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顶部通栏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艺术报 > 展讯 > 正文
《百载春秋·笔铸脊梁》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全国书法艺术大展
2025-03-26 20:16    网络
0

  《百载春秋·笔铸脊梁》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全国书法艺术大展

  媒体支持

  《中国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网》

  《凤凰新闻》《文艺周刊》《中国文化报》《文化艺术网》

  《中国艺术报》《环球艺术网》《中国艺术新闻网》

  序

  当历史的卷轴铺展至20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百年足迹已凝成一部壮阔的史诗。从1925年广州珠江畔的星火初燃,到今日亿万劳动者擎起的时代苍穹,中国工人阶级以血肉之躯铸就民族脊梁,用滚烫汗珠浇灌复兴沃土。这场以翰墨铭刻百年工运的书法大展,既是对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亦是艺术精神与劳动伟力的交响共鸣。

  百年工运史,是一部铁水奔涌成河、钢花绽放为星的壮丽长诗。书法家以笔为犁,深耕于这片热土:颜筋柳骨般的楷书,刻录着罢工浪潮中挺立的铮铮铁骨;行云流水的草书,奔涌出改革开放中劳动者的创造激情;金石铿锵的篆隶,沉淀着劳模精神的永恒光芒。每一幅墨迹皆是时光的拓印——或见焦墨枯笔写就的沧桑掌纹,或见浓淡相宜晕染的车间晨昏,方寸之间,铁锤与毛笔交响,钢钎与墨韵同辉。

  中国书法自古有“书为心画”之说,当千年书道遇见百年工运,艺术家以碑帖之魂对话钢铁之魄:运笔如挥锤,落墨似锻铁,宣纸上的飞白是岁月风霜的留痕,墨色浓淡间可见时代光影的流转。这不仅是艺术的展览,更是一场精神的溯源——我们看见的不只是笔锋的起舞,更是亿万普通劳动者用生命书写的文明诗行。

  值此中华全国总工会百年华诞,以丹青长卷为时代立传。当您驻足于这些力透纸背的墨迹前,或许能听见历史深处的汽笛与号子,触摸到岁月长河中永不冷却的赤子之心。这场跨越百年的对话,终将在观者的凝视中,化作照亮未来的薪火。

  谨以此展

  献给所有以双手托举时代的无名英雄

  献给用生命诠释“劳动创造世界”的永恒真理

  展出作品欣赏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舒同(1905年—1998年)

  129×64cm

  立轴·水墨纸本

  款识:舒同书

  印文:舒同

  舒同的书法风格宽博端庄、圆劲婉通,自然流畅,不落俗套。他的字体结构严谨,笔画流畅,既有古人的遒劲有力,又有现代的灵动活泼。舒同的书法用笔老重,柔中带刚,线条丰腴厚实,粗细结合,富有弹性。他的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舒体”。

  舒同讲究藏锋起笔,行笔稳健且富有变化,收笔以圆收为主,展现出独特的书法魅力。他的笔法以中锋为主,笔力雄浑,一气呵成。舒同的书法在结构特征上,继承了篆、隶、真、行、草诸家书体的长处,又吸收了一些颜、柳、贺的特征,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字一笔一划,苍劲有力,从头到尾行云流水,没有丝毫的停顿。舒同的书法个性鲜明,即使不署名也能辨识出是他的字。他的字喜欢画圈圈,以圆笔为主格调,给人一种憨厚可爱、亲切之感。

  舒同的书法被称为“舒体”,并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他的书法风格独特,自成一体,独步书坛。

  舒同的书法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艺术才华,更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他的书法高扬着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意识,所作气魄宏大、意气飞扬,格调明朗清新。舒同的书法还富有强烈的力感,于字里行间中不仅充斥着饱满的张力,而且还洋溢着健康浪漫的激情。

  《书法》

  沈鹏(1931年—2023年)

  69×46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沈鹏印文:沈鹏

  《自强不息》

  欧阳中石(1928年—2020年)

  69×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中石

  印文:欧阳

  《惟德为馨》

  欧阳中石(1928年—2020年)

  69×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中石

  印文:欧阳

  《鹤鸣九皋 声闻于天》

  欧阳中石(1928年—2020年)

  68×48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中石

  印文:欧阳

  《<咏露珠>韦应物》

  欧阳中石(1928年—2020年)

  138×69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中石

  印文:欧阳

  《<芭蕉>路德延》

  欧阳中石(1928年—2020年)

  69×68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中石

  印文:欧阳

  《<和谐盛世开元庆 发展宏图起步高>欧阳中石》

  欧阳中石(1928年—2020年)

  136×68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中石挥笔

  印文:欧阳

  《<陋室铭>刘禹锡》

  张海(1941年—)

  137×69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二零零六年元月张海

  印文:张海之印

  《<卜算子·咏梅>陆游》

  张海(1941年—)

  136×68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丁酉年张海于郑

  印文:张海之印

  《<兰亭集序>王羲之》

  孙晓云(1955年—)

  51×37cm

  镜心·水墨纸本

  款识:乙酉年五十初度于金陵晓云

  印文:孙晓云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陶渊明》

  孙晓云(1955年—)

  188×38.5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癸未夏月晓云

  印文:孙晓云印

  会稽太守参政魏公,作望海亭于卧龙之巅,

  率其属为歌诗以落成,录与书来,且使赋之。

  余谨掇其膏馥之余,拟赋一首以寄,

  后日获从杖屦,其上于山川之神,尚有旧焉。

  越之为邦也。萦山带湖,楼观相望。

  背卧龙而崛起,焕丹碧之翚翔。

  跻攀下临,顾瞻无旁。

  平畴蔚以穉绿,乔木森其老苍。

  淙万壑之春声,写千岩之秋光。

  朝霞暝霏,扶疏微茫。

  望山河之故墟,吊草木之馀社。

  夏后万国之朝,勾践百战之野。

  兴亡梗概,犹有存者。

  至于流觞泛雪,高人之旧事;

  浣纱采莲,游女之遗迹。

  郁溪山之如画,尚仿佛其可识。

  访故老以问讯,兴慨叹于畴昔。

  是为游览之大略,而蓬莱观风之所得。

  虽然,士固多感,而况于对景以怀古,

  抚事而凝情,往往使人魂断意折,

  酒澹而歌不平。故丽则丽矣,而未擅乎登临之胜也。

  若夫浩荡轩豁,孤高伶俜。

  腾驾碧寥,指挥沧溟。

  堕忧端于眇莽,挹颢气于空明。

  飘飘焉有连鳌跨鲸之意,举莫如望海之新亭。

  尝试登兹而望焉:沃野既尽,遥见东极。

  送万折之倾注,艳寒光之迸射。

  浸地轴以上浮,荡天容而一色。

  珠辉具芒,矗蝀横霓。

  快宇宙之清宽,怅百年之偪仄。

  《<望海亭赋并序>范成大》

  孙晓云(1955年—)

  220×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己亥初夏于金陵未了斋主人孙晓云

  印文:未了斋孙晓云

  大哉炎宋!帝眷所瞩。

  而此汴都,百嘉所毓。

  前无湍激、旋渊、吕梁之绝流,

  后无太行、石洞、飞狐、句望、浚深之岩谷。

  丰乐和易,殊异四方之俗;

  繁华盛景,汇聚九州之英。

  汴都之地,自古为华夏要冲,

  山川形胜,气象万千。

  其城郭巍峨,宫阙壮丽,

  百司云集,万民辐辏。

  城中街陌纵横,市廛繁华,

  商贾云集,货贿山积。

  昼夜喧阗,人声鼎沸,

  实乃天下之大都会也。

  且夫汴都之水,贯城为渠,

  四通八达,灌溉田畴,

  滋养万物。昔人凿池导水,

  以利民生,至今犹见其功。

  汴河之畔,杨柳依依,

  楼台亭阁,相映成趣。

  春风拂面,花香袭人,

  游人如织,乐而忘返。

  至于人文荟萃,更是汴都之一大特色。

  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竞相吟咏,

  留下无数佳篇丽句。

  诗词歌赋,传颂千古,为后世所景仰。

  嗟乎!汴都之盛,非止一日。

  其繁华富庶,实乃炎宋之瑰宝。

  愿吾辈之人,铭记历史,

  珍惜当下,共创未来之辉煌!

  《<汴都赋>周邦彦》

  孙晓云(1955年—)

  224×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己亥初夏书于金陵未了斋主人孙晓云

  印文:未了斋 孙晓云

  《<题衡阳隐士山居>杜荀鹤》

  孙晓云(1955年—)

  138×23cm*2

  托片·水墨纸本

  款识:戊子年新春于金陵晓云

  印文:孙晓云印

  《<杂诗三首·其二>王维》

  孙晓云(1955年—)

  108×35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孙晓云

  印文:孙晓云印

  《宁静致远》

  李铎(1930年—2020年)

  136×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李铎书

  印文:李铎之印

  《福》

  周慧珺(1939年—2021年)

  35×35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周慧珺书

  印文:慧珺

  《<道德经·无之为用>老子》

  王学仲(1925年—2013年)

  136×68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王学仲写老子

  印文:学仲

  《养心一涧水 习静四围山》

  王镛(1948年—)

  140×35cm*2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时在甲午惊蛰王镛

  印文:王镛

  《厚德载物》

  苏士澍(1949年—)

  138×68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苏士澍书于蜀中

  印文:天池苏士澍印 味静草堂

  《海纳百川》

  苏士澍(1949年—)

  138×69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苏士澍敬録

  印文:天池苏士澍印 味静草堂 福寿康宁

  《<诫子书>诸葛亮》

  言恭达(1948年—)

  136×68cm

  立轴·水墨纸本

  款识:言恭达

  印文:言恭达印抱云堂

  《花开到处清风朗月诗思无边旧雨松云》

  石开(1951年—)

  133×21cm*2

  立轴·水墨纸本

  款识:石开

  印文:石开

  《<赠李白>杜甫》

  李刚田(1946年—)

  135×33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李刚田篆

  印文:李刚田印

  《<长安秋望>杜牧》

  刘洪彪(1954年—2024年)

  镜心·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庚寅秋月刘洪彪

  印文:刘洪彪印

  《佛 禅》

  朱新建(1953年—2014年)

  软片·水墨纸本

  126×30cm*2

  款识:大丰

  印文:新建图章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

  张改琴

  (1948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丁亥年春张改琴印文:张改琴印

  《腾飞》

  王西京(1946年—)

  软片·水墨纸本

  69×46cm

  款识:王西京

  印文:王西京

  《博学》

  王西京(1946年—)

  软片·水墨纸本

  69×46cm

  款识:西京

  印文:王西京

  《书法》

  张旭光(1955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张旭光

  印文:张旭光印

  《书法》

  张旭光(1955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散云张旭光

  印文:张旭光印

  《<泛湖至东泾>陆游》

  张继(1963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张继书

  印文:张继之印

  《<送友人>李白》

  胡抗美(1952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庚寅之冬月亢美书

  印文:亢美

  《艺彩诗情》

  何家英(1957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何家英

  印文:何家英印

  《<题芦雁扇>吕本中》

  叶培贵(1957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培贵

  印文:叶培贵印

  《<鹿柴>王维》

  叶培贵(1957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培贵

  印文:叶培贵印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周志高(1945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周志高于京华

  印文:周志高

  《书法》

  邹德忠(1938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7×69cm

  款识:乙未年冬腊月邹德忠于京华知不知斋

  印文:邹德忠

  《<惜春>韩偓》

  沃兴华(1955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兴华

  印文:兴华之印

  《<感遇·江南有丹橘>张九龄》

  曾来德(1956年—)

  镜心·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甲申来德

  印文:曾来德印

  《<菜根谭>洪应明》

  陈振濂(1956年—)

  镜心·水墨纸本

  136×69cm

  款识:壬辰夏陈振濂

  印文:一木九石居 陈振濂印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张孝祥》

  陈振濂(1956年—)

  镜心·水墨纸本

  136×69cm

  款识:壬辰春三月陈振濂书一木九石居

  印文:一木九石居 陈振濂印

  《<满江红·写怀>岳飞》

  吴三大(1933年—2018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7×34cm*4

  款识:丁酉年夏于长安三大书

  印文:吴氏三大

  《<秀石疏林图>赵孟頫》

  张业法(1948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业法书

  印文:张业法印

  《<行路难>李白》

  茹桂(1936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7×35cm*4

  款识:长安茹桂书

  印文:茹桂印信

  《<小桃源>白玉蟾》

  吴东民(1956年—)

  托片·水墨纸本

  136×70cm款识:乙末冬月东民

  印文:吴东民印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周俊杰(1941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周俊杰书

  印文:周俊杰印

  《<辋川集二十首·华子冈>裴迪》

  范扬(1955年—)

  镜心·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庚寅范扬书

  印文:范扬印

  《<题元处士高亭>杜牧》

  萧风(1962年—)

  镜心·水墨纸本

  138×69cm

  款识:乙未八月十五萧风

  印文:陈洪武印章

  《<游子吟>孟郊》

  萧风(1962年—)

  软片·水墨纸本

  120×34cm

  款识:萧风书

  印文:萧风

  《<春夜喜雨>杜甫》

  方放(1968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8×69cm

  款识:好云楼方放书

  印文:方放印信 观云

  《<集绮篇>陈继儒》

  方放(1968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8×69cm

  款识:好云楼方放书于京华

  印文:方放印信 观云

  《目击道存》

  鲍贤伦(1955年—)

  软片·水墨纸本

  170×53cm

  款识:鲍贤伦

  印文:鲍贤伦印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柳宗元》

  鲍贤伦(1955年—)

  软片·水墨纸本

  178×32cm*2

  款识:鲍贤伦抄于西子湖上寓听

  印文:鲍贤伦印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发送邮箱:918825737@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标签
《百载春秋·笔铸脊梁》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
香港三月盛事汇聚 精彩纷呈不容错过
从心——若雪乙已迎春展
《大美之春》——李晓鹏|2025乙巳新年特展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yishubao.net.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918825737@qq.com  -  合作QQ: 336787430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