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顶部通栏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艺术报 > 书画 > 正文
《美在中国》——让中国精神在文艺高峰上闪亮|专访刘民权
2025-01-06 23:22    网络
0

  《美在中国》——让中国精神在文艺高峰上闪亮|专访刘民权

  中国文艺,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愿景。美在中国,是五千年文明沉淀的瑰宝,是新时代精神的璀璨光芒。从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汲取灵感,以笔墨丹青、音符旋律,勾勒出一幅幅时代画卷,书写着一曲曲民族赞歌。

  “美,不仅在于形式,更在于精神。”这不仅是对中国文艺的深刻理解,更是对文艺工作者的深情寄语。中国精神,是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是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是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文艺,作为中国精神的镜像,它应当是时代精神的风向标,是民族精神的灯塔。

  “让中国精神在文艺高峰闪亮”,意味着我们要以中国精神为引领,以文艺创作展现中国精神的深度与广度。这要求我们在创作中,既要仰望星空,追求艺术的至高境界,又要脚踏实地,扎根于中国大地,从中国精神中汲取不竭的创作灵感。只有这样,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成为照亮中国精神的明灯,成为推动中国文艺繁荣发展的强大力量。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这不仅是对文艺价值的高度肯定,更是对文艺工作者的深情寄语。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让中国精神在文艺高峰闪亮,成为我们共同的使命与追求。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应当让中国精神在文艺高峰上熠熠生辉,用文艺的力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美在中国——让中国精神在文艺高峰闪亮”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让中国文艺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社会主义文艺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刘民权,1944年出生于成都,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成都科技大学应用数学及管理工程系,四川省诗书画院秦天柱工作室高级研修班。

  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朮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老年分会副秘书长,四川徐悲鸿张大千艺术硏究院副院长,北京华夏国艺书画院特聘画家。

  参加工作后从事市政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曾仼党委书记兼成都市市政设施处处长,中国市政工程协会排水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成都市市政工程协会副秘书长,成都市建筑材料协会副会长,成都市交通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仼委员等。

  在秦天柱,郭汝愚,邵仲节等老师的指导下研究国画花鸟画创作,作品尤以画葡萄为最,有“刘葡萄”之誉。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书画大赛、大展。近期曾入选四川省庆祝建国60周年画展,四川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书画展,四川省纪念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大型画展,四川省第三届”夕阳美”画展,四川省〝圆梦〞画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老龄委在北京举办的“孝行天下共建和谐大型书画展”,2015年亚洲艺术联盟优秀作品展,《木槿花开抒锦绣》中韩美术作品交流。

  墨韵凝葡香,绘心写春秋

  ——刘民权的艺术华章

  在国画那片如繁星璀璨、风格各异的斑斓世界里,四川徐悲鸿、张大千艺术硏究院副院长刘民权先生宛如一颗耀眼的明珠,以其独树一帜、极具辨识度的葡萄图声名远扬。他仿佛拥有一支点 “葡” 成金的妙笔,笔下的葡萄仿若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满筐圆实、轻明晶透,恰似刚从藤间轻盈摘下,鲜嫩欲滴地挂在枝头,每一颗都裹着清晨剔透的露珠,在金色阳光的轻抚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仿佛下一秒便能沁出清甜的汁水。

  其小品画亦是精妙绝伦,无论是荷叶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似能听见那轻柔的沙沙作响;还是太湖石嶙峋清幽,仿若岁月镌刻的不朽诗篇,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亦或是提篮葡萄质朴雅趣,承载着生活的烟火气息,皆设色清雅,空灵静秀,于尺幅间尽显乾坤万象,宛如一扇扇通往艺术仙境的小窗,让观者沉醉其中,流连忘返。而葡萄,无疑是他艺术苍穹中最为闪耀的星辰,人送雅号 “刘葡萄”,这三个字,承载着众人对他精湛技艺的由衷赞誉。

  回溯往昔,刘民权先生并非一开始就置身于这艺术的绮丽花园。曾经,他身处市政工作的忙碌浪潮之中,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奔波劳碌,奉献着自己的热血与青春。然而,艺术的召唤如同远方悠扬空灵、撩人心弦的笛声,穿过尘世的喧嚣,直直钻进他的心底,唤醒了他灵魂深处潜藏已久的创作渴望。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转身,告别过往熟悉的领域,踏上这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国画创作之路。在秦天柱、郭汝愚、邵仲节等国画大家的悉心指导下,他仿若一块干涸许久的海绵,尽情地汲取着国画艺术的甘霖,潜心钻研花鸟画这一方天地,尤其对葡萄题材痴迷至深,近乎癫狂。

  他笔下的葡萄,堪称一绝!当我们的目光触及他的画作,仿若踏入了一个梦幻的葡萄王国。墨色的运用精妙绝伦,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浓墨之处,勾勒出的藤枝仿若蛟龙出海,肆意伸展,带着一种与生俱来、无法驯服的倔强,又似岁月沧桑留下的深刻印记,蜿蜒曲折间尽显生命的蓬勃张力,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成长路上历经的风雨磨砺与坚韧不屈;淡墨晕染,则让葡萄叶轻盈灵动,仿佛能随风翩然起舞,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鲜活的气息,宛如自然之神轻挥衣袖,赋予其生命的律动。而那一颗颗晶莹剔透的葡萄,无疑是画面的点睛之笔、灵魂所在。它们饱满丰腴得恰到好处,色泽或深沉如神秘深邃的紫宝石,在光的折射下,透露出高贵典雅的气质;或淡雅似澄澈温润的青琉璃,散发着清新脱俗的韵味。在光的映照下,这些葡萄轻明晶透,似能掐出水来,满筐圆实的画面瞬间点燃观者内心深处对丰收的热切祈盼、对富足生活的美好向往,仿佛能将人带入一个五谷丰登、喜乐安康的世外桃源。这般独特非凡的艺术感染力,让 “刘葡萄” 的雅号实至名归,成为他艺术生涯最闪亮的勋章。

  凭借着对艺术炽热如火、执着如磐的追求,刘民权先生带着他的心血之作,怀揣着勇气与自信,昂首阔步地登上全国、省、市各级书画大赛与大展的舞台。在这些高手如云、竞争激烈得如同战场的竞技场上,他的画作从未有过丝毫逊色。每一次展览,于他而言,都是一块成长的基石、一座艺术的里程碑。他用画笔作笔,颜料为墨,画布当纸,讲述着自己一路走来的曲折故事,传递着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对自然发自肺腑的热爱,让观众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仿若能与他并肩同行,一同感受他在艺术征途上历经的艰辛坎坷,以及收获成功时的喜悦甘甜。

  如今,身兼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等多重身份的刘民权先生,已然成为四川艺术圈熠熠生辉的活跃力量。在四川徐悲鸿张大千艺术研究院等团体中,他仿若一颗活力四射的火种,积极组织参与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同行们围坐一堂,分享自己多年积累的创作心得,探讨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地域艺术的传承创新添砖加瓦,让古老的国画艺术在巴蜀大地绽放新的生机;作为北京华夏国艺书画院特聘画家,他更是肩负起传播四川国画魅力的重任,如同一位文化使者,带着 “刘葡萄” 的美名以及四川花鸟画独有的神韵,跨越千山万水,让这源自巴山蜀水的艺术芬芳远扬四方,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目光聚焦于此。

  刘民权先生的艺术人生,无疑是跨界融合的传奇典范。市政工作的履历为他的艺术注入了现实的厚重感,那些在城市建设一线摸爬滚打、解决实际问题的岁月,让他在描绘世间美好时,更能深刻地理解生活的真谛,懂得每一份平凡背后蕴含的力量;而国画创作则是他心灵的栖息之所,宛如一片宁静的港湾,让他将半生积累的情感、感悟,如同潺潺溪流,一一倾吐在画布之上。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世人证明,人生从无单一的轨道,当内心的激情与潜藏的才华激烈碰撞,无论起点在何处,都能披荆斩棘,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艺术新天地,绘就独属于刘民权先生的辉煌人生画卷。

  展望未来,我们满怀期待,坚信他将继续以笔为剑、以墨为锋,斩破创作途中的重重迷雾,在艺术的浩瀚星空中留下更多璀璨夺目的珍宝,为中国艺术宝库增添无尽的光彩。

  ——北京创荣时代美术编辑

  刘民权作品欣赏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发送邮箱:918825737@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标签
《时代印记》——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杨茂川
《美在中国》——让中国精神在文艺高峰上闪亮|专访
艺术家乔玉川:笔墨新象、丹青贺岁
中国画名家张珺:笔墨新象,翰墨迎春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yishubao.net.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918825737@qq.com  -  合作QQ: 336787430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