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文艺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中,获得不竭的精神动力、思想支撑和艺术资源。展现新时代的壮阔气象,描绘新时代的壮美画卷,书写新时代的恢宏史诗,是当代中国文艺的神圣使命。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与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不仅是对文化地位的肯定,更是对艺术使命的召唤。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人民,更应回归人民,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这要求我们,在创作中,要扎根生活,深入人民,从人民的喜怒哀乐中汲取灵感,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人民的故事,展现人民的风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艺术的源泉。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只有扎根脚下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为人民而艺术”,意味着艺术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是对艺术家的期许,也是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艺术作品应当是人民情感的共鸣器,是人民生活的写照,是人民精神的食粮。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让艺术的种子在人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用艺术的光芒照亮人民的心灵,让“为人民而艺术”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创荣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社会主义文艺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李杨中国岩彩研究院创始人,岩彩艺术的实践者和传播者。毕业于四川大学美术教育专业,清华大学包装装潢研究生班结业,研修于北京天雅岩彩艺术中心岩彩画高级研究班、中央美术学院综合绘画语言核心课程研修班、李可染画院多个绘画班。2013年加入北京华夏文昌书画院,中国岩彩研究院创始人、院长,国际实验艺术家协会董事会2023国际观察员,加拿大皇家兄弟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副主任,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特聘专家。部分作品被国内外藏家收藏。
参展经历
2006年,上海鲁迅纪念馆《文学与艺术的结晶——纪念中国新兴版画运动75周年暨鲁迅诞辰125周年藏书票展》
2007年,苏州《第十二届全国藏书票艺术展》
2014年,北京炎黄艺术馆《银天下杯中国首届艺术院校师生书画大奖赛展》
2017年,北京豪雅得国际艺术会馆《时代的体温:2017当代女性艺术特别展》
2017年,北京898国际会展中心《北京格鲁吉亚文化风情节中国艺术家群展》
2017年,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中国当代艺术联盟2017年度大展》
2017年,成都香迪红馆“蜀水润心.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展”
2017年,北京七臻美术馆《重生的风景.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大展》
2017年,辽阳博物馆,中国金融美术家协会第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8年,北京恩来美术馆,《她视觉》当代艺术展
2018年,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中国当代女子花会第三届全国邀请展》
2018年,北京NL美术馆,【北京夏季展18】
2018年,意大利萨兰托中国文化周
2018年,德国康斯坦茨《再造.敦煌》
2018北京恩来美术馆《首届抽象北京新当代抽象艺术大展》
2018上海艺诺美术馆《在.现场》
2018广州流花展贸中心《艺术广东.当代艺术博览会》
2019北京897艺术沙龙《尘.境张润萍/庞振勇/李杨三人作品展》
2019山东济南《中国济南国际抽象艺术展》
2021《进修之道》2021中央美术学院研修生教学成果展
2021北京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和谐多样命运共同》多彩中国微型艺术展
2022四川省第四届岩彩画.壁画双年展
2022北京2022虎国际邀请展当代女艺术家提名展
2022WOMANOnlineExhibitionandPublication
2023第十届心理学与中国发展论坛/艺术工作者的生长与美育历程
2024中国美术报艺术季·她艺术/当代女艺术家提名展
2024美国Hope学院的线上线下联动讲座
2024美国密歇根州ISEA(国际实验艺术家协会)展览研讨会岩彩讲座与教学
2024美国密歇根州大急流城RAM博物馆岩彩讲座与教学
策划的展览与活动
2024SandraHansen四川文昌艺术小镇艺术家驻留
2023北京《新生·初绽》
2022成都白公子驻留与个展
2021北京《墨醉秋韵》双个展
2020北京《观.自在》
2020北京《秋日物语》驻留艺术家作品展
2019北京《生而迷惑》马修个展
2019北京BrendanA.Linane/黄可双个展
2019北京《爱的礼赞》吴佳芮个展
2019北京《影.霓裳》程蒙蒙个展
2019北京《春之小步舞曲》高燕翎个展
2019北京《尘.境》三人作品展
岩彩之光:李杨的艺术之旅
在浩瀚的艺术长河中,有这样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她以岩彩为媒介,倾注了无尽的热爱与深沉的情怀,创作出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作品。
李杨与岩彩的结缘,仿佛是天命所归。岩彩,这种将有色岩石制作成大小颗粒后用以绘画的独特材料,深深吸引了她的目光。她被岩彩的晶体颗粒所迷住,于是购买矿石,亲自制作颗粒颜料,并将其运用在创作的《异度空间》系列作品中。这些作品展现了不同时空的重叠,使得具有一定情绪的场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对人生感悟的独奏曲在李杨的笔下演变为协奏曲,哲学思考成为蒙太奇手法中串联不同场域的主旋律。她曾经经历的各种场景、梦境以及潜意识都交织在或欢愉、或奇特、或冲突、或宁静、或神秘、或悲怆的“异度空间”里,这也是她内心的“思想空间”。《异度空间》使时间和空间具有了伸张性和广延性,多“点”及“瞬刻”的交织使这一空间变得丰满和立体。李杨在多维度的空间中穿梭、游走、玩味,享受着自我编导的精神空间带来的乐趣,同时也不忘直面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对她而言,这正是艺术创作的意义所在。
2017年,李杨首次接触岩彩艺术,立刻被其独特的材质美感所吸引。此后,她积极参与各类与岩彩相关的课程和培训,深入探索这门兼具古老传统与创新潜力的艺术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她发现岩彩艺术在国内的知晓度并不高,但其丰富的历史与艺术价值亟待传承和推广。因此,退休后,她毅然加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开设了岩彩课程,教授四个岩彩班,该课程深受学生喜爱。有的同学前后报名参加两个或三个岩彩课程的学习,填补了该课程在学校的空白。她的目标是培养更多年轻学者,让这门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除了对艺术的热爱,李杨更有一份深沉的情怀。她深知岩彩艺术不仅是个人的追求,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因此,她始终将传承岩彩艺术视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为了进一步推动岩彩艺术的国际传播,2023年9月,她独自前往美国,在大学、博物馆及艺术展研讨会上开展了三场专题讲座,并组织了两场教学活动。这些努力不仅让更多国际艺术家了解了岩彩的独特魅力,也促进了这一艺术形式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传播。
在李杨的作品中,岩彩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她运用岩彩的独特质感,巧妙地构建出一个个梦幻般的画面。这些画面既有传统艺术的韵味,又不失现代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每一幅作品都是她对岩彩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诠释。
在李杨的眼中,岩彩艺术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情感的宣泄。她通过岩彩作品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对生命的感悟。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为了岩彩艺术,李杨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心血。她始终坚守在艺术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她的精神就像岩彩一样坚韧而执着,闪耀着无尽的光芒。
李杨的故事是岩彩艺术的一段传奇。她用自己的热爱、情怀和奉献为岩彩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她的艺术贡献,如同岩彩艺术花园中的一株静谧之花,虽不张扬,却以独有的芬芳,默默点缀着这片艺术的天地。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李杨会继续在岩彩艺术的道路上探索前行,为我们带来更多惊艳的作品和深刻的感悟。
岩彩画系列
《X-space》系列
坦培拉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