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顶部通栏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艺术报 > 书画 > 正文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王瑞青
2024-09-30 07:59    网络
0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王瑞青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当代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人民艺术家”王蒙曾言,“新中国的命运也是我的命运。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建设是我一生的经历,也是我创作的主题。”走过75年,有过多少奋斗拼搏,就有多少豪情激荡。千里奔涌,万壑归流。今日之中国,正在不断汇聚起澎湃的伟力。

  新征程上,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应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人民至上创作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创作出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能够提升文化素养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精品,为繁荣发展中国美术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王瑞青,生于安徽淮北,先后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获硕士学位。

  策展人,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策展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属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壁画艺术研究院理事、研究员,曾担任山东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2008年签约德国高尔卡画廊。作品入选第十、十一届全国美展,入选第一、第二届中国壁画大展并获工艺成就奖,入选第七届中国体育美展。

  名家短句摘要

  一个艺术素质很高且具有首创精神的画家,必定是对中外古今的艺术价值有特殊的认同感与判断,并能从中优化提炼出自己的创新语言元素。任何创造都不是没有基因根源的悬空虚拟。我从王瑞青的作品中,首先感受到有一种游走的体验,他已从写真传神转换为草书的节奏和音乐的旋律感。

  当代艺术之所以被称为“当代艺术”,不只是一种感性事业,而且它也是一种非常理智的事业,艺术家更应具有社会关怀和人文关怀的知识分子,甚至对艺术的兴衰,有一种文化担当。因此,不难理解在王瑞青创作中的当代艺术观念性的内涵尤为凸显。他运用传统的语言、媒介和意象,表达的是当代的观念,具有当代的思考和现实感。

  王瑞青对中外古今的艺术价值有清醒的认知和选择,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因其游走于传统与当代之间,从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摘自《游走于传统与当代》

  著名艺术家周韶华

  瑞青的作品一向给我的印象是很摩登的,2009年的拓印泼墨,2010年以金工、玻璃完成的“穹”与“方圆”系列,2011年的书象装置等,其语性、语势,包括其材料与制作手段,都有十足的当代性,与传统有鲜明的时代间离。

  八大的荷花奇崛险夷,冷峻绝尘,非常人可以攀附,惟白石老人的荷花可以在成就上错时而比肩,然白石与八大有异,其活泼泼的人间情怀乃为其所独有诚八大所未及。细读瑞青,隐约还有将两者揉于一体的痕迹,我期待看到瑞青对荷花做出完全个人化的诠释,如同他的拓印泼墨,如同他的金工、玻璃,风格独特,卓尔不群,我以为这应当也是瑞青对自己的期待。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杜大恺

  瑞青出身工艺,从事设计,爱好绘画,所以他的作品没有八股式的套路,也没有世俗化的媚俗,所观察之物象,表现之形态,创意之笔墨,皆出于自我对于艺术的感悟。

  瑞青善于观察物象,体验生活,有着智慧的心境。他的艺术语言极为丰富,总是善于从墨色湿润中找到形式元素,在笔墨交叉的瞬间把握创作词汇,用综合材料手段创意构图,用笔扎实而肯定,彩墨灵动而率逸,意境深远,善于把握物象的传神写照,掌握规矩而不失精神,看似传统,实则新颖,看似当代,又不失传统。

  ——摘自《智慧的心境——读王瑞青的水墨画作》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潘鲁生

  王瑞青先生今天的这批水墨艺术作品,让我感觉到他给我打开了一扇中国传统艺术和世界艺术相对接,相接轨的一扇窗。我们设计领域的艺术家,同样可以把水墨演绎和理解的如此高端,如此到位。所以说,真正的好的绘画,当达到一定的境界的时候,应该是和设计相通、相融、相对接的。

  瑞青精力旺盛,涉猎广泛。他创作的金属和玻璃艺术作品,不仅显示出他对传统技艺的熟练掌握,更将来自现代艺术的形式语言和构成元素融入其中,为古老的工艺美术注入了浓厚的时代气息。2011 年,瑞青在卢森堡新明斯特修道院文化中心完成的大型装置作品《饰·语》,就是他尝试综合运用书写、拓印、滴洒等表现手法完成的。这种对实性的不断追求,也被瑞青运用到对传统的荷花题材的表现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和绘画风格。

  ——摘自《墨荷清韵——王瑞青的水墨荷花》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美术史论专家 张敢

  瑞青承袭多年致力于表现性和实验性的艺术实践,设计艺术、绘画艺术、金属艺术等多门类艺术亲力亲为的体验,他获得超然于国画之外更多的独特感悟和感受,造就他的画作以表现性的张力,将传统的视觉元素,重构于新的审美框架和新的信息认知中。

  “笔墨当随时代”显然不仅是一个命题,更是一条破题之道。瑞青以自信、自律的艺术实践做出积极的回应,并以实验性的话语,引发同道分享、思考和借鉴。或许今日之小径,明日成大道。

  ——摘自《别样荷花 蹊径成道——读王瑞青彩墨荷花》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赵萌

  王瑞青的自我打破充满了主动性,这需要的却是勇气。可以相信,很多的艺术家是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局限性的,然而有勇气求变者,实在不多。

  对于艺术表现上复杂多变,而出入精神之维的具象与抽象,游走于艺术表现的工、意之间,且于金属和玻璃艺术上大有造诣的王瑞青而言,这种对于艺术的“气质之变”的追求,更是一种态度。我们很难清晰其艺术前路最终的心、质将落在何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此刻的“气质”生成,也仅仅是其艺术的一个过程而已,对其整体艺术的解读而言,此刻,不过只在点上罢了!

  ——摘自《气质之变—王瑞青艺术行为分析》

  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清华大学博士 陈彦青

  王瑞青可以说真的得到艺术创作的三味,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非常高的。我的感觉是在这条以生命创作的道路上王瑞青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综观王瑞青的画作,无论是状物还是写人,都倾注了作者的情感与精神。浅层次的对自然与世界的爱心,深层次的人文精神,更深层次的“漠”的哲学理念。我们的确已经看到王瑞青许多画外的丰富内涵,从这个角度说王瑞青已经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作了自己的艺术解读。

  ——摘自《与墨结缘,以墨写心》

  山东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学研究中心主任曾繁仁

  瑞青为人坦诚,朋友之间还觉得他有一些“狂气”。因此在他的笔端时有一股豪气滋生。瑞青作画笔走龙蛇,淋漓酣畅。在作品中,不但墨象的浓淡、干湿,笔迹的刚柔、疏密以及挥写时的顿挫、徐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体势、气息,皆体现出画家作画时内在的精神和心境。画家知道大写意所要表现的是意,而非是物。所谓“意”,指的是画家的精神主体:意志、意趣、意态;所谓“物”,指的是外在的客体:画面具体描绘的物象或绘画所使用的技法。画家的主观情感被直接破译为相应的物化轨迹,而无须借助于物态的形色作为唯一的依凭。

  在瑞青的画面里,浓郁的墨色以及留白和灰色层次透叠显现出画家在引入西方的色彩规律的运用中对人的视知觉特性的尊重。浓重的色彩在深黑的墨色中有着自然的协调,色彩的大胆而大量的运用,颇具体量感的建筑造型和摇曳的树枝的光影造型的表现手段,显示出一种自由无羁的灵活和艺术家的匠心独具。

  ——摘自《意趣之悟》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浙江传媒学院教授,策展人杨大伟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发送邮箱:918825737@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标签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余周建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王瑞青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吴飞飞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陆文奎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yishubao.net.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918825737@qq.com  -  合作QQ: 336787430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