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文艺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中,获得不竭的精神动力、思想支撑和艺术资源。展现新时代的壮阔气象,描绘新时代的壮美画卷,书写新时代的恢宏史诗,是当代中国文艺的神圣使命。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与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习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不仅是对文化地位的肯定,更是对艺术使命的召唤。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人民,更应回归人民,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习总书记强调,“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这要求我们,在创作中,要扎根生活,深入人民,从人民的喜怒哀乐中汲取灵感,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人民的故事,展现人民的风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艺术的源泉。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只有扎根脚下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为人民而艺术”,意味着艺术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是对艺术家的期许,也是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艺术作品应当是人民情感的共鸣器,是人民生活的写照,是人民精神的食粮。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应当牢记习总书记的教导,让艺术的种子在人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用艺术的光芒照亮人民的心灵,让“为人民而艺术”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奚天鹰,1948年生于浙江杭州,编审。上世纪60年代,专业美术院校毕业后一直在文化单位从事美术、摄影的组织和创作工作。1980年调入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后担任社长,退休后重拾画笔。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出版书画院院长、浙江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会员。
曾创作《飒爽新姿》(合作),荣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年画《总理爱看家乡戏》(合作),荣获第四届全国年画展铜奖;版画《1938年周恩来在绍兴》,荣获华东六省一市美展优秀奖。
奚天鹰是一个为自己画画的人。孔子说;“古人学者为己,今人学者为人。”那么,从这个意思上看,他是一个“古人”。
现在,有几个画家是为自己画画的——如果没有名与利的话。
所以,仅仅是这一点,他的画就是可贵的。
所以,他只是遵循自己的内心。心无旁骛。
他的画,就像他这个人——所谓“画如其人”,不只是说说的。
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是“性情中人”,不是装的。
所以,他的画,厚重而灵动,单纯而丰富——就像他这个人。
这是中国文人画式的油画。因为,他具有中国文人的气质,而表达于画。
这也是中国文人画的根本,不是要画一张画,而是将性情表达于这张画中。这样的性情只能“这样”的来表达才是。
用中国文人画的理念来评价他的画,这不是自然的“风景”,这是中国文化中的“山水”——这是他的“胸中丘壑”。
有人说,他的画是“以小见大”。对了。这就是南宋“四大家”中的“马一角”与“夏半边”。
而他的用光,往往是暗调子中有一亮点。这就是黄宾虹式的“黑团团里墨团团”而“一炬之光”通体皆明(他曾因主编《黄宾虹全集》而获中国图书最高奖)。
看他的画,你会觉得,那不是“自然”,那是“理想”。那是“诗与远方”。这是因为,他已经如董其昌所言:“脱去胸中尘浊,丘壑内营,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
“画中有诗”,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中国的油画家如果没有“诗”就不“中国”了。这很难,知易行难。但,他做到了——至少让我们看到、感到了这样的方向。
所谓油画的民族化,我们不知说了多少年了。但正因为只求其表不求其里,所以只是缘木求鱼而终不得其要。他,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也是启示。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奚天鹰的油画风景,都是“情语”。
——曹 工 化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