描绘生活,表达对社会的理解和感悟,引导人们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就是通过艺术创作实现“启智润心”的过程。同时,在油画教学中不仅要教授技术和方法,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艺术的内涵和价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以人民为中心,立中国精神之魂、兴文化自信之风、扎时代生活之根,应该成为社会主义美术事业的根与魂,您是如何理解“艺术为人民”的?您又是如何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践行这一理念的?

  “艺术为人民”的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美术事业的核心价值观。它强调的是艺术创作应该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追求,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一理念的实现,需要我们在创作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艺术的形式描绘人民的生活,表达人民的情感,展现人民的风采。

  在我的油画创作实践中,践行“艺术为人民”就是要关注人民的生活和需求。写意油画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艺术形式,它可以生动地展现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因此,作为艺术工作者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情感,然后用画笔将这些生活场景和情感表达出来。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我们要关注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大众审美素养。“艺术为人民”的理念是我们进行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4.您认为您当下的美术创作在主题、语言、观念等层面想要整体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或者变化?

  我当下主要是从事写意油画创作,在主题、语言、形式和观念等层面呈现出综合多元性。从中国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探索油画民族化的学术文脉;投身自然,深入生活,关注社会现实,创作出彰显新时代精神面貌的作品,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规律与当代创作元素的有机融合。在极具东方意蕴的绘画创作中,并未止于简单套用能代表中国文化的视觉符号,而是在牢牢把握个人体悟的基础上,从形式构成、技法语言、审美格调等多方面有机融入写意精髓,完成艺术创作的蜕变。这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有对现代主义的吸收和融合,展现出了中国写意油画的创新和独特魅力。

  5.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国美术家,代表了中国美术的先进方向。在国际交流之中,中国美术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如何通过美术展现中国形象?

  中国美术家,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在国际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展现中国形象方面,通过艺术展览彰显中国文化理念、构建国家文化形象。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在世界各大展览等重要艺术活动中频频亮相,以文化自信深化国际交流,服务国家形象,增进民生福祉。我们通过对外文化项目、大型展览、艺术博览会和设立美术奖项等方式传播中国美术的国家形象,进而提升在国际艺坛的话语权。总的来说,中国美术家在国际交流中应以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为遵循,通过各种方式展现中国形象。同时,也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创作方式和主题,以适应国际艺术的发展潮流,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精神,更好地展现中国美术的魅力和影响力。

  6.您的作品展现了生活中平凡事物的特质与美感,甚至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展现出生命的无限魅力。在创作中,您是如何赋予作品这种超越性和永恒性的?您认为艺术创作如何与生命、时间和情感产生更深层次的联系?

  在创作中,我通过捕捉生活中平凡事物的特质与美感,以及运用写意的表现手法,赋予作品超越性和永恒性。例如,在作品《听雨系列》《茶歇系列》等,整个画面在光影、明暗塑造的手法被摒弃之后,在对象的立体感、空间感褪隐之后,笔墨的意趣和画面布局的美感得以凸显,画面境界幽远但不荒疏、淡泊却不萧条,远离尘俗但不遁迹于世。通过对光影、色彩和构图的处理,我试图表现出生活中平凡时刻的美好与宁静,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

  艺术创作与生命、时间和情感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首先,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的表达,反映了艺术家对生命的独特见解。其次,艺术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它们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最后,艺术作品也是艺术家情感的寄托,它们承载着艺术家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情。为了在艺术创作中更好地体现生命、时间和情感的深层次联系,我会在创作过程中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细节和内涵,力求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作品中。同时,我也会关注时代的发展变化,以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生活中的新鲜元素,并将其融入到作品中,更好地表达对生命、时间和情感的理解。

  7.在您的油画创作中,我们看到了留白处理和色彩运用上的独特性,能否分享一下您对留白和色彩在作品中表达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

  在写意油画创作中,留白和色彩运用都是重要的艺术手法,它们共同构建了作品的意境和情感表达。画面中关于空间布局,看似随意的构图和留白,其实是在随意中实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韵味。我一直将这种“计白当黑”的方式付诸于创作实践中,整体的意境指向“虚”和“远”。这种窥一景而知全貌的处理手法,毋宁称之为“以露显藏”。画面藏起来的部分,正是留白的妙境,引导观者通过想象去感知画面的意境。

  关于色彩的独特性,我钟情于灰色,特别是冷灰色表达,就像骤雨初歇后尚未褪去的薄雾,又恰似烟波浩渺中若有若无的云烟。我对于各种冷灰色的运用就如同国画中的墨一样,如兼五彩,统驭重色。在写意油画中,色彩的流动性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动感,以饱蘸稀释剂的大笔纵横泼洒,留下新鲜而生动的笔痕,随后以冷灰色叠加并在局部透出下层线条,营造出一挥而就的“书写”,在色块包裹中若隐若现加强画面的趣味,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

  总的来说,留白和色彩的独特运用在写意油画创作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们共同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手段,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理解,同时也为观者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8.请谈一下您近期的工作和创作计划。

  在艺术创作方面,绘画是我生活的方式,生活的艺术化不仅仅是形式和内容,也是把握和驾驭它们的能力。我会继续深入探索写意油画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力求在作品中展现出更丰富、更深刻的情感和意境。同时,我也将关注生活中的新鲜元素和时代特征,将其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工作者,我们应该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融入艺术创作与研究,树立文艺创作的时代使命。“写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以“和美”的内涵、“大美”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彰显中华美学精神,实现绘画对中国风貌的展现。

  新时代中国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艺术作品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展现写意油画在社会主义文艺演进中的大国精神。

  罗凯

  2023.11.17

  ​​​​​​​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发送邮箱:918825737@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标签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臧洪图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罗凯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刘恩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王伟2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yishubao.net.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918825737@qq.com  -  合作QQ: 336787430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