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顶部通栏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艺术报 > 书画 > 正文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常伟廷
2025-01-20 16:46    网络
0

  前言

  中国文艺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中,获得不竭的精神动力、思想支撑和艺术资源。展现新时代的壮阔气象,描绘新时代的壮美画卷,书写新时代的恢宏史诗,是当代中国文艺的神圣使命。

  “为人民而艺术”,意味着艺术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是对艺术家的期许,也是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艺术作品应当是人民情感的共鸣器,是人民生活的写照,是人民精神的食粮。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应当牢记习总书记的教导,让艺术的种子在人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用艺术的光芒照亮人民的心灵,让“为人民而艺术”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创荣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社会主义文艺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常伟廷,现任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辽宁民盟美术院副院长、大连油画协会副会长,大连画院油画院副院长。作品多次被国家级刊物刊登,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画廊、以及私人收藏。2007年常伟廷画作《生命的气息》获得巴黎卢浮宫画展特殊奖的殊荣,油画作品《战天神》,获得香港世界华人艺术展金奖。2009年常伟廷当选为“中国最具潜力艺术家”。

  混沌里放出光明

  论常伟廷绘画的美学特征

  (郝文杰-艺术学博士后)

  常伟廷的油画追求一种视觉上的美感,是成功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常先生非常重视绘画的内涵,他除了在技术上的锤炼外,一直对油画语言的中国美学表述情有独钟。在他的一组近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对中国混沌美学的理解与领悟。

  清代石涛有一句经典的画论:作辟混沌手,墨海里立定精神,混沌里放出光明。我觉得用这句话来品常先生作品的境界,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适用。我说一定程度,是指目前常先生的作品对光明境界的大美探询还在途中,但是他的意义也正是在于此,因为他已走上了正路。

  在当今后语境中,我们的艺术家在艺术多元论调的思维中,迷失了方向,以为艺术实质上不过是自我的一种游戏与自慰。但我却依然认为:中国的当代艺术必须是在对传统美学的深刻理解与精华的继承上,理性、积极、主动地去吸收外国美学与文化精核的再创造。伟廷先生的作品正显现了在这条路上探索的征象。所以,他的作品后劲很足,相信只要他能够持之以恒的努力,定会取的更大的成绩!

  混沌美学,不仅是中国艺术哲学思想的核心,而且成为西方现代与后现代艺术思想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所谓“混沌”实质上指出了世界本身的真实状况,正如庄子对道的描述: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精。海德格尔认为:“非真”作为世界之本源是混沌的,而作为人与万物敞开后交构的澄明之境,则是以非真为前提的。后现代哲学的代表德勒兹也倾向于混沌的块茎思维方式,从而对西方主体的理性文化传统进行了批判。事实上,西方的理性思维也正是中国传统的混沌美学所缺少的,也因此是值得我们去吸收与学习的。但不可取的是:我们在艺术创作中一味的模仿西画的对象化、亦即理性化的思维的话,那对世界本源的一体化将会产生遗忘,艺术也不再是客观真理的呈现,而只能是一种个体日常情绪的发泄,从而导致恶俗的表现,真、善、美将蔽而不彰。

  从常先生的作品中,可以发现他对混沌里放出光明的理解,如:在图21里,作品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但却浑然一体,三只鸳鸯被分置于其中,下方的两只虽悠游于碧水蓝池中,但是其惆怅、不定之感隐隐若见,而上面的一只正展翅飞向一混沌的光明之处。整个画面被纷飞的叶子所笼盖,也因着混沌中的光明被统一起来。这是希望与向往的讴歌,是遮蔽与解蔽的争执,是娴静中的不安,是茫然中的憧憬。这种思想的踪迹一直延续在他近期的作品创作之中。如作品6,作品10,14,15,都是这种境界的不同表达方式,常先生这些作品美学特色是任何学习油画的人都可以发见的,他的确是在用油画颜料传递着对中国传统美学意境的表达,同时,也并不象常见的国画大写意一样,对物象大而化之,他还是在对存在的描述中尊重了事物的形象特征,如果常先生能在作品中把物性的“本真”还原入世界的本源中,那应该会是另一层更为真实的境界吧!

  最后,祝常先生画作取得更大的成功!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发送邮箱:918825737@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标签
《大美之春》——杨俊岭|2025乙巳新年特展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常伟廷
《大美之春》——赵向森|2025乙巳新年特展
《大美之春》——任波涛|2025乙巳新年特展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yishubao.net.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918825737@qq.com  -  合作QQ: 336787430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