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顶部通栏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艺术报 > 书画 > 正文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刘云山
2024-11-26 18:02    网络
0

  前言

  中国文艺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中,获得不竭的精神动力、思想支撑和艺术资源。展现新时代的壮阔气象,描绘新时代的壮美画卷,书写新时代的恢宏史诗,是当代中国文艺的神圣使命。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与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不仅是对文化地位的肯定,更是对艺术使命的召唤。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人民,更应回归人民,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这要求我们,在创作中,要扎根生活,深入人民,从人民的喜怒哀乐中汲取灵感,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人民的故事,展现人民的风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艺术的源泉。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只有扎根脚下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为人民而艺术”,意味着艺术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是对艺术家的期许,也是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艺术作品应当是人民情感的共鸣器,是人民生活的写照,是人民精神的食粮。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应当牢记教导,让艺术的种子在人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用艺术的光芒照亮人民的心灵,让“为人民而艺术”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刘云山,1958年生于江门台山,1979年移民美国。1982年至1987年就读于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获美术学士学位,其间并连续三年获得美术一等奖。1987年至1988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山水画,教授是张凭教授、王润华教授、贾又福教授。1988年至1990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画研究生班,获美术硕士学位,导师是黎雄才教授、陈金章教授、梁世雄教授。1991年至1993年就读于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油画研究生班,获第二个美术硕士学位。水墨画《飞向远方》和《作品1990-01》被纽约市立大学收藏。1993年至1999年间,每年参加美国各大城市的文化艺术节联展三十多次,七年间参展两百多次,并获得二十多个奖项,八百多幅作品被美国机构、收藏家、民间收藏。

  1986年《江苏画刊》第五期推介刘云山的水墨画。1990年岭南美术出版社岀版《刘云山画集》。2008年香港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刘云山画集》。2000年至2014年间创作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画幅长433米,高97厘米。(在百度搜索“长江万里图现代音乐视频”)社团服务:纽约全球艺术家联盟理事、美国岭南画会名誉顾问、纽约诗画琴棋会艺朮总监、江门(五邑)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港澳台海外岭南画派联谊会会长,广州国画协会副会长。

  法取中西,画随时代,纵观中国绘画史中任何一位大家,莫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吸收与消化,如果没有对前人的文化艺术传统精研与继承,便不可能有如今的成就。而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传统的学习和吸收,我们还面临着异域文明给我们带来的冲击。这个时代的绘画艺术也必然体现出不同文化的冲击和融合。当然,刘云山先生也不例外,出生在广东台山的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对中国诗歌、古典戏剧、文学和历史等产生了特殊的偏爱,这种最初的爱好使他的审美情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日益丰富起来。1979年刘先生由于家庭原因移民到美国,他把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体现在对西方绘画艺术的学习和研究上。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美术系学习期间,他的作品在西方艺术的基础上融合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深受教授们的好评,连续三年获美术一等奖。1991年他又进入学院研究院深造,1993年获得美术学硕士学位。

  在美国学习期间,他完整的接受了西方的传统,熟知西方当代油画的风格特点,为以后能够将东西方的绘画交融奠定了基础。布鲁克林学院的终身教授菲利普·普斯汀的一番话让刘先生受益匪浅:“云山,你来自东方文化,这一点很宝贵。在你未来的绘画创作中要保留你的文化特征和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听从恩师的教导,大学毕业后的他立刻回到国内艺术的最高学府中央美术学院跟随贾又福、张凭、王润华等教授深造中国山水画,后又到广州美术学院跟随黎雄才、陈金章、梁世雄教授攻读硕士研究生。东方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的滋养,西方文化的熏陶,使他具有驾驭中国画的信心。

  西方绘画重技重表,中国绘画重道重质;西画注重科学理性,中国画注重个人心性,这是不可逾越的区别。西方绘画重色彩理性分析与科学原理(他们以法国化学家舍夫略里的科学论著《色彩对比论》为座右铭),可能导致画家创作时刻意追求色彩的科学性而导致情感的丧失,这种理念与中国绘画的审美境界和所追求的意蕴是截然不同的,而刘先生由油画进入中国画,并不存在什么困难,他是在二者之间寻求属于自己个性的绘画表达方式,他认为艺术是相通的,都是追求尽善尽美,油画、国画的区别,只是通过不同的工具表达人类最深层次的思考,追求的目标是相同的。这观点明显的表现在他的抽象画作品中。

  他的抽象画充满了两种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他认真汲取西方印象派、抽象派画家的长处,融合渗透西方油画的色彩,运用东方的笔墨趣味,用毛笔在宣纸上任意驰骋,将书法的节律、变化、气势,结合自己的情绪状态加以表现,呈现出丰富的内涵。他的线条不再是中国画“墨分五色”的单纯黑色,代之以五彩缤纷、艳丽动人的色块,而且动感十足,灵气飞扬。通过律动的光线,其画面便具有了多重的空间感。他的作品猛一看,很像中国水墨画;再一看,又没见过这样的水墨画;仔细一看,才知这是抽象画。那有机的线条、透明的色感、强弱的明暗对比,使画面更加神秘和丰富,中国写意功底深藏不露却又无所不在地融入抽象作品中。他的作品中没有自然物的形态,但其内容没有离开客观世界,他把东方艺术的细腻、中国水墨画和书法的丰富内涵和西方绘画气氛的浓烈、色彩的绚丽融汇在一起,抒发中国传统美学的诗情画意。

  刘先生也画中国山水画,他的山水画除了讲究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笔墨情趣外,他还把西画的色彩原理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笔墨精神有机交融,大量吸收西方风景画色彩丰富的优点,对中西绘画艺术去芜存著,兼容并蓄,在纵横求索中,不断激发自己的视觉创意和表现力。他充分发挥了笔性的优势,作品中有着相当程度的传统笔墨韵味,使变幻的用笔展示出丰富的笔感,而墨的美感也是在笔的充分表现中得到张扬,这就使得他的笔墨与符号具有了超越物象的空灵飘逸特点,使作品显现出一种形神交会、表里透彻的纯正气息。他同时又把焦点透视法糅合在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法中,他的许多大幅作品《静观烟云图》、《春满金沙江》等都以这种方法画成。

  长江自古以来就是令绘画家们激动不已的题材,一直为历代画家所歌咏。唐吴道子与李思训画嘉陵江,艺术史上有明确的记载;南宋夏圭创作了第一幅中国绘画史上的万里长江图,自四川岷江上游的雪山画到长江入海口,全长21.41米,可惜原作已经不存。明代“画状元”吴伟作9.76米长江万里图,描绘了万里长江沿途的壮丽云山、幽谷山村、城乡屋宇、江上风帆等,现存北京博物馆。近代张大千先生70岁客居巴西时候,因思念家乡创作了《长江万里图》,在不到20米的长卷内,从家乡四川画起,开卷是都江堰的铁索桥,接着长江奔流而下,越三峡、过江陵、纳百川,最后投入大海的怀抱,表现了长江的万流奔腾千岩耸峙的美景。1989年刘先生来到三峡,面对雄伟险峻的三峡景色,心中萌生了要画长江全景图的想法。在他看来,长江跨越式的巨变,是中华文明延续与升华的缩影。长江文化不是区域文化所能限定的,长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魂魄所在,也是在当下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的基石。这种想法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120米长的炭笔画《长江万里图》。

  1999年再次回国,他用五年多的时间,从长江源头沱沱河开始,登昆仑、溯江源、进沙漠古城、入雪域高原、赏高原风光;入虎跳、闯金沙、观长江第一湾、玉龙雪山之美景;宿寒山寺、进九寨沟、闯神农架原始森林;走张家界、爬黄山、看江南三大名楼;刘先生不仅关注长江流域的自然美景,而且关注长江边上的现代化都市,他多次倘佯在重庆山城,出现在建筑中的三峡水坝,迷恋于苏州园林、江南水乡,出现在现代化城市上海。沱沱河小村的高原反应,火车上遭受迷药以至财物损失,金沙江畔翻车以至摔的鼻青脸肿足迹,凉山地区语言不通以至担惊受怕……这些都没能阻止他前进的脚步。他走遍长江南北,行程何止万里,从而比较深刻认识长江自然文化景观的独特神韵。“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长江的美给刘先生带来极大的创作素材和创作动机,他将这种美表现长约120米的长卷上,虽然目前画家还没有完全用中国山水画的形式将作品完成,但画家表示再有三年的时间,就可以把这个长卷表现在宣纸上,希望到那个时候刘先生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我越来越感觉到,一位优秀的画家,能够拥有一种独立的绘画语言的审美体系,在他的背后必定不是单一的绘画因素使然,他必定包孕着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和超乎常人的兼容精神,刘云山先生的画正是西方绘画艺术与东方传统艺术精神合一的体现。

  机遇只对有准备的头脑开放,我想这也正是刘先生的天赋和勤奋,使他走上了成功之路。(在百度搜索"长江万里图现代音乐”能观看完整版本视频。

  牛加明二零零八年八月

  刘云山作品欣赏

  《布达拉宫》176x96cm·2018

  《光影背后》97x178cm·2017

  《九华山》176x96cm·2018

  《九寨沟》176x96cm·2018

  《然乌湖》176x96cm·2018

  《三峡》176x96cm·2018

  《原野》97x178cm·2017

  《远方》97x178cm·2017

  刘云山创作的《长江万里图》是一幅令人惊叹的巨幅长卷。长达433米、高97厘米的画幅,从规模上就彰显出其宏大的艺术抱负。长江作为中国的母亲河,蕴含着无尽的文化、历史与自然意义。这样一幅长卷能够全方位地展现长江的风貌,从源头的涓涓细流到入海口的壮阔无垠,是对长江这一伟大自然景观的一次宏大叙事。每一寸画面都可能蕴含着画家对长江的理解与感悟,可能描绘了长江两岸的山川、人文、民俗等丰富的元素,这不仅是一幅绘画,更是一部关于长江的视觉史诗。

  刘云山在多个社团任职,如纽约全球艺术家联盟理事、美国岭南画会名誉顾问等。这些职位表明他在艺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积极的参与度。作为纽约全球艺术家联盟理事,他能够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交流互动,这无疑为他的艺术创作带来了多元的文化视角和创新的思路。美国岭南画会名誉顾问这一身份则显示他对特定地域绘画风格的关注与支持,或许他能够将岭南画派的精髓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同时也将自己对长江文化的理解传播到其他绘画风格体系之中。在纽约诗画琴棋会担任艺术总监,体现了他在综合艺术领域的造诣,将绘画与诗、琴、棋等艺术形式相融合,促进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互动与借鉴。而江门(五邑)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这一身份则表明他对本土文化根源的重视,他的创作或许也从本土文化中汲取了滋养,同时也在为弘扬本土文化而努力。

  他的艺术创作在当代艺术语境下有着独特的价值。从《长江万里图》的创作来看,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能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这样一幅巨制,本身就是对传统艺术创作精神的坚守。这幅长卷的存在也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一种范例,鼓励艺术家们去挑战大型作品的创作,深入挖掘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主题。同时,他在众多社团中的角色也使得他的创作具有更广泛的辐射范围,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个人的艺术表达,更是一种跨文化、跨地域艺术交流的载体,对推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融合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发送邮箱:918825737@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标签
我向祖国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专访靳渝平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刘云山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崔永权 202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吴盛龙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yishubao.net.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918825737@qq.com  -  合作QQ: 336787430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