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中,获得不竭的精神动力、思想支撑和艺术资源。展现新时代的壮阔气象,描绘新时代的壮美画卷,书写新时代的恢宏史诗,是当代中国文艺的神圣使命。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与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不仅是对文化地位的肯定,更是对艺术使命的召唤。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人民,更应回归人民,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这要求我们,在创作中,要扎根生活,深入人民,从人民的喜怒哀乐中汲取灵感,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人民的故事,展现人民的风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艺术的源泉。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只有扎根脚下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为人民而艺术”,意味着艺术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是对艺术家的期许,也是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艺术作品应当是人民情感的共鸣器,是人民生活的写照,是人民精神的食粮。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应当牢记,让艺术的种子在人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用艺术的光芒照亮人民的心灵,让“为人民而艺术”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刘大冬,1973年生于古都开封,河南大学美术教育专业毕业,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刘大冬艺术评论
大冬先生认为,中国山水画讲究写意,讲究气韵生动,天人合一,画以载道,绘画终究是人感情的真诚表达。首先要从传统入手,然后是深入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只有由感而发,因情作画,才能达到“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意境。大冬先生走遍五岳,感受山水灵气,听峰间树语,佳风胜景、田野村居,赋予他无限灵感,并以“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需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这副对联勉励自己。其画作也是个人经历,生活感悟与绘画技艺不断融合的生活艺术哲学。他曾这样评价自己“在艺术道路上我还是个小学生。”
艺术文评:
1、胸中有丘壑,丹青自然成。在刘大冬的画室,记者看到一大摞速写本及绘画作品,不禁感叹他在艺术跋涉道路上的艰辛和不易“画这么多,这要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啊!”面对发问,刘大冬满脸轻松笑道,画画是融到骨子里的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内心快乐充实,没感觉到有啥苦的。
一个人在画室作画,急吗?不感到孤独吗?刘大冬说,绘画是一种修行和远足,不能偶然投机取巧,除了守住寂寞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没有任何捷径可走。闻他此言,让我想起河南画家李伯安说过的一句话:跟别人比什么,慢,才是本事。路漫漫兮,没有“独上高楼”“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勇气和恒心,何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境界?
——摘自《开封网.开封日报》(胸中有丘壑 落笔生花——记开封山水画家刘大冬)
大冬先生用笔温和秀润,墨色变化丰富,水色淋漓,追求朴拙淡泊之味。大冬先生作品,萧散苍秀,境界高逸,细润温和,优雅恬静,实乃先生气质、性格、思想、人品的自我写照。
——摘自《开封e网》(笔聚真性情 意游山水间——访开封山水画家刘大冬先生)
3、当问到绘画创作感受时,刘大冬指着画案不远处的几盆水仙说,绘画是件很单纯的事情,就是要对事物用心观察,细心感受,绘画写生等技法也必不可少。在掌握一定技法后,技法最终应成为画家表达思想的手段,所有笔墨线条,不仅是要有轮廓、有结构,关键是要有意、有神,实现画家最直接的情感流露和心理追求。
这就是刘大冬,在绘画艺术创作上,既单纯而又执着!
——摘自《开封e网》(一份难得的单纯与执着——开封山水画家刘大冬创作小记)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