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镜像,始终以感性形式编码着个体与时代的双重记忆。在全球化与数字技术重塑文化生态的当下,艺术创作已突破地域与媒介的藩篱,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活性载体。本研究以艺术家个案为棱镜,旨在穿透作品表层的形式美学,探求其背后交织的文化基因、心理图式与社会能量场。
传统艺术史研究常受限于风格演进线性叙事或天才论范式,易将艺术家简化为艺术运动的时间注脚。本课题则尝试构建“微观—中观—宏观”的三维研究模型:通过视觉符号的考古学解构(微观),还原个体创作系统的生成密码;借助跨地域艺术家社群的比较研究(中观),定位个案在文化迁徙中的坐标位移;最终连接后殖民理论、媒介生态学等视角(宏观),揭示艺术实践如何作为社会变革的隐形推手。方法论上,除图像志分析与档案梳理外,更引入数字人文工具进行创作母题的语义网络建模,并采用参与式民族志深入艺术家工作室,捕捉未被文本化的创作现场逻辑。
此研究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填补某艺术家系统性研究的空白,更试图回应当代艺术研究的范式危机——当NFT艺术颠覆物质性、AI创作挑战作者主体性时,个案研究如何超越传记式书写,成为解码文化转型的密匙?我们期待这项研究能为艺术社会学提供新的分析单元,同时启示文化机构构建更具生态性的艺术评价体系。
全文将以“创作语言的重构—文化身份的协商—社会介入的路径”为线索,在流动的现代性语境中,展开一场关于艺术主体性如何在不同权力场域中自我重塑的思想实验。这既是对个体艺术生命的深度凝视,亦是对艺术何为的当代诘问。
赵辉,祖籍重庆市荣昌区,现住贵州贵阳。自由画家。现为贵州省六盘水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美术家协会会员、法国国际艺术家与设计师协会会员、中法艺术交流协会会员。1991年毕业于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19年到厦门传世艺宫油画高研班进修,自在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读书至今,师承赵华老师。
绘画作品《报春》2020年在美国第十届花卉在线大赛获特别优异奖,《无题》2020年在美国第十届花卉在线大赛获特别表彰奖;风景绘画作品《无题》入选第159届法国巴黎艺术沙龙展;2022年绘画作品入选法国巴黎大皇宫博物馆《春季艺术展》;2022绘画作品入选《摩纳哥国际当代艺术博览展》;2022年绘画作品入选法国《觉醒的声音—巴黎当代艺术评审展》荣获铜奖
赵辉的作品注重于一种直抒胸臆的情感标的。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另一般风景画,并非如摄影般的临墓,而是以大的色块、线条,表达一种内在精神。
他的绘画风格进入一种更充分的笔法中。画面中的运笔来自更有信心的笔法,表达着超过单一姿态的意义。始终关注着西方油画与民族绘画审美经验的统一性上,怎样以艺术语言来实现心中意象的显现,能够看出他吸收了中国画的精神内涵。他的画就象在读一首田园的抒情诗。
——王建山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贵州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第十七届、第十八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全国版画展评委。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硕士生导师,贵州大学艺术学专业硕士生导师,贵州商学院艺术与文化传媒学院院长、贵州师范学院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