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顶部通栏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艺术报 > 书画 > 正文
《大美之春》——柳咏絮|2025乙巳新年特展
2025-01-25 09:59    网络
0

  前言

  新年,宛如一首清新的序曲,奏响着希望与新生的旋律。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刻,我们迎来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新年特展。艺术,是时代的脉搏,是社会的镜像。在当代,艺术的形式日益多元,表现手法层出不穷,但其核心始终未变: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思想的碰撞,是人类智慧的升华。

  “艺术是时代的声音,文化是民族的根基。”艺术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与文化的力量。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像是一扇窗,打开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新视角,也邀请我们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

  新的一年,新的艺术探索。艺术创作是永无止境的追求,也是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正如蛇的蜕变一般,艺术家们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脱胎换骨,涌现出新的创意与灵感。我们相信,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个人情感与思想的结晶,也将在观众心中激起新的波澜,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美好、对智慧、对未来的渴望。

  让我们在2025乙巳蛇年这个充满变化与可能的时刻,带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敬仰,走进这场丰富的艺术旅程。愿本次展览成为我们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启迪,以及未来创作与探索的源泉。

  艺术之路,不仅仅是技巧的磨砺,更是精神的追求与时代的呼唤。在这条道路上,每一笔、每一色、每一形,都是艺术家心灵的投射,都是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深情礼赞。无论是对自然的描摹,还是对人性的探索,艺术在本质上永远追求的是对真理的启示和对生命的尊重。当我们站在“大美之春”的起点,眺望着那座“文艺高峰”,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过去的辉煌,更是未来的光明。每一位走在艺术之路上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点亮“中国精神之光”,让这份光辉照亮世界,温暖未来。

  柳咏絮教授,1937年生人。沈阳市文史研究舘舘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研究舘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日中水墨画协会顾问,柳子谷纪念舘名誉舘长。历任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青少年美育协会顾问,辽宁省政协第五、六、七屆委员,民进辽宁省委委员,日本神奈川国际儿童画展评审员。作品由中国美术館等美术館、纪念舘、博物馆收藏。主编《谈画未敢忘子谷》文集,出版《新美术画库.柳咏絮国画作品》、《柳咏絮花画集》、《写意画范·竹兰》(合著)等多部个人画集、美术普及读物,多部电视教学片在中央教育电视播出,获国家艺教委优秀论文奖。在《20世纪中国画史》中的“传统笔墨结构的个性化拓展”章节,记载“女画家柳咏絮承父柳子谷,更具女性清丽雅致”。

  名家点评

  “柳咏絮女士乃子谷先生之女公子也。子谷先生驰誉画坛,与悲鸿先生齐名,咏絮承继衣钵,艺苑世家,育乐英才,成就斐然,令人羡慕不己也。

  咏絮作竹石图笔墨潇洒,得乃父子谷先生真传,明清以降画竹名家代有传人,咏絮自出机抒,诚不易觏,殊可钦也。”

  著名文物鉴赏家

  杨仁恺

  子谷家风。

  徐悲鸿纪念馆馆长

  著名美术评论家

  廖静文

  柳咏絮的画基本上是在传统一格中表现现代人的笔墨精神,所以她画兰竹合乎规范又不为规所拘。她在其它花鸟画作品中,往往点缀以兰竹,犹如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顿时提升品格,增加意味。花鸟的再现和表现属于不同的文化范围,中国传统的方式以花鸟表现人的品格和情操,显现了超出绘画之外的更进一步的艺术含义,柳咏絮正是在传统的方式中用自己的笔墨连接那些符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有着很好家学的柳咏絮在其父柳子谷的影响下,不仅累积了深厚的传统功底,练就扎实的笔墨功夫,而且深爱着传统的方式,并在这一方式中演绎现代的人文情怀。柳咏絮的画构思立意平实而不求奇异,文质彬彬,显现了为人的中庸厚道。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陈履生

  她身上确有乃父柳子谷遗风。她画的花俏而不弱,大气,有现代人对色彩的敏感性、亮丽而不轻佻;继承传统写意画的表现手法,又有明显的创新意图,自然地流露出她的清新而跃动的生命意识,能够把写生的根底转化为写意而之,是柳咏絮的资质,也是她的优势所在,因此她成为当代东北女画家中少数能[写]起来的娇娇者。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鲁迅美术学院教授

  孙世昌

  你的花鸟画创作很好地继承了子谷先生艺术的精华,并有发展,令人钦佩。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原主编

  李松

  女画家柳咏絮承父柳子谷,更具女性清丽雅致。

  摘自《20世纪中国画史--------“传统笔墨结构的个性化拓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

  刘曦林

  读了你的画,真可称‘咏絮才’也。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美术学院教授

  陈传席

  看了画册很高兴,您真正继承了令尊子谷先生的绘画风格,在笔墨上很有功力。可喜可贺。

  鲁迅美术学院荣誉终身教授

  朱鸣冈

  既有浓厚传统又有师造化之功底,能够在令尊大人子谷先生的基础上,充分开发自己的心源,可谓善学业者矣。

  天津美术学院原副院长

  教授 著名画家

  孙其峰

  咏絮教授的水墨画功力雄厚,画境古朴清新,既见子谷先生大家风范,又有女性画家的温婉柔润。游鱼,兰竹运笔施墨畅涩并举新意盎然。秀美典雅润泽通透的墨韵,娴熟自如的技艺之极,出自令尊大人的衣钵真传,读来爱不释手。

  著名壁画家

  张世彦

  其画品精湛於花鸟。通观其创作之艺脉;以清字入之,秀骨天然;以老字成之,功力底蕴深厚;以淡字化之,则日趋 於妙极如淡之境也。或问曰:何以能致此耶?吾则答云:画家咏絮善巧於外师造化,内师心源者焉。

  摘自《柳咏絮作品集》序

  辽宁大学教授

  王前

  看到《柳咏絮作品集》觉得非常清新,可以说是超凡脱俗的花鸟画集。她的作品具有现代精神。在传统绘画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突破,给人的艺术享受不同于以往。能引发我们对中国画的深层认识。

  摘自《清新秀逸 风韵超然——《柳咏絮作品集》读后感》

  辽宁美术出版社编审 著名画家

  王弘力

  她用线的组合来写紫藤,笔法取之于古,又脱之于古。用笔大胆、奔放、痛快。画面浓墨线条时而作狂草运行,时而作泼墨洒就。泼墨之处似涨非涨;狂草之处畅而不滑。线条力透纸背;遒劲苍辣。淡线枯而不涩;细而不软。线条穿插映带、纵横交错,繁而不乱,好不淋漓酣畅!

  摘自《人文精神的外化——读女画家柳咏絮先生》

  著名书法家 书画评论家

  上官甫贵

  柳咏絮先生基于自己的感觉经验、自己丰富的绘画元素和自己的努力探索,从而总结出自己的绘画意识,她将穿越传统“大同”与“大异”的这条现实的通道,有了这种胆识,才能在绘画中不循规蹈矩,有了这种“冲动”,才能在绘画中内外贯通,展天下胸臆。

  摘自《听风卧雨:闻一缕幽静而旷远的馨香

  ——柳咏絮先生花鸟画中的艺术向度》

  辽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

  著名作家

  王健著

  咏絮的竹兰,既风姿儒雅,又气质激扬,既有书卷气,又呈蓬勃生机,达到了雅俗共赏之最高境界。咏絮画鱼,空灵到极至。寥寮几笔,不同墨色相聚,画得既有法度,又放松自由,通过形的呼应,色的对比,鱼儿跃然纸上。

  摘自《《不将颜色媒春阳——柳咏絮其画其人》

  著名军旅作家

  李占恒

  她以同一题材表现不同主题时,在表现技法 意境 情趣方面的处理均各有不同。另外她融中西绘画技法于一炉求新求变,在他的作品中均能见到水彩 装饰画的特色,又不失中国画的神韵及用笔之美。

  鲁迅美术学院教授

  李钟淮

  她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悟,从文化和审美的双重视野,描绘她所熟悉的客观世界.她打开了传统文人画题材与形式的桎梏,逾越了旧时代画家孤芳自赏的狭隘与偏颇,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或者说是属于她自己的艺术符号和美的境界。这与她气质有关,更是她不竭如涌泉的创造热情与人生态度的一个缩影和客观呈现。

  摘自《丹青家事一瓣心香——《柳咏絮作品集 序》》

  鞍山师范学院教授 著名书法家 博士

  王登科

  她努力使自己的作品与传统艺术精神间保持着“求大同,求大异”的一种十分难能可贵的令人为之惊叹的良好状态。由作品间的“大同”向“大不同”转换,达到“大异”这不仅仅是个方法问题,而是立场问题。她用艰辛的艺术劳动走出了自己的一条曲折坎坷却又是极为鲜活的,具有个性化的路,

  中国美协理事,原省美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全国美展总评委.

  现为省美协顾问委员会主任

  李秀中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发送邮箱:918825737@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标签
《大美之春》 —— 秦昭清2025乙巳新年特展
《大美之春》——柳咏絮|2025乙巳新年特展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杭法基
廖清生——《云意山水》系列画作登鼎世界艺术殿堂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yishubao.net.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918825737@qq.com  -  合作QQ: 336787430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