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顶部通栏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艺术报 > 书画 > 正文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张充星
2024-12-04 14:50    网络
0

  前言

  中国文艺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中,获得不竭的精神动力、思想支撑和艺术资源。展现新时代的壮阔气象,描绘新时代的壮美画卷,书写新时代的恢宏史诗,是当代中国文艺的神圣使命。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与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不仅是对文化地位的肯定,更是对艺术使命的召唤。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人民,更应回归人民,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这要求我们,在创作中,要扎根生活,深入人民,从人民的喜怒哀乐中汲取灵感,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人民的故事,展现人民的风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艺术的源泉。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只有扎根脚下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为人民而艺术”,意味着艺术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是对艺术家的期许,也是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艺术作品应当是人民情感的共鸣器,是人民生活的写照,是人民精神的食粮。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让艺术的种子在人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用艺术的光芒照亮人民的心灵,让“为人民而艺术”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张充星,1969年7月生于青岛崂山。1989年拜王仙坡门下刘寰世先生为师,2020年至今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高研班)张志民导师工作室画家。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岛市美术家协会理事,青岛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青岛市政协书画院画师,李沧区政协书画联谊会副秘书长,李沧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沧区国画艺委会主任,青岛北部画院副院长。

  张充星艺术评论

  山水,是庄子生命观的一个重要表征,《知北游》“大林丘山之善于人也,亦神者不胜”。可见,庄子对自然山水有一种特别的观照和体悟。山水,恰是人们心中所向往的“桃花源”“七十二福地”。因此,远离“有为”的世俗生活,在“清静”“无为”“自然”的天地山水间终日得烟云供养,成为古代文人志士追求生命终极意义的一种独特的精神境域。

  鹤山东望美如画68㎝X68㎝

  水是精神山骨肉68㎝X68㎝

  青山碧水托斜阳68㎝X68㎝

  张充星作品《鹤山印象》

  山水画在传统哲学与道统的影响下滥觞发端,最早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洛神赋图》为发端,始出现山和水的形态,隋唐时期进入发展期,成为独立的画科,大小李将军一派“青绿”,王维始创“水墨”,“荆关董巨”岩岩,“刘李马夏”氤氲,元代以后,文人画成为主流,“元四家”散淡静谧,“明四家”清雅朴素,“四王”法备,“四僧”超逸,均成为时代的立标。随着历史的变革,山水画形成了一脉相承的艺术观和笔墨成法,也产生了廖若星辰的大师、巨匠及无数精品佳构,以道观之,山水画最能体现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进而成为庄子实现“逍遥游”的一个载体。

  画家,既是画道的承载者,又是借助于笔墨抒发性情和展示修为的实践者,故能多思善意、就文能诗。进入二十一世纪,山水画有了新的界域和艺术思维,关注人与人文精神、关注人与自然、关注视觉感应、关注价值标准,形成了新的山水画艺术观,鉴于此,崛起大批优秀的中青年画家,张充星便是其中一位。

  九水清幽90㎝X45㎝

  清溪一曲唱颂歌100㎝X46㎝

  那罗延窟136㎝X68㎝

  张充星作品《高山景行》

  绘画者惟笔墨为宗,张充星深谛其理,在大量临摹传统的过程中,学习笔墨规律,从中了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笔墨经验。郎绍君指出“笔墨自觉意识,就是对笔墨的本质、形态和价值有自觉的认知和理解”。张充星对笔墨有强烈的敏感度,强调“墨分五彩”,更重视黄宾虹所倡导的“五笔七墨”,浓中取其圆厚静稳,淡中追求文雅清明,偶然泼墨,以生水晕墨章的肌理趣味,常用积墨,使之厚重,造韵生趣。清初唐岱《绘事发微》指出“盖点苔法为助山之苍茫,为显墨之精彩”。清代唐志契更认为"画不点苔,山无生气",张充星在熟练掌握各种技法的同时,多采用湿点法混濛清净,表现雨后溪畔氤氲之感,使得画面统合自然。常用大混点画林木,枝干遒劲,点叶浓淡浑然,干湿相宜,笔墨相融间,尽显“阴阳之道”。

  山水清音68㎝X46㎝

  青山奔泉100㎝X46㎝

  瀑布飞驰下136anX68㎝

  张充星作品《山中人家》

  在图式上,张充星善于采用满构图法,不露山脚,不见云外,截取山水一隅,其构图蜿蜒,层峦叠嶂中曲径通幽,一桥相连左右,长水贯穿画面,使得作品欤正相合,俯仰有度,并能依山势而笔笔生发,山脚笔墨空灵,以淡干墨法画山体,松毛文雅,山间则采用大笔勾厾,一气呵成,笔墨淋漓彰尤湿。

  以书入画是传统中国画笔墨的基础,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在《枯木竹石图》题中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分通,若还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张充星在精研绘画的同时,兼修书法,其书风朴拙,用笔苍劲,其绘画的写意性不仅表现在题识中,也静照在画面上。陆俨少提出“画要好,必须灵变”,创作过程中张充星大胆落墨,山体轮廓多用篆籀笔法,平息而动,行笔如“泥里行车”,不遗余力而能力透纸背。皴擦点染多用行草笔法,灵动飘逸,如“鸭游水中”,浮漂漂而能入实。张充星还特别注重画面的“色彩感”,他在继承传统“浅绛法”的同时,大胆创新,以水绿、竹青、三绿等颜色罩染山体,郁郁葱葱,体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特色。在色彩构成上张充星更是一改传统留云、空水法,而是采用烘染天际的表现形式,使得画面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

  崂山磅石西望138㎝X68㎝

  东崂渔村136㎝X68㎝

  家园210㎝X135㎝

  张充星作品《高山村寨》

  唐代画家张璪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在鉴赏大量张充星的作品中能够直观的感受到画面所呈现的“写生感”,这得益于他长期深入大自然中写生所得。

  崂山,位于青岛东部,有“海上名山”的美名,其雄伟、壮观、奇特、秀丽,有巨峰旭照、太清水月、海峤仙墩、华楼叠石、九水明漪等崂山十二景,这些秀美的景致无不侵染着张充星的内心世界,映照着他绘画的艺术观。

  刘曦林指出“隐逸与自然的情调,陶然于自然的感受,面向生活和大自然的写生风气,才能敞开新的视野”。张充星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在真山水之间获得“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必将走出了一条“独我”的绘画之路并开拓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发送邮箱:918825737@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标签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樊华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张充星
《美在中国》——让中国精神在文艺高峰上闪亮 | 专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康庄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yishubao.net.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918825737@qq.com  -  合作QQ: 336787430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