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梦幻式水墨画艺术家》秦跃宏先生
前言
新年,宛如一首清新的序曲,奏响着希望与新生的旋律。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刻,我们迎来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新年特展。艺术,是时代的脉搏,是社会的镜像。在当代,艺术的形式日益多元,表现手法层出不穷,但其核心始终未变: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思想的碰撞,是人类智慧的升华。
“艺术是时代的声音,文化是民族的根基。”艺术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与文化的力量。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像是一扇窗,打开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新视角,也邀请我们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
新的一年,新的艺术探索。艺术创作是永无止境的追求,也是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正如蛇的蜕变一般,艺术家们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脱胎换骨,涌现出新的创意与灵感。我们相信,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个人情感与思想的结晶,也将在观众心中激起新的波澜,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美好、对智慧、对未来的渴望。
让我们在2025乙巳蛇年这个充满变化与可能的时刻,带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敬仰,走进这场丰富的艺术旅程。愿本次展览成为我们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启迪,以及未来创作与探索的源泉。
艺术之路,不仅仅是技巧的磨砺,更是精神的追求与时代的呼唤。在这条道路上,每一笔、每一色、每一形,都是艺术家心灵的投射,都是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深情礼赞。无论是对自然的描摹,还是对人性的探索,艺术在本质上永远追求的是对真理的启示和对生命的尊重。
当我们站在“大美之春”的起点,眺望着那座“文艺高峰”,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过去的辉煌,更是未来的光明。每一位走在艺术之路上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点亮“中国精神之光”,让这份光辉照亮世界,温暖未来。
秦跃宏,男,1960年出生,湖南省长沙人,宗师齐白石高足著名金石书画家(己故)李立教授,国家画院卢禹舜高级研修班结业。
曾任美术教师、高等学校篆刻教师。
现为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株洲市神农文道书画院院长
工作室地址: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泰华一村(神农文道书画院)
沉醉于星空的叩问
——记当代梦幻式水墨画家秦跃宏
文/莫鹤群
艺术,是一种诉说真理的谎言。
艺术家就像是个装满情感的容器,这些情感可能来自天空,来自大地,来自一片纸屑,一抹人影,甚至是一张蜘蛛网。
看了秦跃宏系列“梦幻式水墨画”,我突然想起毕加索的这两句名言。
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
毕加索一生一世从没安分过,他总在折腾。如果他去当兵,他将成为将军;如果他当牧师,他将成为教皇;他想成为画家,于是他成了响彻世界的毕加索。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样没有丝毫的统一、连续和稳定。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或激昂或狂躁,或可亲或可憎,或诚挚或装假,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但他永远忠于的是—— 自由。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画家像毕加索那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以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随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规定,不要偏见,什么都不要,又什么都想要去创造。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从具象到抽象,来来去去,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自由才适合他。艺术作品是伟大的人物创造的。
《梦幻加油》 68X80cm 1985年
显然,秦跃宏没有毕加索的天赋。但他比毕加索更偏执,更折腾,更犟,画画一根筋、死磕。他按小孩的想法画画,而不是依他所见的来画。他的画作像孩子一样,涂抹色彩大胆,笔触、构图充满强烈情感,画面有点像到达太空真空环境的猎鹰9号火箭,常常出现如火焰一般的、在生死边缘徘徊的、在强烈的动感之中唤起人们想象的戏剧性场面,但结局决不悲剧。
《炽热》 68X68cm 1988年
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李蒲星看了秦跃宏的画,情不自禁地为他写了《只开风气不为师—— 简析秦跃宏的现代水墨画》长文。这里,我且当一回 “文抄公”,节录几段李先生的话。
《远古时代》 94X134cm 1992年
这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系的主任、教授说,“有一本杂志以《‘精神病人’画家》为题介绍秦跃宏其人其画。在株洲这个纯粹的工业城市,不要说市井百姓,就是那些有头有脸的画界人物也认为秦跃宏脑子不正常。
《能量》 87X 97cm 1993年
其实,早在三十多年前,秦跃宏就拜湖南省金石书画大师李立先生为师,专学篆刻,旁及书画,尤其是治印,更是数十年未曾稍懈,也在圈内颇有声望。李立先生盛赞他的治印‘运刀上溯秦汉遗风,近得吴昌硕书风印风之参悟,同时借鉴齐白石老人雄强力法之长处……”
《生命之石》 110X110cm 1995年
引导秦跃宏“另类” 可以说是他的天性,也可以说是他的独特兴趣。虽然已年过半百,但秦跃宏仍然是一张娃娃脸,更重要的是他那种近于赤子童心的稚气,传统书画强调的 “修养”“书卷气” 似乎与他不搭边,他的兴趣也不在此……”
《乐之福》68 x 68 cm 1996年
于是,他将赖以为生的篆刻、书法视为副业,而将自己最大的精力投身于他的科学新水墨画探索之中。这样的探索者不仅株洲没有同路人,就是在整个湖南省也找不出第二个。如果没有一种彻底的自得其乐、自我陶醉态度,二十多年坚持下来当然是不可能的。而这样不顾一切地坚持二十多年,在周围正常人看来,当然是脑子有问题。
《秋高气爽》 90x90cm 1997年
不过,“真正的艺术都是自然生长的,正是与生俱来的科学兴趣和未经消磨的赤子童心,推动着秦跃宏走上了现代中国画的探索之路,某个意义上说,在株洲、在湖南,他所承受的孤独与偏执未必比林风眠、吴冠中诸先生要轻要小,但他的赤子童心却将种种世俗眼光与流言轻松化解。所以,在他的画中,我们看不到孤独者的痛苦与沉重,反而多的是稚气与纯真。”
《远古裂变》 95x135cm 1998年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家、《美术》杂志编委孙克先生亦对他鼓励有加:“秦跃宏的新科学水墨画,是用传统的中国原素,吸收西方的美术构成原理,画出当代梦幻式的水墨画” 。
《混沌初开》 64X83cm 1998年
画是画家作画时的心电图。秦跃宏青少年时期的梦想是当科学家,尤其酷爱天文学。然而,命运的阴差阳错并没有让这位梦想家如愿以偿。他只能凭借手中的画笔。
《漂浮的梦》 124X200cm 1997年
用自己奇特的思维和想象力在宣纸上去描绘,从宏观宇宙的太空裂变到微观粒子的生命诞生;从混沌天地初开到物质运动的瞬间影像;从生命的孕育起源到人们对快乐忧伤的表达,都源自他所崇拜的伟人“物质无限可分” 的哲学叩问,他感受到了。
《碎片》 122X122cm 1999年
1977年世界第七届粒子物理学讨论会何以一致通过将构成物质的质子、中子、电子命名为 “毛粒子” 的重要性和神秘感。虽然,至今为止,物理学还没能在质子、中子的组成方面实现突破性进展,可这一科研方向的确是物理学公认的未来发力点。
《天眼》 68X68cm 1999年
秦跃宏寄情寓意、打响头一炮的作品,是他1998年创作的《天眼》、2005年创作的《恒星裂变》、2007年创作的《黑洞》。其作品将中国传统笔墨语言元素与西方抽象、具象风格糅合,艺术上有着独特的想象力和较强的思辨性、趣味性。巧合的是,秦跃宏画中表现的内容与美国科学家们后来用仪器探索宇宙拍下的照片有着惊人的相似,于此他更坚信,中国水墨画同样可以实现超现实主义的错置味道。
《黑洞》 122X122cm 1997年
而2021年创作的《时空隧道》,我们以为这是秦跃宏大力推举 “量子纠缠” 新宇宙科学为基础的画的一种探索。它以线性与具象的纠缠的强烈对比构成画面的基调,用重而有力的笔触将色彩厚厚涂抹于画上,将时空隧道这一特定物象融和在画的正中,
《恒星裂变》 120X120cm 1998年
表现了一种视觉上的张力。在宋庄举办的 “疯狂交流会・国际新当代艺术作品展” 中,有评论将这幅画定义为 “梦幻式水墨画”现代艺术。
《梦幻的云》 122X122cm 1999年
绘画的语言是可视的。绘画的语言有两种:一是形式的,一种技术的。中国人叫做笔墨,现代人叫做水墨。我更看重秦跃宏用笔墨这种语言画的这幅宗教题材《心中之舟》图。
《遥远星云》 122X122cm 2000年
西方传统绘画中所画的人物都如舞台上的角色,光影对比强烈,但秦跃宏偏偏不愿跟随。他借鉴吴冠中用现代设计的审美法则和图形语言,把东方水墨画和西方油画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糅合,将笔作用于纸,以有力的线条勾勒满纸的缠绕,以单色填满画面的空间,画眼乃佛像,含混,稍抹色彩,似隐似现,让人产生一种视觉美、意境美、形式美,也是我们常说的一种心境。它暧昧、未明、无尽、嗫嚅、梦境、恍惚、浑浊、人间柔情,富于想象。
《囍之变》 122X122cm 2001年
他这样一画,本来就是人的佛,神性剥除了,只留下人性。
《恒星之变》 122X122cm 2001年
引力波是本世纪证实存在的最重要科学的发现,这些物质运动的变化,会对周围时空造成扰动,形成像一块石头丢进水里那种一圈圈波纹,向远方扩散,这就是引力波,又叫时空涟漪。太阳没有引力波,地球不会绕着太阳转,银河系没有引力波,太阳不会绕着银河转。
《恒星之恋》 122X122cm 2002年
能够把一切人生的苦楚都化为一种美的只有艺术。秦跃宏用深浅不一样的蓝色和紫色的短线条重缀引力波的时空涟漪,并把心中缭乱愁苦的情绪搬到画面上。让这些在色彩、笔触、构图等方面的考量,融于秦跃宏的强烈情感—— 虽然痛苦但依然对生活充满热情;虽然肃杀秋风、悲情万种,但依然对艺术充满期望。
《未来之星》 122X122cm 2002年
画家的引力波是感觉的引力波。秦跃宏是个颇矛盾的画家,他有着颠覆传统艺术的精神,但同时又很渴望得到艺术体制的认同。他认为,中国的艺术体制根深蒂固,我无法撼动它,但我可以把它画出来。
《星球末日》 122X122cm 2002年
画完这幅《暮霭》,秦跃宏面对画面,左瞧右看,总觉得还有什么东西深藏画中。沉默的图画是无法把这东西“说” 出来的。他着意地去想,过了好一会儿,他那张有了好多波浪式皱纹的娃娃脸上,吐出一句让我琢磨了好久的 “书卷气” 语言:
《梦想》 122X122cm 2002年
“1992年,我举办个人金石书画作品展,收获了金钱与荣誉;这三十二年,我像垂钓渭水之滨的姜子牙,‘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我表示敬意。改了一句毕加索的名言回复他:
《梦之球》 68X68cm 2002年
“绘画比你厉害,它使你唯命是从、甜蜜忘返。”
二零二四年七月二十六日
《梦幻球魔》 120X240cm 2003年
《春之梦》 68X68cm 2003年
《天外来客》 68X68cm 2003年
《昨天、今天、明天》 180X180cm 2004年
《暮霭》 200X120cm 2004年
《曙光》 120X200cm 2005年
《碎片》 122X122cm 2006年
《圣水》 96X180cm 2007年
《震撼》 99X180cm 2008年
《恐惧》122X122cm 2008年
《水立方》 122X122cm 2008年
《日蚀》 122X122cm 2009年
《古㬢韵乐》 207X136cm 2008年
《星际穿越》 122X122cm 2011年
《乡村夜色》68X98cm 2012年
《静静的月》 120X95cm 2012年
《遥望家园》 190X240cm 2013年
《城韵》 125X200cm 2014年
《梦梦之都》 132X96cm 2016年
《中华文明》 122X122 cm 2017年
《舞》 96X96cm 2017年
《中国梦》 123X210cm 2018年
《古韵如歌》 90X90cm 2018年
《梦幻之光》 90X90cm 2019年
《石之韵》 122X200cm 2020年
《引力波》 68X136cm 2021年
《时空隧道》 122X122cm 2021年
《岁月如歌》145X145cm 2022年
《心中之舟》 145X145cm 2023年
《天地大美》 140X220cm 2024年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