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中国》——让中国精神在文艺高峰上闪亮 | 专访王秋惠
中国文艺,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愿景。美在中国,是五千年文明沉淀的瑰宝,是新时代精神的璀璨光芒。从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汲取灵感,以笔墨丹青、音符旋律,勾勒出一幅幅时代画卷,书写着一曲曲民族赞歌。
“美,不仅在于形式,更在于精神。”这不仅是对中国文艺的深刻理解,更是对文艺工作者的深情寄语。中国精神,是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是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是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文艺,作为中国精神的镜像应当是时代精神的风向标,是民族精神的灯塔。
“让中国精神在文艺高峰闪亮”,意味着我们要以中国精神为引领,以文艺创作展现中国精神的深度与广度。这要求我们在创作中,既要仰望星空,追求艺术的至高境界,又要脚踏实地,扎根于中国大地,从中国精神中汲取不竭的创作灵感。只有这样,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成为照亮中国精神的明灯,成为推动中国文艺繁荣发展的强大力量。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这不仅是对文艺价值的高度肯定,更是对文艺工作者的深情寄语。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让中国精神在文艺高峰闪亮,成为我们共同的使命与追求。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应当让中国精神在文艺高峰上熠熠生辉,用文艺的力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美在中国——让中国精神在文艺高峰闪亮”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让中国文艺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创荣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社会主义文艺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王秋惠,西安市长安区人,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
现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长安区书法家协会主席
城南书社副社长
如蕙的女子
文/尉妙英
秋惠,闻其名,便让人不由想到兰蕙之清雅。
两年前,我还不曾识见她,几位朋友不约而同在我耳畔描绘了一个书魏晋小楷的女子。他们颇为敬慕的语调让我万般揣度,这位秋惠究竟有怎样的特质?
不几日,在一个寒意渐起的冬日,我们即在一个艺术区年会中相见。她清丽温婉的仪态稳稳地承接住你的目光,谦和的笑意漾在眉间,不惊不怵,稍事羁留,淡淡的暖与其时的冬阳相映,悠悠地投散过来,不觉间便驱走了空气中的寒。会后,友人小聚,她随意提起来时路上遭窃的情形,像述说一件早前的事,脸上甚而还有淡淡笑意,这不禁让我惊诧不已,她如何修炼得这般从容,处变不惊?
一旦经意,很快便有机缘见到她的字,看到她的文,读到她的故事,触到她的脉动。
让我惊见的是,在那一张张质朴的纸笺上,那些蝇头小楷晶莹闪烁。它们分明是一颗颗星子,在那片纯度的天空里,每一颗都像找到了自己最适合的窗口,各得其所,交相辉映。而每一颗星子发射出的光芒都真切地击中我心,让我瞬间宁馨。这是怎样的魔力啊!我想起静气安然的她,我仿佛看见她净手展卷,提笔蘸墨,点走勾划,意笃情深地牵起纸与墨的缘契。
那么,是谁牵起她与纸与小楷的缘契呢?
问及此,秋惠首先从心底里感念她的乡土。她出生在长安北张村,是传统造纸工艺的传承之地,最早师传于蔡伦造纸,相传至今,并于近年申遗成功。纸瀚、石槽、竹帘等,这些笨重的造纸工具,多是男人们使的;贴纸,晒纸,揭纸,整纸等细活都是女人们来完成。这种古老的作坊式造纸工艺,秋惠提起来如数家珍,因为她从小就帮着母亲晒纸整纸,分担这些琐务,她的童年,几乎就是在纸堆中度过,一些有缺损的纸,就成了她涂鸦的专利。
这么说来,她与纸与生俱来就结下了缘契。只是,为何独钟于小楷呢?有人说,秋惠与小楷是命中注定的相逢,那就让我们随秋惠一起回溯到相逢的刹那。
正是如梦华年,秋惠是个爱写写画画的女孩。她与小伙伴们放了学,常常悄悄从村巷墙上揭几张纸,跑到村外小溪边、小河边去涂鸦。画野花野草和翩飞的蝴蝶,画清亮的河水和游泳的鱼儿,画柔软细腻的白沙和岸边的杨柳,有时也画村里元明时的城隍庙和戏楼。不过,她觉得最美的景色当数村子近旁的三河口。特别是黄昏,夕阳西下时分,七彩的光晕播洒在清幽如镜的水面上,波光粼粼;一排排树影倒映水中,缓缓浮动;小船在河心悠悠地游,随波逐流;白色的鹭鸟在滩涂上飞起又落下,那永不倦怠的剪影最是让她着迷,看久了总让她产生一种幻觉,某一天她也会拥有一对羽翅,也会有一片自己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三河口就是她的精神飞升之地,她好想把它们全部收录在画纸上。可每每天快黑了,她的纸上还只留下些残缺的画面,家里的桌案又铺张不开,这种缺憾让她夜不能寐,让她苦闷至极。
有天夜里,她做了一个梦,仿佛冥冥中的唤,她竟神游到三河口来了。只是这一次,三河口雾霾迷漫,整个河岸只有她独自一人孤孤的身影,她茫然无措,不知路在何方。突然,天空裂开了一道口子,一束光正对着她,她抬起手去遮挡,却看到纷纷扬扬的小字自天而降,她惊奇地睁大眼睛,辨出那全是娟秀的小楷,她伸出手去,那些字竟从掌心穿过,如珠玉一般,一颗一颗轻盈地落下,在如镜的河面上晶莹地闪烁……
从梦里醒转,她如受了神示一般,忽然心地澄明,开始虔敬地书小楷,抄经文。
欧阳修在《茶录》题跋中言: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又以小字为难。秋惠就坚执地选择了难中之难的小楷,并笃定自己找到了最契合的窗口。
抚看今日,当书法已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当她的小楷被越来越多的人赏识并推崇时,我们当为她的选择而欣幸了。书法之于她,就是一次心灵的自我救赎。只是偶尔,她也画一些兰蕙清荷,重温一下少时的意趣。
多年来,她研习书法日每不辍。上师范的时候,她把别的同学晚饭闲聊假日逛街的时间都用于习字了。之后从教升任校长,公务越来越繁忙,但她从不会将书法冷落,不会将其搁置一旁,每天凌晨四五点钟,就开始做这第一堂功课。
惯常,她就安于一方书案旁,安于笔墨纸砚中,近旁一座假山盆景几盆兰蕙红豆杉相伴,清雅中透着些风骨,正像她,正像她的书法。
书法历练的过程是寂寞的,写就的作品兀自欣赏,也会有愉悦盈心,但若有更多人相知相赏,不亦乐乎?幸运的是,秋惠相遇了城南书社,由一身书卷气的社长带领,定期进行的书社交流活动常令人期待。有了这样一个平台,有了书社师友及众多书家的评点与激励,秋惠的书法技艺日臻纯熟,并屡获佳绩。但秋惠说艺无止境,学无止境。这个春季,她就自费到北京参加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洪厚甜导师工作室学习,那是个培养书法家的地方,秋惠想站在更高的台阶上,全面拓展她的书法天地,她说要进步就得不断学习。
除了在书法天地里执着地潜修,秋惠还喜作诗著文。
“三月的风,轻柔地吹/吹着阳光下你我的影子/牵手花丛/我们打开记忆搜寻/古人的诗句,桃花的爱情故事/天空有鸽子飞过/鸽哨悠长/你说:我们回家做风筝吧/我做骨架你做衣/和我们的儿子一起/放飞三月明媚的阳光……”
这就是秋惠的诗。那一场桃花诗会,桃花朵朵红,秋惠着一件红装裙裾,比桃花更红,她深情地朗诵这一首《三月的风》。这不是秋惠致爱人的情书么?是的,对爱人,对孩子,秋惠总怀着一些自足和感激,是爱人坚定的支持,是儿子平顺的成长,让她心无他扰,她才能安然地致力于教育,潜心于书法。在不断地自我突破中,她的精神一次次飞升,真正体味到了灵魂飞翔的快乐。
秋惠的快乐是能感染人的,她时常恬然地微笑着,如陌上花开,有一种温暖的力量,让人忘了季节,忘了年龄,忘了疼痛和忧伤。
她说,女人的力量源于爱,源于温柔,源于体贴和包容,就像一枝毛笔,笔毫柔软,却能写出劲挺、漂亮的字,有内涵,有骨力,有血有肉。
看来,她从书法中亦获得了女子至美的秘诀!那么,就祝福她吧!
王秋惠
作品欣赏
只写字,就很美——秋惠小记
文/ 云溪
对她的称呼,从王老师到秋惠姐,这之间隔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时间沉淀下来的故事。
她总是微笑地看着我说:“写字吧,写字可以静心。”我所能想到的一位女子最安静美好的姿态便是在午后的案头,铺纸、研磨,燃一炉沉香,执一支竹笔,静静地将唐诗、宋词细细写来。风轻悄,宣纸一尘不染,阳光也轻悄,唯恐惊扰了笔尖的倾诉。
我与秋惠相识快十年了,起初叫她王老师,因为她是以书法家的身份进入我的视野的。遇见她,也只在一些活动场合。她在人群中不张扬、不言语,只在眼神碰撞时,暖暖地对着你笑,却因着那份优雅、端庄与大气而引人注目。此后,我常在展览上看到她的作品,在书上她看到的作品,在网上看她的作品,那些娟秀的小楷,秀雅清逸,温婉如玉。我一再惊叹,不知道那样工整的小字究竟是如何写出来的,就不会出错吗?不会走行吗?对习惯于电脑打字的我来说,这实在是不可思议。
后来渐渐熟识了,她主动送她的作品给我。如获至宝,我捧在手里细细端详,仍旧只会惊叹,不知道这样的小字要怎样的小心,怎样的安静才能写出来。每次去她家或她的书法工作室,她总会拿出笔墨纸砚对我说:“写字吧,我们姐妹一起写字”。我却是懒散而愚钝的,一再让她失望。
她与“惠”字有缘,不仅因为她的名字中有一个“惠”,她多年从教的地方叫做“沣惠”。“惠”字本意为:恩,好处,给人财物或好处,亦同慧。这不正是她吗——不吝施与,且智慧。在她的身边,无需多言,就觉得很温暖,因为她有惠(慧)心一颗。
期间偶聚,游玩,闲聊,也说不清怎么的就渐渐住进了心里,成了一个随时想起来觉得有依靠的姐姐。不管她成为多大的“书法家”,她在我的眼中,就只是姐姐,令我安心的姐姐。
早年,她曾带我们去采访她们村里的一位手工造纸传承人。北张村,这沣河沿岸的村子,是蔡伦造纸术的起源地。将构树皮打浆入水,捞起晾干,便成了纸。她的童年时代就帮着母亲做着这件事,在自家的白麻纸、黑构纸上写写画画。她与书法,是命中注定的缘分。
多年来,她任沣惠小学校长,学校虽处乡村,教学条件有限,却设有专门的书法教室。2008年,学校开始做书法教育,为了取得家长支持,她主持召开了全校书法教育专题家长会,并自己编写书法校本教材,亲自给学生上书法课,一上便是十年。
2014年,她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书法骨干教师论坛并获奖,2015年参加陈振濂教授举办的“蒲公英”全国书法教师公益培训,获得十佳优秀作品奖,优秀学员奖,薪火传承奖,获得设立所有奖项。2016年参加教育部东南大学举办的全国书法教师培训,作为学员代表发言。
同时,她还兼有很多与书法相关的社会职务,在城南书社、长安书协、省市书协的工作中被评为优秀。编写的书法教材《颜真卿勤礼碑解析》作为城南书社书法进校园教材、陕西国画院培训中心专用教材在使用,也即将正式出版。
每逢春节前,你会看到她在某个乡村、或某个社区带领着一群书法家挥毫泼墨,为乡亲们义写春联。人群涌动,她耐心地为每个排队的人们写春联,笑容暖暖,似一缕春风。我远远地看着她,菩萨般的慈悲、喜乐。
这些年来,她不遗余力而又默默地做着这些事情。这一切,都源自于她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她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书法这一传统瑰宝在孩子们手上继续开花、结果,用书法去感染更多的人。
如果,你只看到了这些,那你对她的了解只是冰山一角。首先,她是一个母亲、一个妻子,在她看来,没有什么比家庭和孩子更重要的了。
孩子幼时,她一边上班,一边带儿子,还要照顾父母家人。谈起那些年的不易,她会落泪,然后又充满感激地微笑着说:“现在好了,老公和儿子都知道心疼她,那些年所受的苦都得到了回报。”她的心里时刻都充满了对家人的感激。而我更为感慨的是,为人母、为人妻的琐碎与繁忙,并没有将她消磨成一个平庸的女人,反而在做好这些角色的同时,她凭着聪慧与勤奋,建造起了自己的书法王国。
是的,女人不应只是母亲与妻子,更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母亲与妻子的身份不应当成为平庸或懒散的借口,而最好的爱情,莫过于,我与你一起成长;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耳濡目染,孩子因母亲而骄傲。
看到她的样子,你会想到四个字:岁月静好。每天清晨,阳光还不及洒落,你还在睡梦中,她已经在写字了。蘸墨,舔笔,一笔一划写着繁体的汉字。那一刻,世间的一切喧嚣都消失了,她是清澈且宁静的。
“写经吧,写经很好。”她又对我说。给我一张纸,一支笔,然后自己拿起一本《心经》册页便开始埋头写了。午后的阳光照在案头上,茶水已凉,我们没有再说话,就那样静静地抄着。我的字很丑,拿笔的手也不听使唤,写的字我自己都不忍看,她却微笑着鼓励。
写完《心经》册页,她说:“这个册页送给你,去寺里开个光,供在家里,很好的。”她看着我,亲切而深邃的眼神仿佛看穿了心事。是的,她懂得,我什么都不需要说。
和她在一起,我一直是那个索取者、享受者:吃饭她会抢着买单,出去逛她为我开车,旅游回来会带礼物给我,每次去见她,都能得到她的馈赠……她对所有人都很好,我却觉得她是偏心我的。
是的,她对所有人都很好,而别人对她的不好,她总是转身就忘了。以至于别人跟她道歉时,她一脸迷茫地问:“有这回事吗?”
除了写字,她也喜欢诗。她的诗像画,她在《画春》里写道:我想用终南山的泉水/调一盒新鲜的颜色/画一场春雨后的/春天/用藤黄调上些许花青/画出一溪春水/水中摇曳着翠色的柳/一瓣一瓣的桃花/随着溪水优雅的流淌……
多么美的画面!因为心中有春,所以笔下有春。她喜欢用毛笔写自己的诗,也写友人的诗。我的诗也幸运地被她写过,看到时,瞬间觉得连同那些稚拙的句子都高大上了,过后便是长久的感动。心中有情,笔下有诗,才是一位真正的汉字书写者。
她喜欢的事还有很多,比如与二三知己手工制香。选择一个闲适的日子,让天然的草木香在空气中萦绕,所有烦恼也便化为了烟尘。她喜欢在瓷器的生坯上写写画画,画几支莲,写几句喜欢的诗,写上挚友的名字,然后等着它们浴火重生的样子。
她喜欢古旧的物件,喜欢收集老的拓片,偶尔也和友人去田间地头捡拾那些漂泊了千年的残砖破瓦。那些来自秦汉或唐宋时代的残片像一首首散落的诗,带着千年的故事与灵气,等待有缘人到来。而她将它们捡起,带回家,执一支小楷笔,用调和好的朱墨,将当年的句子抄写在残片上:“上邪,我对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就这样,她徜徉在她的古典里,自得其乐,没有丝毫浮华。无论她做什么,书法依然是她日日必修的功课。这几年,她的书法愈发出彩了,加入了中国书协,入展、获奖,不时有好消息传来。可她从未停歇,去北京,去成都,拜洪厚甜等名家为师,潜心学习,一日都不曾荒废。在她的影响下,她的老公、儿子、儿媳都开始写写画画了。一家人有共同的爱好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对于书法,我是不懂的。画家刘岚老师在一篇文章里说道:“书法是最本末倒置的艺术形式之一。书法写的是字,字的实意或指物或言事或表情达意,字能辨识就足够了!怎奈因为人的智性和灵力,文字本身也被"穿上了衣裳",这衣裳里装着的正是书写者的灵魂诉求,这个诉求不是那些文字本身所能涵盖的,这就是书法的艺术,可以折射出一个人,一个时代的精神风骨!”是啊,书法写的是字,表达的却是性情。满纸烟云,悲伤抑或洒脱,一眼便可看出来,正如《兰亭序》与《祭侄文稿》,能穿越千年而依然感动世人的,正是那浸透纸背的情感力量。而小楷呢?洁整宁静,依然是性情的表达、风骨的折射。秋惠的小楷就如同她本人一样,秀外慧中,大气沉稳,朴素而又细腻。而她近年的书法愈发自由了,篆书、行书、隶书等书体的练习,使得她的小楷张弛有度,有了飘逸之美。而根本的原因,还是岁月的历练。如今的她,愈发从容自信,温和,成熟,谦逊,像普洱的幽香绵长。
秋惠不仅字好,画也是极美的。一丛兰、一朵莲、一支玉兰、一道古城墙,或一只拈花的手,简简几笔,再配以纤纤小楷,字字出尘,竟可以带着人飞翔了。
我赞叹着。她轻声说道:“写字吧,我教你。”
每个成功者都走过一些不为人知的艰辛,只要你的内心是柔软的,善良的,努力向上的,那么,岁月回赠你的,也必然是春暖花开。正如她浅浅笑着,坐在书桌旁,只写字,就很美。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