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顶部通栏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艺术报 > 书画 > 正文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陶丰年2024
2024-10-29 16:30    网络
0

  中国文艺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中,获得不竭的精神动力、思想支撑和艺术资源。展现新时代的壮阔气象,描绘新时代的壮美画卷,书写新时代的恢宏史诗,是当代中国文艺的神圣使命。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与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不仅是对文化地位的肯定,更是对艺术使命的召唤。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人民,更应回归人民,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这要求我们,在创作中,要扎根生活,深入人民,从人民的喜怒哀乐中汲取灵感,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人民的故事,展现人民的风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艺术的源泉。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只有扎根脚下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为人民而艺术”,意味着艺术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是对艺术家的期许,也是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艺术作品应当是人民情感的共鸣器,是人民生活的写照,是人民精神的食粮。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应当牢记让艺术的种子在人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用艺术的光芒照亮人民的心灵,让“为人民而艺术”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陶丰年,1963年10月生于江苏南京。金陵书画家,国家级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多年来为全国诸多博物馆、名人纪念馆和风景区创作系列主题作品,在南京大学系列文献片《百年学衡》中为民国大师写像,担任人物和场景插图创作。诗画融合,既喜创作恢宏巨幅,也擅尺牍小品。“博众趣习百家,尽精微致广大”。书画作为视觉艺术,当以作品说话,留下空间被予评判应是最好的学习渠道。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广泛吸取中外艺术精髓。所作书画作品和工艺品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并被广为收藏。

  与时俱进,传承国粹与创新并举

  与时俱进,个人深以为中国书画的创新首先来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传承国粹,方能通古而变,无古法则不能产生新意。当代的新意,又将成为未来的古法,中国书画的发展就是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前行。

  近期创作了三组系列作品:

  一、渔隐系列

  渔隐:渔为捕鱼,隐为蔽也。舟行水中,随波荡漾。喜欢渔隐的闲适自由,喜欢渔隐的吉祥寓意。

  二、梅花系列

  梅花是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也是我的家乡南京市花。春日漫步金陵山水之间,梅花随处可见。她象征着坚韧、纯洁和高尚的品格。

  三、琴棋书画诗酒茶花

  琴、棋、书、画、诗、酒、花古称“七雅”,茶文化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将传承国粹与创新并举,努力不断创作新的作品,歌颂真善美,弘扬正能量。

  陶丰年

  创作琐谈

  余习画多年,对于中西绘画均有所涉猎。传统中国画以笔墨为主,色彩为辅,笔墨二字几乎成为中国画代名词。中国画乃点、线与水墨的协奏曲,西画则是体、面和色彩的交响曲。

  儿时生活在乡野,大自然陶冶了我的想象力。躺在带着泥土气息的草地,仰望天空,那变幻莫测的云朵,时而似万马奔腾,时而又似草原的羊群。漏雨老屋的墙壁又恰似一幅鬼斧神功的天然泼墨画……

  家父是教师,在外地学校工作。周末,常常会带上一二本小人书给我。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没有奥数和没有任何补习班的年代,对我来说,能有小人书看,感觉是人生最大幸福的事了。

  小人书看多了,就手痒痒。不久,我靠着野路子画了一套课外生活的连环画,参加了省美展居然获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多年工作生活在南京,新金陵画派诸家对我影响较大。新金陵画派也是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发展才有新机的,因此追根溯源,我觉得必须花功夫学习传统国画。由宋元诸家入手,宋代是人物、山水的并盛时期,元代以后,以山水为主。“学大师取上法,博众趣习百家,尽精微致广大”是我学习的理念,只有传承才能发展。中国画的创作是始终离不开水墨的,一幅好的画无不在用墨、用笔、用线和用水方面有高妙之处。画面太枯则燥,太湿则无生气,墨无变化则僵滞死板,故数块浓墨当以淡墨破之,一片淡墨又常以浓墨破之。作品在整体上远观其势,应具气韵生动;近取其质,当有点、线质量。

  多年创作实践,体会到写实传神的精微,泼墨写意的畅快淋漓相得益彰。对于中国画,有时适当融入西画的色彩和光影技巧,会使作品更具浓郁的时代气息。

  中国人对于国学和传统是藏在骨子里的,闲暇之际,尤喜创作诗情画意的作品。诗画融和,根据题材和形式,或追求笔墨苍润拙朴,或格调清新明快、清新隽雅、古蕴之意境。

  古人推崇字如其人,画品如人品。作为渊明后人,追求真善美当是陶家遗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留下空间,倾听朋友和同道的不吝指教!

  陶丰年

  徐霞客(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

  渔隐系列:自作诗画(一曲笛音唱岸头,帆扬舞棹江中游。风吹柳絮伴飞燕,顺水借得一帆回。)

  诗情画意 明人诗意 山居

  诗情画意 品茗论道 清茶醉人

  清音

  诗情画意:问道

  荷系列 爱莲说

  荷系列 荷塘双侣

  荷系列 江南可采莲

  荷系列 听雨

  荷系列 鱼乐图

  琴棋书画系列:聚贤图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发送邮箱:918825737@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标签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天一山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陶丰年2024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王培星2024
《美在中国》——让中国精神在文艺高峰上闪亮 | 专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yishubao.net.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918825737@qq.com  -  合作QQ: 336787430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