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张和龙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当代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精神力量。“人民艺术家”王蒙曾言,“新中国的命运也是我的命运。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建设是我一生的经历,也是我创作的主题。”
走过75年,有过多少奋斗拼搏,就有多少豪情激荡。千里奔涌,万壑归流。今日之中国,正在不断汇聚起澎湃的伟力。
新征程上,中国广大文艺创作者应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人民至上创作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创作出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能够提升文化素养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精品,为繁荣发展中国美术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张和龙,祖籍济南东阿镇。1997年毕业于济南师范,2007年进修于中国美院仁量山水本科研修班。现为中国画创作研究院创作员、香港卫视(山东)国际书画院会员、中国山水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济南市美术家协会、济南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济南市历下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彩色的”张和龙
文/徐尘
张和龙是“彩色的”,憨厚的面庞下,笑起来的褶子都幻化成了花,倏的,这一朵朵花洋溢到了他笔下的画作中,成了继承宋元的衣钵,那五彩斑斓的花草又反衬到他的脸上,挤进了那一道道岁月的褶痕中,成就了如今的“彩色”张和龙。
我与和龙先生相识多年,于我来讲,是我的老师,因为他对书画艺术品的鉴赏、鉴定能力是极其高的。在学识上,底蕴是极其厚的。遍阅群书,访师问友之后的沉淀是很多人无法碰触的优势。这便有了和龙先生笔下的春晖。和龙先生从山水到花鸟,从水墨到设色,原本我以为这是从“黑白”变为“彩色”的的过程,这不禁让我想到明代著名画家徐渭,他将人生的各种变化所积蓄的力量传导至艺术中,成为一代宗师。但是当我仔细阅读和龙先生作品的时候突然意识到,墨也是彩色的呀,那笔触的飘逸描绘出的景象可谓大处着眼,小处下笔,立意高古,意境悠远,从精神层面,用笔墨去承载了诸多的内容。
和龙先生喜画花鸟草虫,这和他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细致的观察是分不开的,和龙先生长在东阿谷城,这里是建安七子曹植的封地,有些两千多年的历史,迎着那古城墙缓缓升起的朝阳,随处可见的巨型石雕,参天的古树沐浴着柔和的夕照,拽着绚丽的云彩,横卧在不远处的天边群山上,眯缝着眼去看那倚山而建的一簇簇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转身跳下去陪伴那些跳跃的、翻飞的鸟虫,就像在他的画里,那些小精灵们在陪伴着他一样。在这样的环境下熏陶出来的和龙先生,一定是“彩色”的,而从他笔下所表达出来的作品,定是有生命力的。
出生在东阿谷城的和龙先生是幸福的,谷城的文化底蕴滋养着他的同时,家庭环境的熏陶更是令他兼收并蓄。因为和龙先生的外祖父、外曾祖父都是当时泰安地区有名的私塾先生,这就意味着和龙先生从小是泡在书堆里的,这种滋养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性的,和龙先生的憨厚、朴实、无华与他笔下作品的传神、逸趣、典雅和他儿时的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耳濡目染的影响与诗书礼乐的浸染让和龙先生的血液里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与柔情。埋藏下了对诗、书、画、印的敬畏之心,伴随着他走到了今天。
正如著名艺术家韦辛夷先生在和龙先生2022年个人展览的致辞中说:和龙,是我的老朋友了,我感觉这些年张和龙在艺术上做到了勇猛精进。从三个方面可以说明:天时、地利、人和。天时,这个不用说了,今天是2022年的1月1号,一个全新的开始;地利,在咱们济南最大的书画市场举办这场展览;人和,更不用说了,张和龙的好朋友们今天都来了。所以说,你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而且你在艺术上尊重传统、取法乎上,除了人物是你下一步的奋斗目标以外,山水、花鸟今天都多有展示,而且品种非常多,最大的好处是有卖相,你看小红旗都插上了(小红旗:指画展中在作品上贴上红色标签,代表此件作品已被藏家收藏),所以说,我作为他多年的老朋友,也是非常高兴,祝贺展览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通过韦辛夷先生的致辞我们可以想到,艺术价值本身就是很美的生命态度,再通过作品被解读出来,这种生命态度比物质需求显得更真诚,艺术家更是通过在这中间的工作拿到一定的报酬,这也是社会价值的体现。
陆游曾有诗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彩色的”张和龙先生正是以这样的心态在行走着,我们祝福着,也期待着。
——徐尘 / 2022年1月4日于尘惹居
著名画家,原山东省美协副主席,济南市美协韦辛夷主席
授业恩师著名书画篆刻家马子恺先生
和刘勃舒夫人——何韵兰老师
和著名画家李学明先生
作家,书法家,太极拳名家王培佐先生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