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顶部通栏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艺术报 > 书画 > 正文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李兴无2024
2024-10-21 23:39    网络
0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李兴无2024

  中国文艺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中,获得不竭的精神动力、思想支撑和艺术资源。展现新时代的壮阔气象,描绘新时代的壮美画卷,书写新时代的恢宏史诗,是当代中国文艺的神圣使命。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与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不仅是对文化地位的肯定,更是对艺术使命的召唤。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人民,更应回归人民,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这要求我们,在创作中,要扎根生活,深入人民,从人民的喜怒哀乐中汲取灵感,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人民的故事,展现人民的风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艺术的源泉。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只有扎根脚下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为人民而艺术”,意味着艺术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是对艺术家的期许,也是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艺术作品应当是人民情感的共鸣器,是人民生活的写照,是人民精神的食粮。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应当牢记让艺术的种子在人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用艺术的光芒照亮人民的心灵,让“为人民而艺术”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李兴无,同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上海高等教育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

  李兴无先生本硕博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曾师从建筑大师暨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复东教授和卢济威教授,以江南水乡的空间结构为其研究对象。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柏林工业大学和斯特加特大学访问学者。

  作品入选《建筑美术家作品集》和《同济大学百年瑞庆书画集》;

  《速写训练在建筑学专业教育中的反思与调整》发表在《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个人书画专著《笔墨与空间》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画作《云无心·山水自闲》被墅家·墨娑/西冲院收藏;

  个人绘画与书法专辑《中国当代艺术家系列画集﹒第三辑﹒当代水墨/李兴无》《中国当代艺术家系列画集﹒第三辑﹒当代书法/李兴无》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

  合著《王秋野独自倚楼》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

  联合时报刊文介绍其绘画艺术:《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李兴无山水画的笔墨与自然交融》。

  作为一名学院内的建筑师,同时自幼研习书法,十几年前李兴无的抽象水墨创作似乎是横空出世,细思却绝不偶然。他创作了一系列自成一格的山水叙事,体现了一种天然朴素的恣意发生姿态。

  李兴无一直对东方文化中世间万物转瞬即逝的本质概念有着清醒的体悟,而艺术化的山水正是他消弥这份无常的镜像写意。疫情三年,他独对北窗,把人类情绪中的欲望、悲伤、希冀和脆弱等逐一沉淀,用笔墨独步“山外”,一窥更大的“山”。他画中山水的主题的反复表现,旨在超越具像化的人类的内在困境,视觉化地呈现禁锢与张扬、外困而内展的精神境界的无限可能。

  李兴无的作品简素空灵且大器厚重,可以窥见艺术家的心志性灵。他的画展从《见山》到《非山非水》,直至今次展览《山外.山》,此间外部的世界纷繁失据,在他则何须在意山重水长,总有一方玄雅天地自足于他。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发送邮箱:918825737@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标签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张闯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李兴无2024
《时代印记》——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徐天保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张树奇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yishubao.net.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918825737@qq.com  -  合作QQ: 336787430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