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顶部通栏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艺术报 > 书画 > 正文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格桑次仁
2024-10-05 20:32    网络
0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75年的风雨兼程,75年的砥砺前行。75年前新中国的诞生,是国家的重生,是民族的觉醒,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伟大的时刻。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热爱与期盼。向祖国诉说,是我们共同的情感寄托。

  202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第75个生日。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每一寸沃土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每一条河流都见证了变迁的波澜。绘画作为文艺创作的一种特殊形式,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它既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也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回顾中国美术的发展,美术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焕发出蓬勃的创作热情,在美术创作上凝心聚力,创作出一大批体现新时代艺术高度的优秀作品。

  如国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粒粒皆辛苦》《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油画作品《开国大典》《父亲》《黄河》,雕塑作品《旗帜》《伟业》《追梦》,水粉作品《夜雨潇潇》等。美术工作者守正创新,生动表现中国精神、时代精神,作品的思想内涵、气象格局和境界品格,形成了“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的创作新格局,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格桑次仁,西藏日喀则人,毕业于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曾在天津美院、清华美院、巴黎国际艺术城、美国佛蒙特艺术中心学习、交流、访学。现为中国油画学会理事、西藏油画学会主席、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自治区特殊津贴,2019年中国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作品先后在法国秋季沙龙展、第六、八、十一届全国美展、20世纪中国油画展、意骨文心中国油画邀请展、日本福冈亚洲艺术双年展等众多国内外展览中展出。

  格桑次仁的精神家园

  韩书力

  [堆巴]是藏话,意指日喀则以西的广阔村野之地。这片呈赭黄色荒寒而贫脊的土地似乎只产风沙红柳和矮矮的青稞。然而,正是这片为内地人不敢恭维的水土不仅养一方人,还养了一方文化。

  《晨风》 100x85cm

  《廊道晨光》 90x65cm

  以笔者有限的见闻,近五十来年,西藏文化界知名人士中大概竟有三分之一是从那片高天厚土上走出来的。这其中便有享誉海内外歌唱家才旦卓玛女士为代表的一批藏族舞蹈家、音乐家、民俗学家、画家、曲艺家等。这里,向读者朋友介绍一位同样是从日喀则走出来的藏族中年油画家——格桑次仁及其作品。

  《幽静山道》80x60cm

  《你好!去哪儿》 150x110cm

  原本和西藏本土绘画艺术不搭界的油画,是不折不扣的舶来品。它传入西藏,并引起藏族同胞的喜欢与学习借鉴的历史,也不过是半个多世纪的样子,在西藏,这个[年轻]画种的接纳者与传播者首先是年轻的藏族美术家。如果说以画风景见长的生于1948年的次仁多吉算是一第代本土油画家的话,那生于1958年的格桑次仁自然也就属于第二代本土油画家了。

  《布宫秋色》 80X60cm

  《祥云.女人与狗》 150x120cm

  格桑次仁生于日喀则市的老城区(据载,1958年的全市人口不过3万人),这儿距董希文先生上世纪50年代写生过的日喀则人民市场不远,但依然是日喀则的真正中心,;每日里熙熙攘攘热闹非常,赶驴进城的憨厚农民,叫卖杂货的精明摊贩,寻幽猎奇的旅行者,进香还愿的朝拜者,选购经书与日用杂物的扎寺僧人和靠晒太阳打发时日的垂暮老人均聚于此。这里有如拉萨的八廓街,不到天黑以后天亮之前是静不下来的。这种特殊的环境便是格桑次仁成长的摇篮,虽然那时的他与同龄人一样幻想很多,只是不固定,更没想到将来当画家。若干年后,那种林林总总的[百类欢怒]有形有色的物质世界,时隐时现地摆到作为画家的格桑次仁面前,他没有从中选取似乎更有看点的喇嘛的绛红色与寺庙的蓝天金顶,而是从弱水三千中执拗地舀了杓一混合着牛粪烟火与淡蓝清茶味道的[堆巴]水。

  《晨.放生羊》 150x120cm

  《转经小道》 100x90cm

  1974年以后,格桑次仁来到拉萨,就读于西藏大学的前身西藏师范学院美术专业。那也是西藏学院式美术教育的初创阶段,师资基本上是内地援藏人士。我记得以后相继成了名了的画家胡项成、王晓明先生均曾在此担任过教职。那时师生关系的钮带只是对艺术的爱好与钻研,是真正意义的教学相长。不像如今的铜臭味充斥杏林,,教育腐败令社会头疼不已。应该说格桑次仁到了这座干打铁皮顶的西藏最高学府里才逐渐知道油画为何物,才见到素描碳条与平头画笔,才知道油画色需要用松节油与调色油而不是水来调。

  《村寨新景》 150x110cm

  《坐公交进城》 180x150cm

  与拉萨人相比,日喀则人学习钻研的劲头更值得称道。格桑次仁很好地继承了这种[少说多学多做]的传统,所以学业精进。师大毕业后,他回到日喀则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好像还是当时全地区唯一美术院校专业毕业的顶尖老师呢。在后藏偌大的观察与表现视野中,格桑次仁初衷不改,仍是一心一意地关注农村与农民。这期间他不声不响地先后画出了一批写实风格的油画作品如〈岁月〉、〈老井〉、〈堆巴人〉、〈有狗的风景〉。

  《高山下的村寨》 110x90cm

  1986年和1992年,格桑次仁又有机会先后赴天津美院和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进修深造。毫无疑问,这样的机会对于一个藏族没画家该有何等的珍贵。当异乡异域的新鲜感,也包括别人看他这个藏族画家的新鲜感平淡退却之后,就得认真思索自己的路该如何走?该学些什么?回去该画什么?该怎么画?让我们略感欣慰的是,出山留洋镀金回藏的格桑次仁最终是以自己的一批新作较好地回答了上述的几个问号。他并未移动自己的兴趣座标,而仍旧将其关注点与画笔瞄准那片养育了他的普普通通的[堆巴]父老乡亲。只是画风与技巧上略作调整,引进一点修拉、比沙罗和莫奈,但画面的基本情况调还是缩风劲吹的后藏村野,还是驼铃与犬吠交织的凡音,如这里刊发出来的《路遇》、《村姑》、《赶集》等等,应该视作画家思索与探索的阶段性成果。这些作品既非简单地延伸以往,又非盲从地追摹大师,但又似乎是两个侧影都有,不过笔者以为最中间、最实在的影子,还是画家自己那种不变的[堆巴]情愫。

  个人创作随想

  在多年的艺术探索和实践中我感到画作应该是个人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发自内心的歌谣。艺术创作离不开你所处环境和大自然的洗礼、更离不开生长环境的文化熏陶和滋养。作为西藏本土的画家对于西藏高原和高原人、高原文化、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我的画作中寻求表现藏族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质朴的美,通过画作揭示藏人对于人生、生活的乐观、平静的心态。在绘画表现语言上我采用具象与表现的手法,在画面的色彩、线条、肌理中寻找自我的表现语言,在现代与传统绘画的融合中,强调客观表现与意象表现交织的手法,探寻藏文化中现实与理想世界、客观与虚幻融合的文化心理,展示其内心的映像。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发送邮箱:918825737@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标签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涂公谋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格桑次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 陈建国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李永红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yishubao.net.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918825737@qq.com  -  合作QQ: 336787430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