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顶部通栏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艺术报 > 资讯 > 正文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泽王仁真
2024-11-16 07:55    网络
0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泽王仁真

  中国文艺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中,获得不竭的精神动力、思想支撑和艺术资源。展现新时代的壮阔气象,描绘新时代的壮美画卷,书写新时代的恢宏史诗,是当代中国文艺的神圣使命。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与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不仅是对文化地位的肯定,更是对艺术使命的召唤。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人民,更应回归人民,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这要求我们,在创作中,要扎根生活,深入人民,从人民的喜怒哀乐中汲取灵感,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人民的故事,展现人民的风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艺术的源泉。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只有扎根脚下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为人民而艺术”,意味着艺术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是对艺术家的期许,也是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艺术作品应当是人民情感的共鸣器,是人民生活的写照,是人民精神的食粮。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应当牢记,让艺术的种子在人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用艺术的光芒照亮人民的心灵,让“为人民而艺术”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泽王仁真,传承传统文化,做乐在其中的手艺人。布制工艺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民族艺术品质,它植根于民间,又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贴布脱胎藏戏面具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戴面具表演藏戏是藏戏早期表演人物的一种戏剧艺术形式。

  17世纪至20世纪初,是贴布脱胎藏戏面具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特别是蓝面藏戏面具艺术的发展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一直到今天基本上还保留并发展着那种最完整、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面具形态。

  2012年就读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分校:彭州市西华大学)学校专门邀请了甘孜州民间著名泥塑艺术家班马交,跟随他学习传统泥塑制作技艺。那时候放学没事就到老师那去学习,顺便用泥捏一些常用生活物件。就这样,对泥土越来越感兴趣。之后就平时周末和节假日跟着师傅学习制作泥塑。下定决心刻苦钻研,一心一意创作传统泥塑,一旦有新想法新构思,就会通宵达旦的创作,沉浸在泥塑的世界里。他的作品慢慢受到大家的喜爱,纷纷赞叹作品技艺精湛,具有很浓厚的传统历史文化痕迹。其代表作品《愤怒男神》《长寿老人》和《阿杂热》面具更是获得社会一致好评。

  2002年6月1日荣获第十五届《双龙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银杯奖”。

  2004年6月1日份荣获第 17 届《双龙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优秀奖”。

  2010年9月29日,参加四川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艺术节获得“优秀演员”称号。

  2011年8月参演作品《星火》荣获四川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节二等奖。

  2023年8月15日参加若尔盖大草原文化旅游节非遗展示展演。

  2024年5月13日参加阿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周。

  泽王仁真作品欣赏

  面具制作是一个繁琐的过程,在制作时不仅需要手工艺人投入百分之百的耐心,还要在装饰物上下足功夫。藏面具造型艺术有严谨的程式规范。按照唐卡的造像比例尺,其面具形象主要以《造像度量经》、《绘画度量经》。

  整个藏式面具有药泥面部、布制面部、纸制面部、木雕面部四种做法。布制藏戏面具制作技艺,各地既有共性,又有地方差异性。广泛流传于西藏、甘孜贴布脱胎藏戏面具,其制作技艺主要体现于对各种工具的使用:运用取土、调土工具,将黏性较强的泥土制成有相应造型的坯具;运用胎模和贴布白坯成形工具,制作胎膜严格遵守造像度量规范(唐卡绘画度量经)将白布、红布或纸张一层层最少七层贴在坯具上;运用绘制着色工具,在贴好的白布及纸张上进行彩绘;运用安装附件所需的钻、皮针、刀及其他木工工具,将土坯敲碎,倒出泥土,缝制面具周边结合处。

  贴布脱胎藏戏面具几乎吸收了所有藏戏面具的艺术特点,其制作技艺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并由此延伸出一个式样繁多、韵致各异的庞大体系。

  作为一名民间传承人最大的责任,就是传承、保护和发展好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精神财富。为若尔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发送邮箱:918825737@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标签
《民间之图像》新书发布会在杭州国家版本馆圆满举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泽王仁真
孙贤坤先生《翰墨文心——漫话历代书家自作诗文名
京剧《江山》赴桂林、柳州开展文化惠民演出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yishubao.net.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918825737@qq.com  -  合作QQ: 336787430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