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个案研究 | 承强:“油彩舞星河” | 2025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镜像,始终以感性形式编码着个体与时代的双重记忆。在全球化与数字技术重塑文化生态的当下,艺术创作已突破地域与媒介的藩篱,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活性载体。本研究以艺术家个案为棱镜,旨在穿透作品表层的形式美学,探求其背后交织的文化基因、心理图式与社会能量场。
传统艺术史研究常受限于风格演进线性叙事或天才论范式,易将艺术家简化为艺术运动的时间注脚。本课题则尝试构建“微观—中观—宏观”的三维研究模型:通过视觉符号的考古学解构(微观),还原个体创作系统的生成密码;借助跨地域艺术家社群的比较研究(中观),定位个案在文化迁徙中的坐标位移;最终连接后殖民理论、媒介生态学等视角(宏观),揭示艺术实践如何作为社会变革的隐形推手。方法论上,除图像志分析与档案梳理外,更引入数字人文工具进行创作母题的语义网络建模,并采用参与式民族志深入艺术家工作室,捕捉未被文本化的创作现场逻辑。
此研究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填补某艺术家系统性研究的空白,更试图回应当代艺术研究的范式危机——当NFT艺术颠覆物质性、AI创作挑战作者主体性时,个案研究如何超越传记式书写,成为解码文化转型的密匙?我们期待这项研究能为艺术社会学提供新的分析单元,同时启示文化机构构建更具生态性的艺术评价体系。
全文将以“创作语言的重构—文化身份的协商—社会介入的路径”为线索,在流动的现代性语境中,展开一场关于艺术主体性如何在不同权力场域中自我重塑的思想实验。这既是对个体艺术生命的深度凝视,亦是对艺术何为的当代诘问。
承强,1961年生,江苏宜兴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吴冠中艺术馆馆长,无锡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宜兴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导师,上海交通大学江南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东方抽象绘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复评监审委员会委员。
东方意象与抽象的交响 ——我看承强绘画
许德民
对任何一个画家来说,定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每个艺术家都在自觉和不自觉地定位:有学术定位、是传统艺术还是现代或当代艺术;有风格定位:是写实、写意还是抽象;有种类定位,是油画、水墨、还是雕塑、装置。承强的定位在学术上,是现代的、当代的,在风格上,是从写意意象靠拢抽象,在画种定位他比较游离,因为他油彩、水墨、综合材料绘画,跨度很大。归纳:承强的定位是一个具有突破、创新意识的东方意象主义的代表性画家。
什么是东方意象主义?人类的艺术如果要分成两类,就是具象和抽象,如果要分成三类,就是具象、意象和抽象,意象是居于具象和抽象之间,似与不似之间的半抽象,承强的泼彩大写意,正是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保留了自然主义抽象的自由特征,神似山水而非山水,是一个将时间和空间混淆的热情洋溢的无限空间,是宇宙华彩的片断和回眸。
东方意象主义绘画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吴大羽、赵无极、朱德群和吴冠中,他们师徒四人,开辟了东方意象主义乃至东方抽象主义的艺术生态,成为中国意象文化、抽象文化的引领者,而他们中有两位,为师的吴大羽和吴冠中,都是出自宜兴,宜兴不仅是中国陶都,也是盛产艺术大师的风水宝地。承强在这块土地上,学艺从艺四十多年,拜访名师,传承经典。他和吴冠中大师交往密切,虽非吴冠中的入室弟子,却视吴冠中大师为精神导师,耳提面命,格局和功力具增,并深得大师信任,才得以授权创建吴冠中艺术馆,垒起中国意象主义、抽象主义的桥头堡。而承强也在对大师的尊崇中,潜移默化,成为大师艺术精神的追随者。但是,这种追随是灵魂的追随而非是艺术风格的模仿,承强的油彩意象抽象绘画,和四位大师的作品毫无门第之相,独辟蹊径,自成一体。但处处可见吴大羽的色彩浓郁、舒卷自如;赵无极的大开大合、光感韵律;朱德群的行云流水、挥洒与细腻,吴冠中的匠心独到,笔笔傲骨。在大师们的精神加持下,承强的底气如同宜兴善卷洞的钟乳石,击水成玉,一滴永恒。
审美是主观的,天花乱坠之时,也可能是漏洞百出之际。而价值标准是客观的,价值标准必须有严格的规范。对比抽象艺术的价值标准,来透视承强的作品: 首先是原创性:风格、图式、符号、观念、技术和细节,有无神来之笔。有无对前人的超越。他的“宇宙山水”在图式与风格上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上天下地的固有模式,而是四面出击,八方审美,改变了以地球为重心的创作图式,进入到宇宙境界的失重状态来完成风格的塑造。
其次是审美,视觉的冲击力和画面的美感,以及在色彩、构成、点线面、细节、肌理、意境和观念的个性。承强的油彩意象、抽象绘画,色彩上可以浓墨重彩,也可以云清风淡,转换自如。可以美如少女踩浪,也可以雄浑如武士力拔千钧。偶发性的精彩细节俯拾皆是,审美既有曲径通幽的密集轰炸,也有豁然开朗的乾坤挪移,气势恢弘,充满着东方意象主义的精气神。
第三是技术性,是常规技术还是独创技术,是有相当的技术难度还是有独门绝技,这对艺术创作都是生死攸关的密室逃脱。承强使用的艺术兵家的独门绝技,就是偶发性技术,但是,简单的偶发是人人皆能做到的初级技术,必须在概率上做文章,增加概率的难度,让简单偶发变成复杂偶发,让复杂偶发唤醒神来之笔,变成可遇而不可求的杰作。承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
第四是中国元素,承强的画展标题“大象无形”源自老子的道德经,也是中国意象、抽象文化的精髓,超越现象、超越时空,追求永恒。大千世界看不见却处处存在的“道”,“道可道,非常道,”,大道至简,道法自然。无论是图式风格,还是审美与技术,满屏皆是满满的中国元素和东方情结。
第五是人文意境。承强的画通过画面营造出高古雄浑、深远空灵的意境,追求一种自然而然、无为而治的境界,让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能够受到超越画面本身的情感和精神内涵,折射出中国文化特有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生命意识和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怀。 第六是艺术家资历,承强从艺术四十余年,无论是参展、获奖、个展、舆论与公众影响力,都是硕果累累,誉满江南。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