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顶部通栏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艺术报 > 书画 > 正文
《时代印记》——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宿万盛
2025-01-14 12:12    网络
0

  前言

  中国文艺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中,获得不竭的精神动力、思想支撑和艺术资源。展现新时代的壮阔气象,描绘新时代的壮美画卷,书写新时代的恢宏史诗,是当代中国文艺的神圣使命。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与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不仅是对文化地位的肯定,更是对艺术使命的召唤。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人民,更应回归人民,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这要求我们,在创作中,要扎根生活,深入人民,从人民的喜怒哀乐中汲取灵感,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人民的故事,展现人民的风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艺术的源泉。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只有扎根脚下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为人民而艺术”,意味着艺术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是对艺术家的期许,也是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艺术作品应当是人民情感的共鸣器,是人民生活的写照,是人民精神的食粮。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让艺术的种子在人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用艺术的光芒照亮人民的心灵,让“为人民而艺术”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宿万盛,1957年生山东省掖县(莱州),笔名夜石,号万盛园,擅作写意花鸟画,有“宿桃子”之称,多次举个人画展,出版画集著作多部。

  现为黑龙江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黑龙江省老艺术家协会会长,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

  20世纪70年代初,先后师从哈尔滨艺术学院国画家吴镇东先生、中央美术学院国画家高冠华先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国画家张世简先生学习写意花鸟画、又受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吴小如先生教导。

  2015年320件作品被黑龙江省博物馆永久收藏,出版“黑龙江省博物馆藏宿万盛作品精选”集。

  2017年20件作品被黑龙江省艺术博物馆收藏。

  2020年100件作品被黑龙江省美术馆永久收藏。出版,盛世典藏——黑龙江省美术馆藏宿万盛花鸟画作品集”。

  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吴小如先生题句;

  “昔白石翁画此物鲜活过之,今万盛亦具笔力殊为难得。”“异曲同工书与画,半由人力半天生,不从经典求通悟,多少庸才浪得名。万盛学画有年,近作即将面世,直言奉勉,愿君大成,丙戌夏,吴小如。”

  学者,美术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先生评句;“东北一帜。宿万盛先生作画,形神兼备,笔墨生动。写桃及鳜鱼尤为擅长,也倘为之不已,再加研究,他是不可限量也”。

  宿万盛作,福寿康宁,68X68cm

  学者,美术史学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先生评句;“师古贵新变,识高悟自深,真情挥妙笔,花鸟见诗心”。

  宿万盛作,万盛园桃,68X68cm

  画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世简先生评句;“万盛画桃集近人绘画之长,写意和写实并举,两笔成型,笔的运作有序,有度。缶翁白石翁常画桃,而万盛画桃有自家之法,可佩可佩”。

  宿万盛作,福寿康宁,四条屏137X34Cm

  画家,贾平西先生评句;“万盛桃园结出了自己家的蟠桃,可谓既有传统,又有现代意识,既有古法,又有自家面貌。画画能画出自家面貌的人,不是凡人”。版画艺术家,北大荒版画创始人晁楣评句,“万盛,人好画好,青年才隽”。

  著名美术评论家,曹玉林评句;

  “宿万盛的画给我的惊喜和感动是十分强烈的。他没有那种板滞刻露、描头画脚、斤斤细瑾的琐屑之态,也不是那种粗制滥造,信手涂鸦,欺世盗名的狂野之作,而是既有恣肆纵横的笔墨豪情,又有传神概括的造型功力,既有传统文化的的精神底蕴,又有个性鲜明的风格特征的真正的大写意佳作”。

  秋韵180cmX90cm

  山里的180cmx90cm

  山里红180cmX90cm

  石榴红了180cmX90cm

  香山红柿180cmX90cm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发送邮箱:918825737@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标签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纪萍
《时代印记》——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宿万盛
《美在中国》——让中国精神在文艺高峰上闪亮 | 专
《大美之春》——郜新宇|2025乙巳新年特展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yishubao.net.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918825737@qq.com  -  合作QQ: 336787430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