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之春》——张建生|2025乙巳新年特展
前言
新年,宛如一首清新的序曲,奏响着希望与新生的旋律。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刻,我们迎来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新年特展。艺术,是时代的脉搏,是社会的镜像。在当代,艺术的形式日益多元,表现手法层出不穷,但其核心始终未变: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思想的碰撞,是人类智慧的升华。
“艺术是时代的声音,文化是民族的根基。”艺术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与文化的力量。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像是一扇窗,打开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新视角,也邀请我们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
新的一年,新的艺术探索。艺术创作是永无止境的追求,也是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正如蛇的蜕变一般,艺术家们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脱胎换骨,涌现出新的创意与灵感。我们相信,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个人情感与思想的结晶,也将在观众心中激起新的波澜,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美好、对智慧、对未来的渴望。
让我们在2025乙巳蛇年这个充满变化与可能的时刻,带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敬仰,走进这场丰富的艺术旅程。愿本次展览成为我们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启迪,以及未来创作与探索的源泉。
艺术之路,不仅仅是技巧的磨砺,更是精神的追求与时代的呼唤。在这条道路上,每一笔、每一色、每一形,都是艺术家心灵的投射,都是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深情礼赞。无论是对自然的描摹,还是对人性的探索,艺术在本质上永远追求的是对真理的启示和对生命的尊重。
当我们站在“大美之春”的起点,眺望着那座“文艺高峰”,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过去的辉煌,更是未来的光明。每一位走在艺术之路上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点亮“中国精神之光”,让这份光辉照亮世界,温暖未来。
张建生,斋号:藏云楼。1963年出生于山东潍坊。系九三学社社员,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会员,政协潍坊市潍城区十四届政协常委,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国画院院聘画师,山东省书画学会会员,潍坊市北海书画院院长,原潍坊市书画家联谊会副主席,山水艺委会主任,潍坊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潍城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术师。
自幼酷爱丹青,师从大风堂绘画大师何海霞关门弟子胡有民先生。198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系。2011年就读于北京凤凰岭美术馆首届中国画创作班,受教于龙瑞、霍春阳、王鲁湘等先生。2013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得益于卓鹤君、任量、王作君等先生教诲。
形神兼备宛尔目前
建生是我的学生,我跟他的感情是很深的。回想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作画时他便相随左右,那时他还是为英俊少年。课余,星期天很少玩耍,时间都用在了学习绘画上。一位少年学子,有这样的学习毅力,使我深为感动。
建生为人忠厚、善良、诚信,人品即画品,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得到最好的印证,其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感悟,并体现着人生中人与人之间的相溶与宽容,可以说其作品是真、善、美的化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前贤对从事书画艺术的人订了这样的课程表,是有一定道理的,而建生正是沿着这条路走过来的。他初次就业,任职于潍坊信丰印染厂设计室,上世纪八十年代,该厂是潍坊最有实力的工厂,建生有绘画基础,工作认真负责,得到厂领导的重视,有了去大江南北参观、学习、进修的机会,结识了众多的书画名家、名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学识。在南京艺术学院学习期间,对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技法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研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中国画的绘画艺术,也许没有大理论可探讨,长安画派的前辈们用“一手伸入传统,一手伸入生活”做了简明的描述。一代大师李可染先生用两句话“最大的毅力打进去,最大的胆量打出来”作了概括。民间有这样的说法:看的容易的事做起来难,绘画艺术便应了这个简单的道理,而建生的写生画便是最好的实践。他十几次赴太行山,跋山涉水,餐风食露,不计寒暑,风雨中、骄阳下,一画就是一天。近年我曾四次去太行,深知大山中写生之艰辛。其中一次与建生同行,那时他大病尚未痊愈,大家都为他的身体健康担心,劝他不去为好,然而他执着的心,谁都难以说服他,真是一位把艺术看的比生命还重的人。他的全部身心都用到了绘画艺术上,故而他的画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和活力,细品其作品,层次分明,浓淡虚实相宜,栩栩如生。观其细微处,似乎清晨的雾气尚未散去,雄鸡在唤醒沉睡的大地,整个画面透着无限的生机。画作能达到这样充满神韵的效果,是线条的运用既标准又灵活,淡墨的烘染既大胆且恰到妙处,在写生画方面有这样的高超表现力,可谓非常人所能及。
艺术与科学不同,科学永远是向前的,而艺术是波浪式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作品至今让人望尘莫及,我国宋元时期大师的画作更是一座高峰。学传统这是学习的近路,也是最可靠的路。然而我学前人前人学谁呢?带着这个问号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宋人的画作。宋代画家得到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地位高,待遇丰厚,在这样的条件下是要出作品的,可宋之前的范本并不多,故多以大自然为师,以生活为师。范宽、马远、夏圭的山水画,张择瑞的《清明上河图》可谓不朽之作;元代的士大夫不愿与异族统治者为伍,多隐居山林,与大自然为伴,使画家的画作充满了山林野趣。建生虽年轻,但他是深明这个道理的,故不辞辛苦的以大自然为师,以生活为师。看他的画作除了能看到太行真山真水的影子,看不到宋元人的笔墨影子,也看不到近代大师的笔墨影子,他把学到的传统笔墨消化了,把古人的笔墨技法变成了当代自己的笔墨技法,用这种笔墨去表现大自然,去歌颂太行。赢了齐白石大师的名言:“用我家笔墨,写我家山水。”建生画太行山绝不是照搬太行山于纸上,而是饱含着对太行山的理解与感悟画出了自己心中的巍巍太行。这便是张建生的绘画风格,这一风格来之不易,是他用千辛万苦换来的,因此,其生命力是无限的。
我不善言辞,更不想将自己的观点现于笔端,然而建生的大作震撼了我,每品读其画,总久久难以忘怀,不得不写上几句为快,就算抛砖引玉吧,愿更多的有识之士对建生的写生作品做出新的评价。
胡有民
著名山水画家
张建生老师的艺术生涯,不仅仅是个人才华的绽放,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使命的担当。他用手中画笔,勾勒山河、描绘百态,将古老的绘画技艺融入现代审美语境,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美的向往与敬畏。每一幅作品都宛如一扇窗,透过它,我们看到岁月的沉淀、时代的脉搏。愿大家透过此次展览,汲取这份艺术滋养,珍视传统瑰宝,让艺术之光永恒闪耀,温暖并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一同迈向更具诗意与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