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镜像,始终以感性形式编码着个体与时代的双重记忆。在全球化与数字技术重塑文化生态的当下,艺术创作已突破地域与媒介的藩篱,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活性载体。本研究以艺术家个案为棱镜,旨在穿透作品表层的形式美学,探求其背后交织的文化基因、心理图式与社会能量场。
传统艺术史研究常受限于风格演进线性叙事或天才论范式,易将艺术家简化为艺术运动的时间注脚。本课题则尝试构建“微观—中观—宏观”的三维研究模型:通过视觉符号的考古学解构(微观),还原个体创作系统的生成密码;借助跨地域艺术家社群的比较研究(中观),定位个案在文化迁徙中的坐标位移;最终连接后殖民理论、媒介生态学等视角(宏观),揭示艺术实践如何作为社会变革的隐形推手。方法论上,除图像志分析与档案梳理外,更引入数字人文工具进行创作母题的语义网络建模,并采用参与式民族志深入艺术家工作室,捕捉未被文本化的创作现场逻辑。
此研究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填补某艺术家系统性研究的空白,更试图回应当代艺术研究的范式危机——当NFT艺术颠覆物质性、AI创作挑战作者主体性时,个案研究如何超越传记式书写,成为解码文化转型的密匙?我们期待这项研究能为艺术社会学提供新的分析单元,同时启示文化机构构建更具生态性的艺术评价体系。
全文将以“创作语言的重构—文化身份的协商—社会介入的路径”为线索,在流动的现代性语境中,展开一场关于艺术主体性如何在不同权力场域中自我重塑的思想实验。这既是对个体艺术生命的深度凝视,亦是对艺术何为的当代诘问。
莫远武
重庆荣昌人,1968年6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书画联合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教育书法专委会会员,河南省硬笔书法研究会会员,北兰亭西南书院会员,广西卢如杰章草研究会会员,重庆市教育书法研究会理事,荣昌区书法协会副主席,荣昌区国学研究会理事,仁义镇中心小学爱心书画学校校长,荣昌区红十字会自愿者。
自幼酷爱书法,1987年师范毕业后就拜当地书法名师,后来长期从事书法教学,又拜中国书法家协会知名书法家,中国草书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书协创评委主任乔堃龙为师,2017、2018年参加重庆市书法教师研修坊书法学习,在这里得到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专委会委员、重庆市书协秘书长周庶民老师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书法专委会理事、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书法教研员吴启菊老师的精心指点,同时还结识许多市级优秀书法教师,书法技艺得到不断提高。现为学校专职书法教师。闪光课程课题研究重要成员,荣昌区书法课题研究负责人。
书法作品获奖入展:
2009年获荣昌县教师书法基本功大赛毛笔二等奖;
2010年 重庆市“万人书写经典”书法大赛钢笔入展;
2015年10月书法入展重庆市百所书法艺术学校师生联展;
2016年4月书法获得重庆市文联“第十八届书法摄影大赛”书法三等奖;
2016年9月书法作品入展重庆市书协组织的“重庆市酉阳首届桃花源杯”书法展;
2017年11月书法作品再次入展重庆市百所书法艺术学校师生书法联展;
2018年3月书法获得“翰墨两江”全国中小学教师书法高峰论坛暨书法大赛三等奖;
2018年4月书法作品入展重庆市书法家协会组织的秀山小品书法大赛;
2018年10月入展重庆市百所书法艺术学校师生书法联展;
2020作品入展全国中小学教师书法大赛,2020.11月获重庆市中小学书法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
2021年11月作品入展重庆市第三届临帖展;
2013年获得卫生部授予铜奖;
2017年6月获得卫生部银奖;
2023年获全国“临池杯”硬笔书法比赛一等奖。
同时莫老师还热心于公益事业,是荣昌区血站积极献血者,是血站义务献血的志愿者。
字如其人,莫老师书法正是传承了中华数千年来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如它。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认认真真写字,端端正正做人!”表里如一,是个内心强大,办事果敢的好老师!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