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文艺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中,获得不竭的精神动力、思想支撑和艺术资源。展现新时代的壮阔气象,描绘新时代的壮美画卷,书写新时代的恢宏史诗,是当代中国文艺的神圣使命。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与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不仅是对文化地位的肯定,更是对艺术使命的召唤。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人民,更应回归人民,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这要求我们,在创作中,要扎根生活,深入人民,从人民的喜怒哀乐中汲取灵感,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人民的故事,展现人民的风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艺术的源泉。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只有扎根脚下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为人民而艺术”,意味着艺术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是对艺术家的期许,也是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艺术作品应当是人民情感的共鸣器,是人民生活的写照,是人民精神的食粮。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让艺术的种子在人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用艺术的光芒照亮人民的心灵,让“为人民而艺术”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胡学武,湖北省国画院原副院长,湖北开明画院副院长,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三峡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武汉东湖画社法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艺术人才管理中心艺术人才库国画艺委会副秘书长,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社会艺术专业委员会高级艺术顾问。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美展并获奖,出版有《胡学武画集》、《荆楚画派名家作品集——胡学武卷》、《胡学武意象水墨》、《中国画名家名作临摹详解·沈周》胡学武著。
荆楚文脉现代风韵
——胡学武大写意山水画艺术解读
陈祥明
面对当今中国写意画明显衰微迹象,我有一个深切期待,即有一批画家坚守中国画笔墨传统,在“笔墨当随时代”努力中提振中国画写意精神,开启中国画写意的新天地与新前景。2022年金秋,“写意长江——湖北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在安徽公麟美术馆举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的期待。其中胡学武先生的写意山水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近年来我持续关注其山水画创作的一个契机。
85x180cm《壁立千仞色如赭》
胡学武的山水画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面貌,世纪之交以降明显取向写意风格,愈往后愈趋向大写意。胡学武大写意山水画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大气磅礴,沉雄幽深,浑厚华滋,给人以壮美景象。其大写意山水,从形制大小看,有大幅与小帧的不同;从意象疏密看,有密体与疏体的区别;从笔墨语言看,有浓厚铺陈与精炼简括的差异;从意境呈现看,有大道巍然与曲径通幽的迥异。但是无论哪一种,它们都表现出一种“大美”气象,一种“阳刚”气息,一种难以言表的荆楚文化意味。
85x180cm《风吹大地芳草绿》
胡学武山水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真正书写出来的,与流行的制作毫无相同之处。其诸多作品咋一看,点划纷披,线条肆恣,笔墨淋漓,自然物象隐匿了,而代之以笔墨意象。然而仔细观赏便不难见出,其以书入画,以书写画,那山川丘壑、峰岚林泉、松风烟云、原野村居,乃至一石一木、一花一草,都无不是笔墨写就。那山水意象是从笔墨中生发出来的,甚至可以说那笔墨意象即山水意象。譬如《万壑松风》(2013)《又到此山来》(2013)《高枝吟天风》(2014)《山雨欲来》(2020)《春的呼唤》(2020)《高山雄风》(2021)《信步林间寻雅韵》(2023)等,我们所看到的如其说是自然造化的神奇,不如说是画家笔墨的神妙,其山水意象与笔墨意象须臾不可分离。稍作考察便不难见出,那山水的气韵生动生发于画家的笔墨精妙。其笔墨多有可圈可点之处,一是从总体上讲,其线条骨法用笔,刚中有柔,柔中见刚,刚柔相济;其笔线看似一挥而就,其实讲究线形、线质、线律,随着状物造形和情思意趣的表达需要而不断变化,赋予了“自由的节奏、生命的律动”。二是从笔与墨的关系看,画家重笔亦重墨,兼顾用笔的主导性与用墨的丰富性,坚持以笔主墨,笔中有墨,墨中见笔;在创作过程中,以心驭笔,以情驱墨,画面笔墨不仅体现着艺术的认知、理法的把控,也渗透着审美的直觉、情感的宣泄。因此,胡学武的笔墨真正体现了一种抒情性,即“写意的特性”“诗意的表达”,不仅见笔见墨,而且见情见性,这也就是其大写意山水画具有情感张力,而不仅仅是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缘由。
85x180cm《拂晨破晓》
胡学武的大写意山水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画面“虚实关系”的处理中,赋予了新的审美内涵。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虚实关系问题是中国画学的核心问题,而画面的空间布局包括“布白”,丘壑意象的聚散疏密,笔墨的厚薄松紧、浓淡枯润,乃至艺术意境的生发呈现都无不涉及虚实问题。胡学武笔下山水的虚实处理,既不全盘蹈袭古人,也不贴近俯就流俗,而是探索尽可能符合时代情趣的构成方式,而与传统的构图方式拉开一定距离。或是大幅满构图的“密体”,即以纷繁茂密的笔墨构成,表现山重水复的山水意象,但是满而不塞,密中见疏,疏密相间,游刃有余,如《大别山中响松风》(2017)《高岚泉涌》(2018)等作品;或是大幅构图之“疏体”,即以粗犷厚重的笔墨构成,表现博大壮伟的山水意象,然而粗犷却不野陋,疏中不失精妙,如作品《执大象》(2020)《高山之巅》(2021)等;抑或大量的自由率性的构图,强调实中有虚,以虚拟实,“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如《清吟》(2013)《依得石桥春波流》(2014)《云拂珠帘》(2016)《家有青山》(2016)《山顶那棵松》(2021)《云海松风听浩歌》(2021)等等。特别是他近几年的写意山水画构图,虽然保持了传统中国画所特有的笔墨书写方式,但几乎完全脱略了自然山水特征,也与传统山水画拉开了明显差距。在他新近的大写意山水画中,显然已打破了或者说部分地解构了司空见惯的传统山水画造形,而在图式重构、笔墨重构中,注入了现代精神与现代意识,注入了当代人的审美情趣,注入了新时代的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乃至重构了山水画的虚实关系,这就是从“虚实相生”向“虚实再造”转换,从“皆成妙境”向“大美境界”拓展。画家新近的一些大写意山水画,是对这种转换与拓展的最形象、也是最深入的诠释。
85x180cm《黑土地上涌春潮》
胡学武的写意山水画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而这不只是体现在独具个性的笔墨形式语言,同时也体现于独具风神的审美文化意蕴。这是解读胡学武写意山水画不可忽视的重要维度。
胡学武对笔墨形式语言尤其是水墨写意语言作过深入探究,但其写意山水绝非是徒具形式技法,而是富有文化内涵。其画在审美价值取向上有两个重要维度,一是对长江文化风韵的捕捉与采取,一是对荆楚文化积淀的开掘与汲取。而博大的长江文化与深厚的荆楚文化,成为画家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也是推动画家不断超越的原生动力。在胡学武的画中不难感受荆楚文化的沉厚神奇、璀璨浪漫及幽远的历史回声,不难见出长江文化的博大瑰伟、源远流长及永恒的生生不息,不难领略革命文化的激扬奋进、崇高精神及赓续的当代情怀……。若将这些艺术意象有机融合,并将这些作品谱系有机珠联,将会形成一种长江文化-荆楚文化-革命文化的“视界融合的艺术史诗”。因此,当我们相继读到《高岚泉涌》(2018)《高山雄风》(2021)的壮伟深邃而神奇,读到《峡江春暖》(2020)《我把南水嫁给你》(2019)的瑰丽阳刚而温馨,读到《穿越》(2018)《追日》(2018)的一往无前的执着而浪漫,进而读到《大别山中响松风》(2017)及《予我长袖舞大山》《路漫漫其修远》(2019)的革命历史的现实回声,禁不住心弦震颤不已,灵魂受到洗礼,这种深深的审美感动,已超出了纯形式技法层面的的感性享受。
85x180cm《入眼尽山峦》
其实,上述类似作品是胡学武对荆楚文化-长江文化的挖掘探究和表现的一种结晶,也可以说是对“荆楚文脉”的一种赓续和弘扬。黄宾虹先生曾将新安画派优秀传统归结为“师古人兼师造化”,用当下观点来解读就是“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我们以此来观照荆楚画派-长江画派,来审视胡学武山水画作,感到皆很契合。胡学武一方面坚持师法古人,但师古不泥,不断追求笔墨精进,以古人前贤笔墨书(抒)写长江-荆楚山水;另一方面坚持师法自然,内心充满着对荆楚大地神奇造化的挚爱与敬畏,并保持着恒久的虔诚和激动的诗情。正是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过程中,完成了荆楚山水写意的“大美”建构;也正是在荆楚文脉赓续中,推动了大写意山水画的现代性转型。他新近的大写意山水画作品,图式构成更为不拘一格,笔墨语言更为自由放达,审美情趣更为切近时代,其艺术意象也获得了多维理解与多元解读的可能性。他近年完成的一批实验性、探索性作品,或笔墨沉厚拙朴而奔放肆恣,如《满目黑山一潭白水》《只研浓墨作大山》;或绘画意象深邃而璀璨烂漫,如《再上莲台染秋光》《点亮心中的光》;或艺术境界高远而放浪形骸,如《随心游云》《天岭云上》《远方》;或诗情迸发而墨气高涨,如《墨写秋山岭 诗吟云霞歌》《山高云低 任意东西》;抑或闲情逸致而笔墨悠然,如《信步林间寻雅韵》《踏春来》《坐看云起》;或者心境澄明而万象无尘,如《月映清潭山谷静》《花溪谷》《水天成韵》等。在这里,我们看到胡学武大写意山水的澄怀味象,大观媚道,大朴不雕。
85x180cm《水涧绿洲》
总之,胡学武山水画创作深耕于长江文化,赓续了荆楚文脉,呈现出现代风韵,成为当下大写意山水画艺术园地的引人瞩目的一弘清流。作为画家,胡学武正逢创作盛期,我们相信他会有更多更好的大写意山水画精品力作问世。
2024年10月8日 于淝上半塘轩
(陈祥明,中华全国美学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学学会首届会长、安徽省中国画学会副主席,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望江西路华润幸福里10栋406室
85x180cm《踏风行》
。
85x180cm《天壤之间》
85x180cm《天欲晓》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