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代欣:多元领域的卓越学者与艺术家》
在文化艺术的星空中,杨代欣是一颗独特而耀眼的星。他以多方面的卓越成就,在诸多领域留下深刻印记,为后人树立了高标。
杨代欣,生于成都,自小出身不凡,家族文化底蕴深厚。五世祖为清代书法家,祖父是艺菊专家,父亲是“十二桥惨案”幸存者,母亲参加过革命,这些背景在他成长中影响深远。
他的人生充满传奇。初中毕业后“上山下乡”12年,期间涉足理发、音乐、烹饪、刻字等多领域,积累丰富知识与技能。从村小民办教师到工人,再到从事多种工作,后凭努力获历史学学士学位,调入武侯祠博物馆。他又在职攻读研究生课程,在文博领域从馆员逐步晋升到研究馆员,还被收入《中国当代文博专家志》并获国家文物局专家证书。
其学术研究广涉历史学、书法艺术、民俗学、民族学等。在历史学中,他对三国史、魏晋南北朝史探究深入,发表多篇重要论文。书法艺术上,他反对简单定义书法为“线的艺术”,强调从篆隶尤其是秦篆入手,重视师承。
他著作众多且多次获奖,如与他人合著的《楼兰汉文简纸文书集成》获省社科成果二等奖等。书法创作方面,他的作品在成都多处名胜展示,《杨代欣书千字文长卷十种》打破多项记录,展现其创新与突破传统的勇气。
在书法教学上,他主张从篆隶入手,采用小班与一对一辅导,因材施教。他编著多种书法教材,为不同层次学习者提供资料。杨代欣的一生是探索进取的一生,他的多元成就启示我们,学术与艺术需要知识、信念和努力,在当今多元化时代,他的事迹极具研究和学习价值。
创荣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社会主义文艺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杨代欣,男,汉族,1949年7月生,四川成都人。曾任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书协教育委员会主任和理论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长期从事三国史、魏晋南北朝史、民俗学、民族学研究及文物鉴定工作。2012年受聘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出身于书香门第,五世祖朱启鹿为清代著名书法家,祖父朱茂先是中国著名艺菊专家,父亲是成都“十二桥惨案”36人中唯一的幸存者。杨代欣从母姓,母亲1929年参加革命。初中毕业后到成都龙泉驿区茶店公社石经大队“上山下乡”,当了整整12年知青,其间滞留城市两三年,学会了理发并靠此维生。还向西南小提琴王杨通六学习小提琴演奏,后在龙泉驿区文化馆乐队任首席小提琴手,曾向七孃朱佩君学习烹饪技术,亦向著名刻字专家孙授昌学习刻字。1970年任村小民办教师。1976年在成都市拉链厂当工人,担任过伙食团负责人。1979年从拉链厂调入成都市日用品工业公司供销经理部从事宣传工作,后被公司派到成都市二轻局批发市场从事批发工作。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后调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工作。1993年10月考入四川联合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研究生课程班在职学习。1988年被评为文博馆员,1995年被评为文博副研究馆员,2007年被评为文博研究馆员。2008年被收入中国文物学会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博专家志》,获国家文物局颁发的专家证书。
其学术论文涵盖历史学、书法艺术、民俗学、民族学等领域。重要文章有:《蜀汉姚立题记摩崖石刻考察记》《《明良志略》与刘沅》《〈三国志〉中的谣谚》《楼兰古城出土的三国木简文书》《刘表、诸葛亮与荆州学风》《曹操与道教》《楼兰汉文简纸文书墨迹研究》《成都武侯祠内刘咸荥的对联诗文》《李劼人笔下的清末成都武侯祠》《三国蜀汉遗迹旅游初探》《论诸葛亮的儒家思想》《论沙孟海的书学思想》《书法家颜楷》《论(孝经〉》等。著作多次获奖。
《楼兰汉文简纸文书集成》(与侯灿合著)获四川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书画收藏与鉴赏》获成都市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中国家具收藏与鉴赏》获成都市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中国砚台图录》获成都市社会科学界优秀科研成果奖,《楼兰汉文简纸文书集成》《〈弄翰余渖〉评注》获四川省第四届巴蜀文艺奖三等奖。出版著述有《武侯祠碑刻与匾联》《杨代欣秦篆千字文长卷》《刘咸炘书法集》《〈弄翰余渖)评注》《成都百年艺菊》《三国典故》《楼兰汉文简纸文书集成》《中国书画收藏与鉴赏》《中国家具收藏与鉴赏》《川菜纵横谈》(与人合著,杨代欣执笔)等。
另编著有《中华书艺技法大典》。其书法作品在成都的多处名胜古迹展示,如武侯祠、青羊宫、百花潭、永陵博物馆琴台路等处的刻石或刻木。近年创作的《杨代欣书千字文长卷十种》用甲骨文、金文、石鼓文、中山王铜器铭文、楚简、小篆、隶书、汉简、章草、北碑共10种字体写成,平均每卷40米长,近50厘米高,在字体种类、卷面长度、高(宽)度等方面打破了历代书法家写千字文的多个记录。
杨代欣现存的书稿、论文还有《刘咸炘的书法与书学研究》《大学者大书家、大诗人谢无量》《韩文畦先生的书艺》《吕洪年先生的书艺研究》《刘孟伉先生的书法艺术》《刘东父先生的书法艺术》等。
潘文和艺术评论
杨代欣书法艺术评说
杨代欣先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和艺术家,他的成就横跨历史学、书法艺术、民俗学、民族学等多个领域。在他的众多成就中,书法艺术尤为突出,他不仅在理论上有深入的研究,而且在实践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杨代欣的书法艺术评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传统与创新的结合:杨代欣的书法作品体现了对传统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同时又不失创新精神。他的《杨代欣书千字文长卷十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部作品采用了十种不同的字体,展现了他在书法上的多样性和创造力。这种对传统书法的现代诠释,使得他的作品既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富有时代气息。
技艺精湛:杨代欣的书法技艺非常精湛,无论是甲骨文的古拙、金文的雄浑,还是小篆的秀丽,他都能够驾驭自如,展现出不同字体的美感。他的作品在字体种类、卷面长度、高(宽)度等方面打破了多项记录,这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更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和对艺术的极致追求。
文化内涵丰富:杨代欣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形式的展现,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他的作品常常与历史、文学、哲学等相结合,如他对《孝经》的书法演绎,就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解和传承。
影响力广泛:杨代欣的书法作品不仅在专业领域受到认可,也在公共空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书法作品在成都的多处名胜古迹展出,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综上所述,杨代欣的书法艺术评说应当肯定其在传统与创新、技艺精湛、文化内涵和影响力等方面的卓越贡献。他的作品不仅是个人艺术才华的展现,也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个缩影。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