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顶部通栏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艺术报 > 书画 > 正文
《大美之春》——张海童|2025乙巳新年特展
2025-01-18 14:19    网络
0

  前言

  新年,宛如一首清新的序曲,奏响着希望与新生的旋律。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刻,我们迎来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新年特展。艺术,是时代的脉搏,是社会的镜像。在当代,艺术的形式日益多元,表现手法层出不穷,但其核心始终未变: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思想的碰撞,是人类智慧的升华。

  “艺术是时代的声音,文化是民族的根基。”艺术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与文化的力量。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像是一扇窗,打开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新视角,也邀请我们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

  新的一年,新的艺术探索。艺术创作是永无止境的追求,也是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正如蛇的蜕变一般,艺术家们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脱胎换骨,涌现出新的创意与灵感。我们相信,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个人情感与思想的结晶,也将在观众心中激起新的波澜,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美好、对智慧、对未来的渴望。

  让我们在2025乙巳蛇年这个充满变化与可能的时刻,带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敬仰,走进这场丰富的艺术旅程。愿本次展览成为我们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启迪,以及未来创作与探索的源泉。

  艺术之路,不仅仅是技巧的磨砺,更是精神的追求与时代的呼唤。在这条道路上,每一笔、每一色、每一形,都是艺术家心灵的投射,都是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深情礼赞。无论是对自然的描摹,还是对人性的探索,艺术在本质上永远追求的是对真理的启示和对生命的尊重。当我们站在“大美之春”的起点,眺望着那座“文艺高峰”,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过去的辉煌,更是未来的光明。每一位走在艺术之路上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点亮“中国精神之光”,让这份光辉照亮世界,温暖未来。

  张海童:1986年毕业于西安美院附中,199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本科,获学士学位,现为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现代与传统雕塑的创作与研究。

  艺术作品获奖:

  雕塑艺术作品《汉使》获国家级二等奖、省部级一等奖。

  雕塑艺术作品《青蒿香远-屠呦呦》获省部级三等奖。

  雕塑艺术作品《壮士魂》获省部级铜奖。

  雕塑艺术作品《玉树甘泉汉藏情怀》获省部级优秀奖。

  雕塑艺术作品《梦想的翅膀》获省部级二等奖。

  个展:

  2021年在天津举办《纪念建党100周年弘扬民族情怀---张海童雕塑艺术展》。

  2019年十件雕塑艺术作品入编大型研究丛书。

  《新中国美术研究系列丛书--辉煌七十年》(雕塑卷)。

  艺术作品参展:

  2024年雕塑作品《生命界碑--致敬喀喇昆仑卫国戍边英雄》入选参加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作品征选暨天津市美术作品展览》

  2024年雕塑作品《我塑我师-雕塑家张叔瀛先生》入选参加

  《我塑我师-为人民塑像专题雕塑展》。

  2021年雕塑作品《汉使-张骞》、《青蒿香远-屠呦呦》入选参加

  《国风-中国雕塑邀请展》。

  2016年雕塑作品《青蒿香远-屠呦呦》入选参加

  《第十一届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

  2016年雕塑作品《广场舞之悦》入选参加

  《第三届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

  2017年雕塑作品《汉使》入选参加

  《第四届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

  2017年雕塑作品《铁榔头-郎平》入选参加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天津美术作品》。

  2017年雕塑作品《月光曲》入选参加《天津市美术写生作品展》。

  2018年雕塑作品《锄禾归》入选参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2018天津美术作品展》。

  2009年雕塑作品《震--抗》入选参加《第十一届天津美术展览》。

  2012年雕塑作品《汉藏深情》入选参加《天津市美术作品展览》。

  2012年雕塑作品《坐看云起时》参加天津青年教师美术展览。

  2012年雕塑作品《人--境》参加天津现代艺术展览。

  2013年油画作品《梨木台拥翠》参加天津市中青年写生美术作品展。

  2013年雕塑作品《孟母三迁》参加天津高校系统美术作品展。

  2013年雕塑作品《对弈》参加天津第八届青年美术展览。

  2013年油画作品《和风》参加天津第八届青年美术展览。

  2013年雕塑作品《地球-生命》参加天津现代艺术展览。

  汉代陵墓石雕造型观研究

  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丨张海童

  汉代的陵墓雕塑像一首恢宏的交响乐,大气磅礴,有着雄 浑的力量。如霍去病墓石雕的表现形式洗练概括,用圆雕与浮雕相结合, 保持造型的完整性,注重整体外轮廓的影像与形体本身的概括,减弱局部细节的体积对比,突出主要的头部与躯干的雕刻,保持 整体外形轮廓的鲜明特征,使形体的转折体面清晰概括,造型亦显浑厚朴拙。而对汉代陵墓石雕的造型艺术观进行梳理与提炼, 有助于我们对汉代陵墓石雕的美学意蕴乃至对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魅力与价值有更为深层的理解。

  张海童-《生命界碑--致敬喀喇昆仑卫国戍边英雄》

  张海童《青蒿香远-屠呦呦》

  铸铜60cmx35cmx30cm2016年(第一期展示)

  张海童《广场舞之悦》

  高60cmx40cmx30cm2016年铸铜(第一期展示)

  高度凝练的艺术构思

  汉代陵墓石刻如霍去病墓石雕,其在构思立意方面,作者 能够选取事物突变前后千钧一发的关键点,在有限的石材造型中,寓动于静,雕凿出富有生命律动感的艺术形象。如《马踏匈 奴》的构思选取了表现卓然而立的战马将匈奴踏翻在马蹄下的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西汉与匈奴进行激烈征战,并在最后取得胜利的关键画面。

  张海童《汉使》

  80cmx50cmx40cm2017年铸铜(第一期展示)

  张海童《地球生命》

  65cmx50cmx45cm2013年铸铜(第一期展示)

  典型特征的捕捉与依石造型的艺术手法

  汉代匠师在霍去病墓雕刻中,总能够把握雕刻对象的动态、习性、形状等方面的典型特征,并依石造型、以形写神,在有限 的石料形状中雕刻出生动的形象。如在动态表现上,《伏虎》捕 捉猛虎捕食前聚精会神的俯卧动态,表现出虎爪蜷缩、头部下伏、虎尾倒巻于虎背等典型动态特点,充分表现出伏虎的机敏状 态;《跃马》则表现了骏马由卧而立,一跃而起的瞬间动态,完 成了力量由静而动的转化,观者甚至能感受到战马嘶鸣的跃动之势。

  张海童《壮士魂》

  110cmx100cmx80cm2011年铸铜(第一期展示)

  张海童《荷锄归》

  80cmx50cmx30cm2018年铸铜万元

  气韵生动、神大于形的表现技法

  西汉《淮南子》有言:“夫形 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 者伤矣。”可见西汉时期已对形与气、气与神三者的相互关系有相关的讨论及理解。因此汉代工匠对雕刻对象有追求形、神、气的表现。如霍去 病墓雕刻的突出特点就是石雕非常富有神韵,特别在眼睛的刻画 上对神韵的传达尤为突出。其中《伏虎》匠师以画龙点睛、传神之笔集中突出了眼部鼓突的圆点,既使其具有虎目圆睁之感,又让老虎浑厚的形态顿时鲜活起来,极富生命律动韵味。

  张海童《震--抗》

  80cmx110cmx45cm2009年铸铜

  张海童《融》

  2004年50cmx80cmx40cm铸铜

  强烈的动感与气势

  汉代陵墓石刻造型中有着强烈的动感与气势,正如汉代思想 家王充在《论衡•自然篇》中所曰:“天之动行也,施气也。”东汉时期孙旗屯的“石辟邪”的整体造型便有着不可阻挡的气势,其整个身体呈“之”字形动态,躯干到尾部的转折几乎接近直角,显得刚劲挺拔。刻画方中带圆尤显非凡气势。

  张海童《坐看云起时》

  2012年1300cmx110cmx60cm铸铜

  张海童《汉藏深情》

  2012年60cmx60cmx50cm年铸铜

  汉代陵墓石雕中体现出的高度凝练的艺术构思、对典型特征的捕捉与依石造型的艺术手法、气韵生动 且神大于形的表现技法、写实与象征的艺术风格以及强烈的动感与气势,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艺术标杆。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发送邮箱:918825737@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标签
《大美之春》—— 陈峰|2025乙巳新年特展
《大美之春》——张海童|2025乙巳新年特展
《时代印记》——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向明春
《大美之春》——刘昌文|2025乙巳新年特展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yishubao.net.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918825737@qq.com  -  合作QQ: 336787430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