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顶部通栏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艺术报 > 资讯 > 正文
《美在中国》书法艺术构建全球文明对话的东方语法
2025-04-05 17:48    网络
0

  《美在中国》书法艺术构建全球文明对话的东方语法

  媒体支持

  《中国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网》

  《凤凰新闻》《文艺周刊》《中国文化报》《文化艺术网》

  《中国艺术报》《环球艺术网》《中国艺术新闻网》

  序

  “文者,贯道之器也。” 书法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承载着数千年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历经岁月洗礼,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它不仅是笔墨线条的奇妙组合,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与审美理想的生动呈现,融入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我们独特的精神标识与安身立命的文化根基。

  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发展,多次强调文艺工作的重要意义,为新时代文艺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文艺方针政策指引下,文艺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成为新时代文艺发展的核心理念,激励着广大文艺创作者坚守艺术理想,传承优秀文化,在创新中推动文艺事业不断前行。

  书法艺术的发展亦不例外。“道” 这一古老而深邃的概念,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贯穿于书法创作的始终。它既蕴含着书法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笔法、墨法、章法的精妙演绎,如同自然万物的生长变化,有着内在的秩序与节奏;又承载着创作者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感悟,以 “仁”“德” 为核心的价值追求,通过笔墨传递出醇厚的人文情怀。正如古人云 “书者,如也,如心之所欲也”,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是创作者心灵的映照,也是对 “大道” 的一种追寻与诠释。而 “德不孤,必有邻”,在书法界,志同道合的书法家们以书会友,以艺传道,相互砥砺,共同探索书法艺术的无限可能,形成了传承有序、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当下,广大书法创作者肩负着重大使命。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紧扣时代脉搏,将个人的艺术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以人民为中心,用手中的笔书写人民的奋斗、人民的梦想,描绘新时代的壮丽画卷。坚持守正创新,在传承传统书法精髓的基础上,大胆探索,融入时代元素,创作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鲜明时代特色的精品力作,让古老的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此次“《美在中国》书法艺术构建全球文明对话的东方语法”汇聚了众多书法创作者的心血结晶。创作者们秉持对书法艺术的敬畏之心,以精湛的技艺、丰富的题材、多样的形式,展现书法艺术之美,传递时代精神之魂。希望通过这一系列展览,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推动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事业添砖加瓦,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中国书法艺术天下一家的广阔胸怀。

  展出作品欣赏

  心泰神宁

  《心泰神宁》

  沈鹏(1931年—2023年)

  136×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辛巳沈鹏

  印文:沈鹏 介居

  《<浣溪沙>苏轼》

  沈鹏(1931年—2023年)

  136×68cm

  镜心·水墨纸本

  款识:沈鹏诗书

  印文:沈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王湾》

  张海(1941年—)

  136×68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丁酉年夏张海

  印文:启予手 功在禹下

  《<秋夜山中赠别友人>施肩吾》

  张海(1941年—)

  136×68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友石斋主张海

  印文:张海之印

  《<和圣俞百花洲二首其一>欧阳修》

  周慧珺(1939年—2021年)

  104×33cm

  托片·水墨纸本

  款识:周慧珺

  印文:周慧珺

  仰视碧天际,俯瞰绿水滨。

  寥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兰亭诗>王羲之》

  李铎(1930年—2020年)

  136×68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李铎

  印文:李铎之印

  《有龙则灵》

  苏士澍(1949年—)

  69×69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苏士澍书

  印文:天池苏氏士澍 福寿无量

  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

  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

  《<醉后>王绩》

  苏士澍(1949年—)

  136×68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苏士澍书

  印文:天池苏士澍印 味静草堂

  《<登鹳雀楼>王之涣》

  苏士澍(1949年—)

  136×68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苏士澍

  印文:苏士澍印 味静草堂

  《<春夜喜雨>杜甫》

  苏士澍(1949年—)

  136×68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苏士澍敬録

  印文:苏士澍印 味静草堂 福寿无量

  尔来中酒起常迟,卧看南山改旧诗。

  开户日高春寂寂,数声啼鸟上花枝。

  《<晏起>韦庄》

  王镛(1948年—)

  136×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辛卯夏日于寸耕堂之王镛

  印文:wy 王镛鼎堂

  大雪洒天表,孤峰入云端。

  何人向渔艇,拥褐对巑岏。

  《<范宽雪中孤峰>文同》

  王镛(1948年—)

  136×34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辛卯夏日于龙书上王镛

  印文:wy 王镛鼎堂

  献之等再拜:不审海盐诸舍上下动静,比复常忧之。姊告无他事。

  崇虚刘道士鹅群并复归也。献之等当须向彼谢之。献之等再拜。

  《<鹅群帖>王献之》

  魏启后(1920年—2009年)

  136×69cm

  镜心·水墨纸本

  款识:甲申年秋启后

  印文:魏氏 启后

  《<桃源行>王维》

  管峻(1964年—)

  136×34cm*6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岁次庚寅深秋管峻于金陵

  印文:管峻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

  《<题画梅>徐渭》

  张旭光(1955年—)

  136×68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张旭光书

  印文:张旭光印

  《<题画>李唐》

  张旭光(1955年—)

  136×68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张旭光

  印文:张旭光印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杜牧》

  李刚田(1946年—)

  138×69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李刚田

  印文:李刚田印

  《<竹石>郑燮》

  李刚田(1946年—)

  138×69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李刚田

  印文:李刚田印

  《<踏莎行>秦观》

  龙开胜(1969年—)

  138×69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癸卯之夏于北京龙开胜书

  印文:龙氏 开胜之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龙开胜(1969年—)

  138×69cm

  软片·水墨纸本

  款识:癸卯夏雨北梅草堂龙开胜书

  印文:龙氏 开胜之印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王维》

  聂成文(1946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8×69cm

  款识:聂成文

  印文:聂成文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聂成文(1946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8×69cm

  款识:聂成文

  印文:聂成文

  《<题天柱山图>丁鹤年》

  刘洪彪(1954年—)

  软片·水墨纸本136×68cm

  款识:刘洪彪

  印文:刘洪彪印

  积学储宝

  《积学储宝》

  刘洪彪(1954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34cm

  款识:壬寅立夏于北京刘洪彪

  印文:刘洪彪印逆坂斋

  《心清闻妙香》

  刘洪彪(1954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34cm

  款识:壬寅立夏刘洪彪

  印文:刘洪彪印逆坂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王维》

  刘洪彪(1954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34cm

  款识:己亥秋刘洪彪

  印文:刘洪彪印逆坂斋

  《<自嘲>鲁迅》

  吴为山(1954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34cm*2

  款识:吴为山书于中国美术馆

  印文:吴为山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苏轼》

  吴为山(1954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34cm*2

  款识:壬寅之秋吴为山书

  印文:吴为山

  《书法对联》

  吴为山(1954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34cm*2

  款识:吴为山撰并书

  印文:吴为山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

  毛国典(1963年—)

  软片·水墨纸本136×68cm

  款识:岁在乙未年冬月毛国典书

  印文:毛国典印

  《<题西林壁杨万里>苏轼》

  毛国典(1963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岁在乙未年夏月毛国典书于洪都

  印文:毛国典印

  《<望岳>杜甫》

  毛国典(1963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辛卯年春毛国典

  印文:毛国典印

  《<忆江南>白居易》

  叶培贵(1968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培贵

  印文:叶培贵印

  《<送贺宾客归越>李白》

  申万胜(1946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8×69cm

  款识:申万胜

  印文:申万胜印

  《<江雪>柳宗元》

  申万胜(1946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8×69cm

  款识:万胜

  印文:申万胜印

  《<盆池>杜牧》

  张继(1963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张继于北京

  印文:张继之鈢四融斋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黄檗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

  《<瀑布联句>李忱》

  张继(1963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张继书于京华

  印文:张继之鈢四融斋

  《<兰竹图>郑燮》

  张继(1963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张继书于京华

  印文:张继之鈢四融斋

  《<爱种古梅临浅渚 削平修竹看青山>柳公权》

  何应辉(1946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34cm*2

  款识:己丑之冬大雪日应辉书于锦里

  印文:何应辉印

  《<海为龙世界 云是鹤家乡>齐白石》

  何应辉(1946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34cm*2

  款识:庚子春末应辉于成都

  印文:何应辉印

  《书法对联》

  何应辉(1946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34cm*2

  款识:戊戌芒种之后应辉书

  印文:何应辉印

  《<早秋三首·其一>许浑》

  张建会(1960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张建会书于毅成草堂

  印文:张建会 毅成草堂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孟浩然》

  张建会(1960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张建会书于清和轩

  印文:张建会 毅成草堂

  《<出石门>骆宾王》

  张建会(1960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张建会书于清和轩

  印文:张建会 毅成草堂

  《<淮上喜会梁川故友>韦应物》

  林涛(1966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34cm

  款识:己丑林涛书

  印文:林涛印信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

  刘金凯(1963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8×69cm

  款识:望山堂刘金凯书

  印文:金凯印鈢

  《书法》

  刘金凯(1963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8×69cm

  款识:望山堂刘金凯书

  印文:金凯印鈢

  好事开三径,栽花满一园。

  前头平俯水,里面曲通村。

  自有鸠夫妇,仍多竹子孙。

  醉归迷去路,题作小桃源。

  《<小桃源>白玉蟾》

  吴东民(1956年—)

  托片·水墨纸本

  136×70cm

  款识:乙末冬月东民

  印文:吴东民印

  《<惜春>韩偓》

  沃兴华(1955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兴华

  印文:兴华之印

  《<云中白鹤游超旷 石上青松处洁清>李西贵》

  方放(1968年—)

  软片·水墨纸本

  126×23cm*2

  款识:好云楼方放书

  印文:方放信印 观云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人间福满门>林大钦》

  方放(1968年—)

  软片·水墨纸本

  126×23cm*2

  款识:好云楼方放书

  印文:方放印信 观云

  《<碧涧生潮朝至暮 青山如画古犹今>朱熹》

  方放(1968年—)

  软片·水墨纸本

  126×23cm*2

  款识:好云楼方放书

  印文:方放印信 观云

  《<早发白帝城>李白》

  杨再春(1943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杨再春

  印文:杨再春印 墨人

  《<社日>王驾》

  杨再春(1943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杨再春

  印文:杨再春印 墨人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杨再春(1943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68cm

  款识:杨再春

  印文:杨再春印 墨人

  《<登高望远 倚树听泉>田英章》

  田英章(1950年—2024年)

  软片·水墨纸本

  69×46cm

  款识:乙酉仲秋下瀚客于兰州田英章

  印文:田英章印存卿

  《<远山有时显 杏日无可追>洪厚甜》

  洪厚甜(1963年—)

  软片·水墨纸本

  136×34cm*2

  款识:西蜀厚甜

  印文:厚甜印鈢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发送邮箱:918825737@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标签
献礼中戏建院75周年,校友伍宇娟艺术展盛大开幕
《美在中国》书法艺术构建全球文明对话的东方语法
艺术个案研究 | 钟国富:“艺术与生命”
艺术个案研究 |一山:“创艺融科路” | 2025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yishubao.net.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918825737@qq.com  -  合作QQ: 336787430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