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张玉环 2024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当代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人民艺术家”王蒙曾言,“新中国的命运也是我的命运。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建设是我一生的经历,也是我创作的主题。”走过75年,有过多少奋斗拼搏,就有多少豪情激荡。千里奔涌,万壑归流。今日之中国,正在不断汇聚起澎湃的伟力。
新征程上,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应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人民至上创作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创作出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能够提升文化素养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精品,为繁荣发展中国美术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张玉环,1986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获硕士学位,主攻中国写意画。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美术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并获奖。
《艺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学画心得笔记
绘画本身是属于感性的东西,最终观者也是通过视觉的观看与作者所要表达内容产生沟通,从而形成共同的认识和理解,它起到传递信息和情感的作用或产生共鸣形成感染力。
《二月河开》 45×45cm
但是,对于画者而言只凭感性的认识是不够的,也是表层的经验性的。画家必须对来自感性的东西进行理性的认识和整理研究,把感性的视觉审美经验,提高到一种理性的知识的层面去理解和认识,把握其视觉逻辑及规律。才能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来龙去脉,科学地认识,最终能够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去归纳认识,才能把握和简化感性的自然知识,形成本质性的认识。
《风雨归途》 45×45cm
艺术表现的绘画原理作为一种知识性存在的艺术实践及表现,能够在理性的层面把握艺术的审美创作及表现,就能从被动感性的经验的认识提升为主动地去认识和表现。
《高山之涧》 45×45cm
实际上这也是艺术家成长的必由之路!理性的认识是一种科学的认识。但是艺术的表现本身又是感性的东西是外显的,观众通过感性与画家相互勾通,在自身对自然存在的认识同时理解画家思想、情感最终产生共鸣的效果。
《古牌逢春》 45×45cm
作为观众而言,其自身也是与画家共同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其自身也是用自己的审美经验和知识来品评画家的审美知识,了解画家的艺术认识的深度及语言表现的水平!画家在什么层面上运行他的艺术,鉴赏本身又是人与人的交流。
《古寺春晓》 45×45cm
老子所说的画者“解衣滂沱”是真画者!实际上指:画家在完全理性把握事物的本质性规律和原理之后,依个人的审美在艺术表达过程中的一种绘画的状态!这种作画的状态,完全是在理性认识之后的一种感性的表现!这种表现:特别是写意画,其性质往往是一种既时的非理性的表达,是在情感和情绪支撑下传意性的语言表达方式!其不是科学,也不能向科学那样按照一定的自然的逻辑、原理、规律地表达!
《海市蜃楼》 45×45cm
在这种状态下,理性的认识早已内化在画家的心理,具有一种潜意识与显意识自然结合,不自觉的地表达出来的特征!艺术的表现正是在这种自觉与非自觉的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的表象特点!
《河畔绿荫》 45×45cm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画家力图突破理性的束缚,在非理性状态下,在情感、情绪的推动下达到主观与客观高度统一,是画家一种理想的状态的追求!
《江南春色》 45×45cm
因此,有的画家习惯于酒后挥洒笔墨,正是力图突破原有的理性的制约,让人的情感、情绪与语言不自觉地统一,回归艺术的非理性的本体状态,以求突破科学逻辑的理性制约达到人的自由的境地。所谓“天人合一”,“人化的自然,自然的人化”的最高境界!
《日照金山》 65×35cm
如果说:科学能够做到完美地把握自然中的一部分知识和应用达到目的与实践结果的统一。那么,艺术与科学行为不同,艺术实践的特点是处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由情感、情绪的推动下完成的艺术作品。它是人本性真实的体现。
《山巅圣地》 65×35cm
艺术是残缺的,永远处于残缺的状态,因为它是理性与非理性使然!艺术就是无限地追求人与自然完美统一的过程,它也是一个人自身发展的过程,它的实践是残缺的、无止境的。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艺术的出现是在科学之前,引导着人自身发展和审美完善的过程,也是人的精神和人的内在动力推动自己审美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
《山里人家》 45×45cm
艺术它永无止境地追求着完美,是人自身改造和改造自然使之不断发展成完美、完善的历程!
——张玉环2024.9.20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