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曾军
中国文艺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中,获得不竭的精神动力、思想支撑和艺术资源。展现新时代的壮阔气象,描绘新时代的壮美画卷,书写新时代的恢宏史诗,是当代中国文艺的神圣使命。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与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不仅是对文化地位的肯定,更是对艺术使命的召唤。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人民,更应回归人民,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这要求我们,在创作中,要扎根生活,深入人民,从人民的喜怒哀乐中汲取灵感,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人民的故事,展现人民的风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艺术的源泉。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只有扎根脚下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为人民而艺术”,意味着艺术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是对艺术家的期许,也是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艺术作品应当是人民情感的共鸣器,是人民生活的写照,是人民精神的食粮。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应当让艺术的种子在人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用艺术的光芒照亮人民的心灵,让“为人民而艺术”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曾军,画名曾君,号君山尘一,国画大师刘善明先生入室弟子,中国水墨画院画家,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陶瓷协会会员、中国原生态艺术家、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大师、湖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湖南省陶瓷设计大师,湖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中青年教师,蒙古研究大学在读博士(陶瓷艺术及设计学理论方向),中国“诗意大写意国画”概念构建者,青年“视觉阐述”艺术理论学者。
民本原生态艺术新媒介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创始人,景德镇陶瓷大学访问学者。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平面设计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学术秘书,湖南工业大学中国陶瓷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视觉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新时代社会美育宣讲团成员,文旅部双创人才库重点培养艺术家,北京冬奥会邮票邀方案首席设计师,中国高校数字与陶瓷协会理事。
写意,对画家来说,初学与终其一生时都是不可缺少的伴侣,只是随着岁月和阅历的变化悄然生变,重要的是心境与看世界的眼睛。古人“搜尽奇峰打草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今人为之,当为一种文化观,亦即东方绘画看事物的方法,不外写实,而为写意。写生,直观生活,心照自我,写生、写心、写情,“一览众山小”,“一花一世界”,无不是画家心境的自我写照。
从画家曾军先生的花鸟写生画稿中,既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的艺术绘画精神技术功力,又表现出作为当代高校艺术学者对传统中国写意绘画艺术的深层次的思考,更涌现着艺术家内心世界对生活实践感受、对自然绘画的激情表达。打开他的画稿,扑面而来的是一种精气神造型展现,同时来自画家内心的精气神心理表现。他的写照不同于其他自然形态的写意画作那样面面俱到,常常直取表现对象的精彩之处外形特征,笔墨所到,风生云起,痛快淋漓。在自然生活中对的物象一种高度反映,他只为寄情,寄情于景,寄情于心。静心细读,品味艺术其中精神所在,同时可以感受到其精湛的技艺和率真的性情情理之中。
线面的情态节奏之中、韵律和抑扬顿挫之中,在画家曾军的笔下已达到随心所欲之造化意境之中。他所表现的不再是对象的准确,而是一种意象、一种神韵。线面的粗细、疏密变化之间流淌一种真切、生动的气息,动情之处流露,粗细笔为之乾坤一笔表达,浓重的墨色形成生动的块面,有力度,有豪气,加以枯笔皱擦,画面顿感张力十足,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情到深处,恰到好处表现。古人云“密不透风,疏可行马”是一种事物定律,但运用到画面上千差万别维度表达之中,读画家曾军的写意作品,疏密关系在虚实之间,相映生辉,有一种非同寻常的艺术魅力,气度泱决,趣尽天然艺术视觉效果。
中国画的线面体块都是富有情感的,画的技巧可以积累,而画的格调,则是一种修炼。画家曾军的写生融入了他常年的积淀,化为一种情感宣泄,在画面上进发出来,在感动自己的同时感动别人,一花一草皆在真情之中。
回到写意艺术是一种状态,而在写意中有所创造,则是一种境界,古往今来,不乏大家在写意的过程中产生佳作。曾军一次次走进山野,走进花间,一花一世界,纵情写我心。在那花木树石之间,蕴含着大自然最鲜活、最本源、最能感动人的视觉形象,是引发他创作审美新的冲动和激情的策源地。
他要从茂密、葱龙、繁复的原始生态中寻找生命的节奏,他要从生机勃勃的植物群中去寻找那竞相生存、争芳斗艳的草木精神。多年来,曾军着迷于线面大块的艺术魅力表现手法,纵情在线的意象美感中。线,是他作品的精髓:线,是他作品的风格标志;线,也是他的心弦。他要用线去弹拨花鸟世界的生命乐章,吟唱着自然花木神奇的赞歌。于是,他的几十幅花鸟写生线描就这样产生了。
为了突出线条的语言形式和主体花鸟的塑造,画家在借鉴传统“骨法用笔”造型时,更强调以书法的笔意入画,在苍润枯涩的线型变化中,追求线与线之间的粗与细、柔与刚、长与短、疏与密、轻与重、曲与直、藏与露、横与竖的多重对比,
在强调大的形体营造,以求整体的、和谐的、统一的大节奏、大变化的同时,也斤斤于细枝末节的刻画,使单纯的线形丰富而有厚度,大方而又大气,体现出线的节奏韵律之美,显现出线的精神,充分地表达了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怀。
作者简介:张佳华,湖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评论家,中国雕塑硅酸岩学会会员,湖南汉元国瓷书画院特聘艺术评论家。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