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年,宛如一首清新的序曲,奏响着希望与新生的旋律。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刻,我们迎来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新年特展。艺术,是时代的脉搏,是社会的镜像。在当代,艺术的形式日益多元,表现手法层出不穷,但其核心始终未变: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思想的碰撞,是人类智慧的升华。
“艺术是时代的声音,文化是民族的根基。”艺术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与文化的力量。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像是一扇窗,打开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新视角,也邀请我们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
新的一年,新的艺术探索。艺术创作是永无止境的追求,也是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正如蛇的蜕变一般,艺术家们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脱胎换骨,涌现出新的创意与灵感。我们相信,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个人情感与思想的结晶,也将在观众心中激起新的波澜,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美好、对智慧、对未来的渴望。
让我们在2025乙巳蛇年这个充满变化与可能的时刻,带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敬仰,走进这场丰富的艺术旅程。愿本次展览成为我们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启迪,以及未来创作与探索的源泉。
艺术之路,不仅仅是技巧的磨砺,更是精神的追求与时代的呼唤。在这条道路上,每一笔、每一色、每一形,都是艺术家心灵的投射,都是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深情礼赞。无论是对自然的描摹,还是对人性的探索,艺术在本质上永远追求的是对真理的启示和对生命的尊重。当我们站在“大美之春”的起点,眺望着那座“文艺高峰”,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过去的辉煌,更是未来的光明。每一位走在艺术之路上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点亮“中国精神之光”,让这份光辉照亮世界,温暖未来。
陈峰,1962年10月生于建德,浙江义乌人。1979年师从原浙江美术学院马鹏先生(80年代未移居加拿大),同时得到美院朱恒、潘韵、洪世清等老先生的指点;1982年上海著名老画家施南池先生收为入室弟子,并一直从事萧派(萧俊贤)山水画的创作和研究。现为中国金融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陆俨少艺术研究会会员;浙江省金融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美术家协会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建德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新安江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出版有《陈峰画册》《陈峰山水画集》。
师承萧门 心语富春
中国画发展到今天,离不开传承和创新,没有传承,谈何创新!试想,历史上如果没有留下如此丰富多彩的碑帖,今天,到哪里去找书法家?正所谓无本之木必枯、无源之水必竭。然而,每个画家的心路和历程是各不相同的。
《双塔凌云》尺寸138x68㎝
《山新颜》 230x180cm
陈峰生长在古郡严州,宁静而秀丽的富春江孕育了他的绘画热情。登上乌龙山,远眺严州古城内外,兰江、富春江、新安江汇集于此,形成三江口,商旅轮渡不绝。兰江两岸,隐约缥渺,新安江一泻至此,显得安静平和,南北双塔对峙千秋,令人怀古、遐想。而富春江山色葱茏,植被茂厚,七里泷滩多水急,幽深而迷幻,相传五子胥由楚入吴,经胥岭、渡富春江,此渡口如今已改称子胥渡……传说与富春江山水之美,怡养了少年陈峰文静内向的个性,使他偏爱富春江,不论是春、是秋,或是冬夏,在河边行走,或是林中漫步,使其感到充实,欣慰,他的心默默地在和富春山水对语,故乡的山山水水孕育了他的绘画细胞。
《山村清涧》 138x68㎝
《稻田万倾如棋局》 134x34cm
马鹏的出现,开启了他一生的航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马鹏是浙江美术学院的教授、副院长,是国内久负盛名的版画家,七十年代末,他来富春江七里泷林区体验生活,白天劳动,闲时作画,灯下读书。适逢陈峰高中毕业,经人介绍认识了马鹏,本来就喜欢画画的陈峰真是如鱼得水,在与马鹏朝夕相处下,大自然赋于这位少年的热情,终于可以通过绘画来展示。他手摹心追,勤奋备至,受马先生启蒙,使他的起点比常人高。而马鹏现今已是加拿大的功勋艺术家,在他一生中,得少年陈峰为伴,成为忘年交,度过了富春江边最为难忘的日日夜夜。常引以为念,深感慰解。他与人说:一生难得有此君。
《七里泷揽胜》 138x68㎝
《富春秋色》 65x135cm
《莲花古樟群》 65x134cm
溯钱塘,经富春江、新安江上黄山,是历代画家的首选之路。然而,遍游各地名山之后,每位画家的心路却各不相同。沪上著名老画家施南池先生,是一位学者型的画家,吟诗、作画、著文无一不精,他对于富春江、新安江山水情有独钟,退休后数十年,几乎有一半时间行吟于富春江畔。他来建德最初认识的是陈峰,见陈峰温文尔雅,为人真诚,收他为入室弟子,传为佳话。并授以平生所学。
《雨过湍怒》 尺寸138x68㎝
《午憩》 96x96cm
施先生是著名画家萧俊贤(《清代画史》称萧俊贤山水“出宋入元,以造化为师”被称为“萧派山水画”;日本大村西崖所著《中国美术史》称之为“民国以来一大家”)的高足,二十六岁时经画家谢公展引见,拜萧俊贤为师,常侍萧先生左右,苦学不辍,深得萧先生赏识。其山水画苍古浑厚、淡远秀逸,其兰竹随手而就,飘逸洒脱。施先生课徒,立意、布局、用笔、设色、式式皆有法度。陈峰勤于耕耘,数十年来,反复揣摩。他的画,已得到萧派绘画的精髓,其笔情理念,正是从他对富春江山水的感悟而来,淡而弥厚、清而弥永,他画画,实际上是在和富春山水对语。
《喜见耕耘烟霭里》196x95cm
陈峰重情,家乡的山山水水给了他特有的绘画情缘。
陈峰重义,不论前辈或是同道都乐于与他交往。
我为他感到高兴,祝他鹏程展翅。
——胡承斌
《乡村三月》 67x45cm
《雨过云起》 134x67cm
《新安江上》 85x196cm
墨点浓浓淡淡地落在白色的宣纸上。就这样,中国人的阴阳之学从这里又开始了。画面的构成是点线面,那么这种黑与白以及黑与白之间的灰正对应着各种存在,并暗示生命的节奏与旋律。文人画将物象极大程度地心象化。一种看似不经意的黑色线条,实际上是道之无为的状态。我和峰兄交往多年,在我眼里,他是一支行走的画笔。生活中的大度、漫不经心,成就了他落墨惊风雨的神来之笔。
我曾经以“氤氲”二字,形容峰兄的山水气象。现在,我仍然会冷不丁地觉得他的每一笔里都住着神仙。因为“氤氲”总是在我眼里。放大,放大,一个太虚幻境就出现了。放大,放大,我能体会到各种气在流动,在交织。它们拥抱我,穿透我,直到我也变成了气。因为气,画家与山水互为转化。于是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而是画家的精神光影。在禅宗里,最后的境界是看山还是山。在绘画艺术里,只有看山不是山,才是画境。因为在绘画里,万物都是模特,要表达的是画家自己,而不是模特。因为峰兄的画,我相信每一颗水珠都在凝聚一个世界。一个大的世界就是一颗大的水珠。生命之间为什么可以互通,正是因为有共同的质:水。国画是水性的画种,它成为生命的导体。
在无数求证大道的法门中,峰兄选择“寄情丘壑”。这是一个浪迹的生命,在寻找源头。从山里到田间,再到街头。山水,一个画家的生命所求,代表着万千生灵的皈依。
我曾与峰兄到大别山、太行山等地一块写生。我发现流淌的不仅仅是水。山、树、云也在时间中流淌,甚至心灵,以及人类无法感知的暗物质都在时间中流淌。水给于绘画的,超出了水,而走向了精神象征。绘画之于眼睛和心的,是漂亮( Beautiful),还是精彩( Wonderful)?是不是还有更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如果非要给绘画一个意义,我以为绘画的意义就是指向无限。
人皆为“有情”。峰兄如此,我也不能例外。“有情”在已知或未知的时空里寄存。有时寄出,有时寄回。我们一直都在寻找着生命的依靠。
技近乎艺,艺近乎道。什么是道?道法自然。什么是自然?宇宙及宇宙间的一切。有或者无。有限或者无限。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回到文人画的墨戏。这就是为什么艺近乎道。峰兄和我都在这个频道上,上节目。
过承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理事,杭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建德市作家协会主席。
——过承祁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