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顶部通栏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艺术报 > 书画 > 正文
《 时代印记 》——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康贻生
2024-12-01 11:36    网络
0

  《 时代印记 》——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康贻生

  前言

  中国文艺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中,获得不竭的精神动力、思想支撑和艺术资源。展现新时代的壮阔气象,描绘新时代的壮美画卷,书写新时代的恢宏史诗,是当代中国文艺的神圣使命。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与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不仅是对文化地位的肯定,更是对艺术使命的召唤。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人民,更应回归人民,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这要求我们,在创作中,要扎根生活,深入人民,从人民的喜怒哀乐中汲取灵感,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人民的故事,展现人民的风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艺术的源泉。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只有扎根脚下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为人民而艺术”,意味着艺术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是对艺术家的期许,也是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艺术作品应当是人民情感的共鸣器,是人民生活的写照,是人民精神的食粮。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让艺术的种子在人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用艺术的光芒照亮人民的心灵,让“为人民而艺术”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创荣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社会主义文艺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康贻生1966年生人,进修华东师大,用十年时间在欧洲各国游学。

  2006年创办紫云轩书画院

  2010年上海莫干山美术馆个展。

  2012年在马来西亚现代美术馆展出部分作品。

  2015年上海海粟美术设计学院聘为教授。

  2016年在南通美术馆开个人画展。

  2016年下半年在南通回复文化个展。

  2017去西班牙部分画展展出。

  2018年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画展。

  2019年《静谧中的奔突》在大众艺术网、人民美术网、油画家网、艺术头条,南通美术网,南通书画网刊登。2023年在上海刘海粟当代美术馆展出。

  2024年由上海高等教育学会举办闳约深美艺术展。

  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乡村艺术义务教育,让更多的艺术爱好者有所学有所用。让美改变生活,陶冶情操。

  当一个画家是其所是的时候,他(她)就十分自信地站在了自己的一个又一个艺术制高点上。南通画家康贻生这几年的画作有了鲜明的个人风格,这得益于他的不断积累,不断突破艺术边界,苟日新,日日新,作为一个勤奋的画家,他一直在向上攀登,成就着前所未有的自己,环顾画坛艺苑,这个自己是独有的,每一幅作品,如果不署名字,也会被人一眼认出,他是出自南黄海边一名画家之手,这位长发飘飘,穿行于东方大滩涂的画家,已经越来越被美术界熟知与认可。

  有一个制高点是上海国际展览中心,那是2018年初秋,上海滩画家汇聚,大师咸集,观众粉丝摩肩接踵。各种媒体记者将镜头对准了主席台。人们开始认出了在前两排落座的画界大师:王维新、方世聪、夏葆元、卢象太、周加华、黄阿忠、齐铁偕、平龙。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办公室负责人对记者介绍:这是一批很独特的艺术家,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各自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的、被异国风情感染了的热切、真挚和激情,因此,这也是一次有意义的中国艺术家走向世界的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康贻生作为江苏唯一参展的画家,带去了十幅作品,以其特有的画面风格,吸引了在场专家与众多观者的注意力。一位西班牙留学生久久盘桓在康贻生的画作《高岗上的房子》之前,不愿离开。她说,这好像是在她梦中出现过画面,居然被一个画家用画笔表达了出来。她将这幅作品用手机拍给了西班牙的朋友们,得到了一致好评。就连一向以对弟子严苛出名的恩师卢象太,当时看了他的参展作品,也不吝赞美之词:独特的构图,充满情感在写心中静谧的家乡,画面有东方特有的静美气质。

  和都市画家有所不同的是,康贻生脚下有一片他钟情的散发着大海气息的大滩涂。袁庄的一丘一壑,一草一木,南黄海边一只搁置的小船,一片秋光水色中的树林和房屋,下海的渔夫,望海的村姑……都是他笔下取之不尽的素材。他认为,家乡的风光是不可复制的。他把家乡这种独特的美用画笔提取出来,展现在都市的艺术沙龙与艺术大厅,展现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审美传统的观众眼前,艺术的语言打破了国界,法国、西班牙、美国一些画家飞洋过海,不顾舟车劳顿,来到袁庄紫云轩画室,他们不仅喜欢康贻生的画风,也要亲眼看看画家是个什么样的人,看看这片安详宁和的东方大滩涂,是怎么样被一个中国人选取角度,巧妙地抓取到他的画布的。也因此,很多人千方百计要接近与打入著名美术沙龙却不得其门而入,而康贻生凭借他的画笔,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将世界挑剔的目光吸引到他小小的画室。一些著名艺术家看了他的画,与他交流并一起写生之后,爱上了如东这片土地,在袁庄流连不去,各种流派的画家都能在这里,找到共同语言与创新的灵感。上海画家周文富先生说:“康贻生的画简练却不简单,实际上是非常现代的。”上海著名旅法画家方世聪评价:“康贻生画作中的宁静气质,已经超出了东方美学的意义。”

  细看康贻生的画风,你会发现,他所表现的宁静与安宁,与西方古典美学中“高贵的纯静与伟大肃穆”不同,而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散淡与清高中,注入了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精神 ,描绘了人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他画艺的突飞猛进与超越,除了自己的刻苦钻研之外,得益于其老师卢象太的言传身教,多年来的悉心指导,倾力扶持。近年来,恩师已逝,康贻生一直未能从悲哀中解脱出来。但他深知“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艺术的道路还得靠自己不停体悟,不断摸索。他广泛涉猎哲学、文学著作,阅览世界美学史,厚实的文化素养,让他在画作中脱离了中国同行中容易出现的儒道互补的偏狭人格结构,而有一种更加现代的人文主义气息。他的画笔,所有线条与色彩,看似描写了田野、沼泽、小树、河流,实际上全都指向了人,所有笔法,皆是以人为目的,这是难能可贵的。

  存在先于本质,静穆到了极致,人的精神在地平线上升起了。康贻生表达的每一片空旷之中,都充满着人文主义的存在。他不停地采风,不停地画,“一滴墨汁走着走着就停不下来/遇到水、砚石, 遇到狼尾 /在思想的巅峰遇到了悬崖/纵身一跃/虚空与一张白纸接住它/它在起伏的宣纸上奔跑/它画宣纸/宣纸也画它/宣纸的质地与墨汁的身体/交合缠绕演变/它刚想着停在墙壁上/被一圈沉香牢牢地框住/突然冲进来一位少女/一双奔跑的明亮的眼睛/让它继续飞翔(《一滴奔跑的墨汁》—在康贻生画室)。

  康贻生说:“我热爱这片土地,热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热爱从太平洋吹过来的季风,等待风的树林和风车,还有那无边的滩涂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茫茫草滩,残阳落在芦苇的花梢上,热爱憨厚的渔民总是带着海鲜味,热爱生活在这片土地的麋鹿、白鹭、大雁和各种鸟类。”康贻生擅长表达空旷与宁静,但这种宁静之中,早已不是道家那种无意志的自由,而是有着作为现代人精神与自由意志的强烈律动。

  康贻生不善交游,在语言上甚至是木讷的,他经常觉得,他就是说不出那种特别想表达的感觉,到底是淡淡的忧伤,还是孤独空落的村庄带来的凄凉?每当站在大滩涂上,他好像听到了交响乐里边大提琴低沉的声音,带着千年诗词般的蛰伏,眼前的每一条阡陌小道、草垛树,小河,都是一个音符,风景就是人生,人生亦如风景,四季的变化,人的青春到暮年,都在演绎着生命的精神……

  凡是语言无法表达的,康贻生都渲泻到画布上,难怪一条小径,一片荒草,一畦菜园,一条小河,在他的笔下,都是一篇精美散文、一首抒情诗歌,驻足于《河湾》之前,你可能会读出这样的诗句:我怎么可以轻易对你说爱/除非我有小河那么高远的行程/除非我/甘于夕照下的静默/流经了你天涯的清澈与隐忍/爱情,怎么可能/被几个词一击而中/一把鱼肠剑,刀鞘太长/奋力抽拔着,直至大海/也只是亮出了小小一部分……

  汪益明

  ​​​​​​​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发送邮箱:918825737@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标签
《时代印记》——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冯祥熙2024
《 时代印记 》——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康贻生
秦全一一为人民而艺术《时代印记》专访2024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张金生 202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yishubao.net.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918825737@qq.com  -  合作QQ: 336787430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