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顶部通栏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艺术报 > 书画 > 正文
《大美之春》——赵刚|2025乙巳新年特展
2025-01-25 10:18    网络
0

  前言

  新年,宛如一首清新的序曲,奏响着希望与新生的旋律。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刻,我们迎来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新年特展。艺术,是时代的脉搏,是社会的镜像。在当代,艺术的形式日益多元,表现手法层出不穷,但其核心始终未变: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思想的碰撞,是人类智慧的升华。

  “艺术是时代的声音,文化是民族的根基。”艺术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与文化的力量。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像是一扇窗,打开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新视角,也邀请我们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

  新的一年,新的艺术探索。艺术创作是永无止境的追求,也是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正如蛇的蜕变一般,艺术家们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脱胎换骨,涌现出新的创意与灵感。我们相信,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个人情感与思想的结晶,也将在观众心中激起新的波澜,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美好、对智慧、对未来的渴望。

  让我们在2025乙巳蛇年这个充满变化与可能的时刻,带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敬仰,走进这场丰富的艺术旅程。愿本次展览成为我们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启迪,以及未来创作与探索的源泉。

  艺术之路,不仅仅是技巧的磨砺,更是精神的追求与时代的呼唤。在这条道路上,每一笔、每一色、每一形,都是艺术家心灵的投射,都是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深情礼赞。无论是对自然的描摹,还是对人性的探索,艺术在本质上永远追求的是对真理的启示和对生命的尊重。当我们站在“大美之春”的起点,眺望着那座“文艺高峰”,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过去的辉煌,更是未来的光明。每一位走在艺术之路上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点亮“中国精神之光”,让这份光辉照亮世界,温暖未来。

  赵刚,1959年8月25日,生于云南龙陵,祖籍浙江义乌。字瘦石,号云龙山人,又号卧龙居士,铁石斋主。1985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本科,艺术学士学位。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书画家。退休前供职于保山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大学执教期间,教授中国美术史、透视学、解剖学、中国画。现担任河北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银龄专任教师,兼任高黎贡山书画院副院长。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曾研习油画,尤喜国学山水、花鸟画;有作品先后在省、全国、国际展赛中展出、获奖。部份被收藏。作者视艺术为生命,长于研修,在创作中善于借鉴前人的经验和艺术精华,师古不泥,大胆创新。经过反复锤炼,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主张“艺术源于生活”、“同能不如独诣”,善长观察和思考、提炼、升华。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素材,并获取创作灵感,创作出大量为人称道的优秀作品,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颇受大众乃至受到国际友人的喜爱和青睐。始终坚持艺术创作的先进性,把握文化主流方向。在文化艺术研究、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艺术活动年表

  一、展览

  1980年,云南省青年美术作品展

  1988年,云南省首届中国画展

  1992年,华风书画精品赴日展

  1992年,海内外书画名家作品展

  1992年,“金龙杯”全国书画篆刻大赛 佳作奖

  1997年,第三届艺苑杯中国书画家精品赴海外大展优秀奖

  1997年,97香港回归“中原杯”书画名家邀请展:优秀奖

  1997年,57幅书法应日中文化友好协会会长福田一郎邀请在日本举办巡回展

  1999年,云南省“彩云奖”展 优秀奖

  2001年,第五回二十一世纪国际书画审美大展 金奖

  2001年,二十一世纪海峡两岸书画交流大展 银奖

  2001年,第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佳作奖和创新奖

  2003年,“中华国宝奖” 优秀奖

  2005年,第五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新世纪中国山水画四百家”奖

  2008年,云南省第五届中国画展

  2009年,中国-云南写意花鸟画献礼祖国大型系列活动—中国著名写意花鸟画家袁晓岑先生既弟子作品展

  2009年,中国名家精品邀请展2010年 高原巡礼-云南省美术作品展

  2019年《盛世丹青——赵刚国画作品集》云南人民出版社

  2020年《盛世丹青——赵刚国画作品展》保山学院主办,保山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保山市文联承办

  赵老师能否分享一下您的艺术经历?

  赵刚:从小学开始直至高中,我就是美术兴趣小组的成员,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一时期我在义乌老家读书,完成了从小学四年级到初、高的全部学业。这一时期我的美术老师是龚志跃,师官金两位老师。跟着老师写生,画墙画爱益颇多。在金华地区群艺馆培训创作。我的作品《祖国的花朵》已在地区刊物上发表。1977年我从浙江义乌稠域社校高毕业后,赴北京朝阳区前拐棒胡同我六叔公赵平生家小居半年。他带我参观的第一个展览是罗马尼亚十八、十九世纪油画展。展览中的作品诸如大师巴巴的作品确实惊艳到我了。

  赵刚山水画《古道悠悠》200X240cm

  赵刚山水画《磐石》200X240cm

  赵刚山水画《天降石瀑》180X97cm

  赵刚山水画《晚归》180X97cm

  同时,我还拜访了中央美术学院的杜健老师,李天祥老师,赵友萍老师,並得到他们的教诲。我还拜访了星星画会黄锐和无名画会赵雨量两位艺术家。他们对艺术的独特见解深深影响了我,尤其是他们对艺术的探索精神影响了我一生。1981年我考入云南艺术学院,四年制本科毕业。大学四年是我系统学习绘画的重要阶段。我的绘画艺术,主师师承著名画家、雕塑家袁晓岑先生。同时得到诸多老师的教诲和指导。大学期间,我对哲学,美学,心理学,文艺学,文学,诗词,东西方美术史,儒、释、道文化,世界三大宗教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先后去云岗石窟,天龙山石窟,麦积山石窟,晋祠,永乐宫以及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霍去病墓,秦始皇陵。中国历史慱物馆,美术馆,故宫愽物院,军事博物馆,上海历史博物馆,浙江历史博物馆等地以及各地考查学习。先后参观了俄罗斯500年美术作品展,罗马尼亚十八、十九世纪油画展,法国卢佛宫、凡尔赛宫藏画展,日本现代绘画展,加拿大科尔维尔油画展等展览。大量的阅读和研究奠定了我的理论基础,理论和实践并进开拓了我的艺术视野和眼界。成就了我的艺术世界。

  赵刚山水画《牧归》180X97cm

  赵刚山水画《清流》45X50com

  赵刚花鸟画《密林深处》200X240cm

  赵刚花鸟画《云岭秋色》200X240cm

  赵刚花鸟画《密境造化出疏果》180X97cm

  中国绘画起源魏晋时期,到我们当今这个时代,绘画都是在不断的演化和发展的,在您的艺术创作生涯中,您觉得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在这期间有没有遇到困难?

  赵刚:广义地讲,中国绘画早于魏晋。早一点的可追溯到洞穴岩画,稍近一点的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夏商周时期的青铜纹样,汉代瓦当,画像砖,画像石都十分精彩。狭义的绘画则始于东普时期的帛画。事实上魏晋时期的人物画已十分成熟,产生了诸如顾恺之"形神论"对人物画的影响极其深远。又如谢赫的"六法论",宗丙和"畅神论"影响至今。到了清朝石涛提出了一画论,把中国绘画理论渊源追遡到了《周易》,甚至更早的河图,洛书。这很有趣。至于我的绘画也时随着时代的演化和发展而不断演变的结果。我把它分为以下几个不同的时期:1彩墨山水系列。这个时期大约经过了十年右右。是指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我对山水画的研究。其特点是以墨为主,略施粉彩。主要代表作是《古流厚土》,巜云过雾消心依然》。这一时期的画注重现代水墨技法技巧的研究,诸如揉纸拓印法,水拓法,油拓法等等实验。可以说是实验性水墨技法研究。遗憾的是没有坚持下来。2油画人物画系列。九十年代后期,则以油画人物肖像为主。代表作有《脑双》《妻子肖像》。3红果系列。始于九十年代中期,大约是九五年开始前后用了十多年的时期来探索。题材以火把果,天竺,榕树果,枸杞果为主。但画面上的红果已经演变成了一种符号式的绘画语言和语境。我把它看成是心果。来自心灵的红果。

  赵刚花鸟画《凌云枝头舞春风》200X240cm

  赵刚花鸟画《枝柯丛中有玄机》180X97cm

  赵刚花鸟画《藤叶青扶疏》180X97cm

  赵刚花鸟画《常在山间闻此声》180X97cm

  这一时期的画,从章法(构图)上讲,在师法自然的同时,包含了吴昌硕先生的某些特征。可谓十年磨一剑,其中甘苦唯自知。这一时期的画基本形成了我个人的面貌。或者说代表我个人的风格特征。对内是心灵深处的自我观照。对外则是我的画风的自然演变,艺术风格的形成。4红土系列。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探索山水画笔墨语言,图式构成,水墨与色彩,揉纸法与笔墨关系,山水画与花鸟画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进一步探索。这一时期的山水和花鸟画,既不同于传统彩墨画,又区别于传统写意画。更注重二维半平面装饰效果和笔墨效果,可以界定为是一种兼工带写,同时借鉴西方光影,素描造型元素和中国画笔墨语言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画法。但笔墨语境仍然是属于中国画特殊技法表现的范畴。5水墨人物肖像系列。这一时期的画,主要选择身边熟悉的人物为素材,以肖像画为主。有工兼写的,有大写意的,也有装饰效果的探索。本来打算七十岁后去画这批画,但忍不住还是提前画了。我有许多速写都为这一时期的探索供了素材。比较而言,当我们将山水,花鸟和人物画进行比较分析,人物画,尤其是人物画主题创作,更贴近社会生活,和人类学更加接近。而山水和花鸟画则趋向于艺术家内心的表现。由于我在高校担任中国美术史,透视学,艺用人体解剖学,中国画课程,这些都为我进行人物画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人物画创作有我自已的认知和表现。但我目前的人物画仍处于探索基础阶段,有待进一步开发和探讨。

  赵刚花鸟画《谷雨时节花正艳》200X240cm

  赵刚花鸟画《秋晴》180X97cm

  赵老师您一直工作和生活在云南,这里的秀丽山水是否给您更多的创作源泉?

  赵刚:1977年我离开家乡义乌前往北京小居,半年后又从北京返回云南。先后经历了知青,商业,工交,文化,教育多个系统工作,从事过出纳,销售,美工,排字工,电工,群文,教育等工作。我的前半生,可以说农、工、商、学都经历了。云南是一个多种民族,多元文化,以及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滋养着我,造就了我的多重性格。是一种既具有高黎山的大山胸怀,又具有江南人文性格这样一种独特的个性。在云南的生活和工作经历告诉我这样一个道理:绘画说到底画的都是艺术家自身的阅历。是艺术家心灵境界和自然相互交融的结果。艺术家的每一次探索,每一个步履都会留下不同时期的不同痕迹。当我们把这些痕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也就产生了所谓的艺术作品,塑造了艺术家自己。艺术家将自己的作品反馈给社会並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认同,也就产生了艺术家和艺术群体。

  赵刚花鸟画《枝柯摇曳万点红》180X97cm

  赵刚肖像画《肖像之一》65X65cm

  赵刚肖像画《肖像之二》65X65cm

  赵刚肖像画《肖像之三》65X65cm

  赵刚肖像画《肖像之四》65X65cm

  赵刚肖像画《肖像之五》65X65cm

  欣赏您的山水花鸟作品,仿佛置身此中,那雄美的山,活灵的山鸟……无不侵染着观者的内心深处。您在创作作品的时候是否也会有更多的思想共鸣?

  赵刚:山水画创作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追求。主要以云南山水题材为主。云南怒江大峡谷,澜沧江峡谷,金沙江峡谷以及三江流域丰富多彩的多民族风情都是我创作的源泉。彩云之南的立体气候特征以及丰富的植被,有绿色王国,植物王国的美誉。当我们身临其境,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气流湧动的自然景像。山川河流,山里人家,诗情画意自然生成。身处其间,自然也就有登山情满于山,观海情溢于海的胸襟。更有一览众山小,山登绝顶人为峰的境界。无论是唐朝王维的诗情画意,还是陶渊明的世外桃园。仰或是五代山水画董、关、荊、巨"四大家"的精美的山水,还是北宋范宽、李成的宏伟佳构,"马一角""夏半边"的特写。都承载着传统深厚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也是我毕生的努力和追求的境界。

  赵刚肖像画《肖像之六》65X65cm

  赵刚肖像画《肖像之七》65X65cm

  赵刚肖像画《肖像之八》65X65cm

  赵刚肖像画《肖像之九》65X65cm

  赵刚肖像画《肖像之十》65X65cm

  赵刚肖像画《肖像之十一》65X65cm

  灵动作品的呈现离不开外出写生的捕捉,您都去过哪些地方写生?能否与我们分享下有关写生的有趣故事?

  赵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为洗心,行路开眼界。写生艺术创作的必要手段,也是收集素材的主要途径。我几乎走遍了云南各地卅市,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去得最多的地方是三江流域。诸如西双版纳去了五次,每次的收获都不一样。三次走进迪庆州泸沽湖。十多次进入怒江大峡谷,独龙江,金沙江峡谷。以及云南保山,圭山,丽江,红河,普耳,临沧,德宏等地写生藏南,川西南部分地区搜集创作素材和写生。

  赵刚肖像画《肖像之十二》65X65cm

  赵刚肖像画《肖像之十三》65X65cm

  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您通常怎样处理观念与技巧、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赵刚:宗丙《画山水序》中有一句话叫做"山水以形媚道""山水质有而趣灵"。王微则言"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他"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我则是以一管破笔写春秋。临虚悟道。以达到山水画创作的至高境界。在我的创作里,笔墨让位于形体,注重山川丘壑形体与质感的塑造,同时讲究中国画笔墨语言的运用。我所追求的是"质有而趣灵""以形写神",在形神之间游离。以达到"应目会心"的艺术境界。

  您之前一直在大学从事着艺术教育,您教学多年秉承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赵刚:艺术源于生活,源于自然。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应该是同步进行的。一个合格的艺术家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艺术教育方面,我主张同能不如独诣,主张以创作带动基础发展,理论与实践并重。包括主题创作和个性发展探索的创作过程中的全部范畴。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发送邮箱:918825737@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标签
《大美之春》——钟虹|2025乙巳新年特展
《大美之春》——赵刚|2025乙巳新年特展
《大美之春》—— 郑宏彪|2025乙巳新年特展
《大美之春》—— 李贵宝|2025乙巳新年特展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yishubao.net.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918825737@qq.com  -  合作QQ: 336787430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