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顶部通栏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艺术报 > 展讯 > 正文
《大美之春》—— 李立新|2025乙巳新年特展
2025-01-16 23:57    网络
0

  《大美之春》——李立新|2025乙巳新年特展

  前言

  新年,宛如一首清新的序曲,奏响着希望与新生的旋律。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刻,我们迎来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新年特展。艺术,是时代的脉搏,是社会的镜像。在当代,艺术的形式日益多元,表现手法层出不穷,但其核心始终未变: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思想的碰撞,是人类智慧的升华。

  “艺术是时代的声音,文化是民族的根基。”艺术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与文化的力量。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像是一扇窗,打开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新视角,也邀请我们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

  新的一年,新的艺术探索。艺术创作是永无止境的追求,也是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正如蛇的蜕变一般,艺术家们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脱胎换骨,涌现出新的创意与灵感。我们相信,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个人情感与思想的结晶,也将在观众心中激起新的波澜,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美好、对智慧、对未来的渴望。

  让我们在2025乙巳蛇年这个充满变化与可能的时刻,带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敬仰,走进这场丰富的艺术旅程。愿本次展览成为我们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启迪,以及未来创作与探索的源泉。

  艺术之路,不仅仅是技巧的磨砺,更是精神的追求与时代的呼唤。在这条道路上,每一笔、每一色、每一形,都是艺术家心灵的投射,都是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深情礼赞。无论是对自然的描摹,还是对人性的探索,艺术在本质上永远追求的是对真理的启示和对生命的尊重。当我们站在“大美之春”的起点,眺望着那座“文艺高峰”,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过去的辉煌,更是未来的光明。每一位走在艺术之路上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点亮“中国精神之光”,让这份光辉照亮世界,温暖未来。

  李立新,1957年生,江苏常熟人,现为广东工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设计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三等奖,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李立新是一位艺术史家,但他更是一位纯粹的画家。在他的绘画中,我们可以为一系列诸如“抽象”、“构成”、“平面性”、“装饰味”的词汇找到教科书般的解读,或者说李立新的绘画正是这种范式最典型的注释式表达。他以构成关系的自然生成统领着其它要素与手法,几乎所有的画面都巧妙地将造型、构图与构成融汇得严丝合缝。传说已久的“学者型画家”这一称谓在李立新的文章与作品中,在他的现象与行为中,得到了更加准确的诠释。曾多次举办个人作品巡回展览,作品被多个艺术机构收藏。

  《金色的童年》100cm x 150cm丙烯画2021

  李立新绘画的色调总是在一种半透明性中映现,不求厚重,也不求太多的变化,但它们却是图式构成的重要元素。色彩的晕染、涂抹在固有色与光源色、环境色之间徘徊,更多的时候它们是在给层次的变化增添法码,给黑、白、灰带来平衡与生机,无论是彩墨画还是油画,轻薄的水性颜色与粘稠的油彩殊途同归,作为不同的媒介它们之间或许就根本不用去刻意区别性别或性格。

  《雅典阳台》65cm x 95cm 纸本设色 2017

  在李立新的欧洲系列中表达出一种语境,它们显得丰富而富有变化,厚实而又有视觉快感所带来的感染力。他不仅画出了随处可见的红色屋顶,绣绿色教堂与歌剧院或宫殿穹顶,蓝色布棚以及水城威尼斯的贡多拉带来的斑烂绚丽,也传达出的人类文明的人文积淀与历史张力。他的这些作品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浓烈的文化信息,其中隐藏着无数的骑士、思想家、英雄、巨匠和名人的身影和痕迹。

  《宙斯神殿》96cm x 135cm 纸本设色 2020

  当他面对曾在图像中看过无数次的希腊神庙、雄伟优美的柱式,在被震撼的同时,他所热爱的艺术考古学与人类学、古代艺术史、装饰艺术从脑海中一一跳出,与实景交织在一起,或许是出自理论家之心的逻辑语言,或许是来源于个人的品味与修养,或许是感化于对象的历史与人文的积淀,但更主要的是画家笔端的价值取向与艺术自信。

  《葡萄牙埃武拉》80cm x 120cm 丙烯画 2018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出旅行已成为他生活的习惯。而他一但走出书房走出教室走出编辑室,见到那些壮丽景色,见到那些教堂、废墟、遗迹,见到那些异国情调,那些被文字时时压抑的绘画欲望被彻底唤醒了,早年的对纯艺术的渴望与习画心路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

  《开罗:昔日的辉煌》96cm x 145cm 纸本设色 2020

  李立新的艺术追求所具有的中国文化气质是内在的,是浸透在骨子里的,而西方的表现手法如同美丽的外裳披露而显;他的画作笼罩着、弥漫出的氛围和意趣是中国式的,虽包融了西方因素,但依然彰显了中国艺术的审美逻辑和精神。

  《伊斯坦布尔》95cm×107cm纸本设色 2020

  看他的画作似乎很难发现与中国传统绘画表面型态的关联,虽然他的作品大都为中国画,且画面也呈现出特有的中国风调和境界,但与中国画固有传统的距离是很明显的。很显然,这与他从设计艺术汲取审美因素有极大的关联,或者说与他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加以借鉴是不无关系的。

  《苏格兰高地上的湖泊》 67cm×106cm 纸本设色 2022

  不被中国画固有的水墨观念所束缚,十分自然地采用从物象中获得的鲜明的丰富的色感——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言,遵循着人类视觉所赋予的原本天真的色彩美妙感觉,忠实于这一感觉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将之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这才是绘画应有的原始使命,所以李立新的画作如同现代交响曲,它是画,又是诗,更是乐。是现代的画,抽象的诗,亦是通向色彩的乐。

  《威尼斯晩照》 64cm×105cm 纸本设色2022

  他的威尼斯作品,极具西方的表现意味,又充满了中国的写意情味,在前辈那里反复探讨的中西融合问题,在他这里似乎以举手之劳就顿然化解了,并且结晶了。他那如急箭一般的直线仿佛要穿透万物的核心,并裏挟着色彩的音响在画中以铿锵的节奏和鸣着……

  《圣托里尼:爱琴海一颗璀璨的明珠》 82cm×115cm 纸本设色2022

  可以从李立新的风景绘画中看到艺术家对具象的风景图像进行的一种“概括”与“提纯”。他的作品体现出一种“自然而然”的抽象化倾向,但这种抽象化过程并非是显性与外在的。这并不是彻底剥离具体物象后由点线面和色块构成的抽象艺术,而是在对具象景物进行主观再现与选择性描绘过程中体现出的内在秩序与结构。

  《喀什葛尔》84cm×114cm 纸本设色2021

  李立新的风景绘画用看似自然主义的手法描绘了无人的自然地形与建筑层次,但观众不难发现,其线面运用与色块构成体现出的高度概括与别具匠心——各种精心构建的面积对比、线条比例、透视关系、空间分割,以及包含了明暗与冷暖、纯度与补色等等多种对比手法的色域设计。

  《巴塞罗那的夜空》84cm×104cm纸本设色 2022

  李立新的风景绘画并不诉说人类的行动和故事,他只是如同一个客观冷静的观看者与纪录者,以类似德国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的方式,从观看与记忆中提炼着时空的视觉切片,描绘着荒漠大山或神殿遗址这些人类文明的载体。这种观看方式与事物保持了合适的距离,呈现了一种美学意义上的永恒和宁静,一种形而上层面的“空寂”。

  《春信子》66cm×102cm纸本设色2022

  李立新的绘画有着本土化思考与文化立场的表现,并没有一味追求抽象的平面与结构,而将叙事、崇高、自然物剔除出画面。他的绘画还是忠实于对自然对象的感受、表达了能够唤起观众共鸣的情绪与感情。表达的,不仅仅是有关全球风土人情的展示,也不仅仅是画面设计与色彩构成的秩序建构,最核心的是:深刻理解但不照搬他者的艺术思潮,有着明确自我选择的艺术观念与文化立场。

  (评论:刘伟冬、樊波、郑闻)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发送邮箱:918825737@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标签
《大美之春》—— 石禅|2025乙巳新年特展
《大美之春》—— 李立新|2025乙巳新年特展
《大美之春》——唐宗泽|2025乙巳新年特展
《大美之春》—— 曹元秋|2025乙巳新年特展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yishubao.net.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918825737@qq.com  -  合作QQ: 336787430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