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之春》——朱树春|2025乙巳新年特展
前言
新年,宛如一首清新的序曲,奏响着希望与新生的旋律。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刻,我们迎来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新年特展。艺术,是时代的脉搏,是社会的镜像。在当代,艺术的形式日益多元,表现手法层出不穷,但其核心始终未变: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思想的碰撞,是人类智慧的升华。
“艺术是时代的声音,文化是民族的根基。”艺术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与文化的力量。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像是一扇窗,打开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新视角,也邀请我们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
新的一年,新的艺术探索。艺术创作是永无止境的追求,也是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正如蛇的蜕变一般,艺术家们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脱胎换骨,涌现出新的创意与灵感。我们相信,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个人情感与思想的结晶,也将在观众心中激起新的波澜,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美好、对智慧、对未来的渴望。
让我们在2025乙巳蛇年这个充满变化与可能的时刻,带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敬仰,走进这场丰富的艺术旅程。愿本次展览成为我们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启迪,以及未来创作与探索的源泉。
艺术之路,不仅仅是技巧的磨砺,更是精神的追求与时代的呼唤。在这条道路上,每一笔、每一色、每一形,都是艺术家心灵的投射,都是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深情礼赞。无论是对自然的描摹,还是对人性的探索,艺术在本质上永远追求的是对真理的启示和对生命的尊重。当我们站在“大美之春”的起点,眺望着那座“文艺高峰”,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过去的辉煌,更是未来的光明。每一位走在艺术之路上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点亮“中国精神之光”,让这份光辉照亮世界,温暖未来。
朱树春,1956年出生于上海,上海著名山水画家,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苏春生教授弟子,85年至88年进修于上海中国画院,随胡若思,张桂铭,陆一飞习画。89年至91年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版画工作委员会会员。
艺术经历
荣获2024年浦东新区首届《绚丽的青春》Al数字艺术绘画大赛二等奖
1991年参与上海十二人版画(反差墙)原作的制作,版画(展示),在“新民晚报”上发表,并被“上海现代美术史大系”所编入。
1991年,版画《圆之益》入选“上海风情,人情版画”展览。
1991年,版画《昂》入选“火红的钢城”展览。
1992年,版画《计划1号》入选上海市第六届版画汇展。
1993年,版画《计划3号》入选“上海市第四届青年美术大展”。
2002年1月,版画《舞》入选上海市第七届版画汇展。
2002年5月,版画《基》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展览。
版画,国画作品被上海多家报纸所发表。
1991年,版画《展示》在新民晚报发表。国画《黄山烟云》分别在“生活周刊”“青年报”上发表。
1993年,上海市美协常务副主席王劫音先生撰写文章《初露锋芒的朱树春》在“生活周刊”上发表。
2013年,版画《照金烽火耀陕甘》被上海图书馆收藏。
守正创新,为祖国山河塑像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辉煌灿烂。千百年来,随着绘画的发展和艺术表现力加强,绘画技法也在不断变化,成熟,丰富和完善,前人的宝贵经验,经历代不懈地传承,逐渐汇成百川学海,呈泱泱大观之势。
历代画家在长期的艺术劳动中,付出了勤奋艰辛的代价,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技法论述,画论及优秀书画作品,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历史精神文化的源泉,是当今成熟书画家绕不过去优秀的传承。
在新时代的到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l)的广泛应用,Al绘画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逐渐改变我们对艺术的认知。在我国,Al绘画与传统中国画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新式表达。
在借鉴前人的,科学的,其它画种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与拓展,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的新图像,新景观。
1、对传统的继承,是必定的,绕不过去,一点一划的临摹必经的,看似很板,但一经穿搭,变化,却是微妙无穷。
2、多数艺术活动离不开“筋肉”即指臂,腕,指的训练成为记忆力,就是功力,产生“暗中支持”能力,培养小脑,解放大脑,用于支配画面的能力。
3、中国书画的起源是“痕迹”锋利石块刻线,木炭划线。抽象的是书法,意像的是绘画。掌握笔法与墨法。
4、审美出新,是笔墨传承与时代语言演进中的重要环节。利用工具(数字艺术,智能绘画),创作出即符合传统审美又具有现代感的新作品。
以下是我尝试利用工具的浅浮认知:
利用DVD机放片定格,写生。用签字笔通过素描叠笔绘制出二十幅插图,为巴金翻译的小说(爱的放生)所采用。细密,微观的绘制,大量练习后,为细密山水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黄山云海)把绘画当做雕刻作品,笔即是刀,一程程雕刻进去,产生深沉,丰满的,结构性强烈,具有油画感的中国画。时受上海美协领导赞美与鼓励。
对祖国各地山貌,改变“一皴吃天下”的雷同局面。实际地根据地形地貌。利用PS软件制作出线描效果,再锐化制作出划痕,肌理,作为画稿,根据结构,有意识地皴擦带线,八面出锋,淡墨错迭,至深叠成,产生晶莹透叠效果。上色,或错搭,或叠加,或跳跃,或平涂,或冷热,无一定法。
创建中国画的新语言,根据“隐迹立形”的先人理论,我09年利用PS软件中“置换”数据原则,平线为灰,上升线为亮,下降线为暗的原理,制作了一幅新型语言的(外滩图),可国画,可版画,画种可互通,互用。
(山中隧道列车)根据爱歇尔“图地公用”视觉原理,使用PS软件中的计算数据而成,山体与列车互为呈现,生发幻视的效果。
中国精神文化是一座永远开发不尽的宝藏,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可预料出现的Al智能绘画,它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学习,找到传统山水画的内在规律和特点,从而创作出即符合传统审美,又具有现代感的作品,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守正,就是守中国文化精神之正,守艺术创作之正。创新就是跟上时代的步伐,与科技的密切紧联。创艺术语言之新,开时代气象之新。
——2024年1月写于上海,朱树春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