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顶部通栏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艺术报 > 书画 > 正文
《辉光日新》— 中国美术的美学精神 · 赵明 2025
2025-08-20 09:58    网络
0

  赵明,青海省海东市人,1966年3月生,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库入技艺传承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青海省美协会员、青海省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青海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加工技术专业产业导师、西安中国画院青海分院副院长、青海钰石头艺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1994年至2005年期间,赵明先后在民和县玉器工美厂、青海省工艺美术厂以及河南省镇坪县玉器厂担任雕刻师。在这十一年间,他的作品在省市级评审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凭借着独特设计和高超制作技艺,他如今已成为昆仑派玉雕行业的领军人物,并享有较高声望。

  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赵明在传统雕刻技法的基础上,成功地将素描、雕塑、写实等现代艺术表现技法融入传统雕刻之中。这使得他雕刻出的各类器物具有极强的立体感和美感,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标准,也形成了他独有的艺术风格。

  为了提升自己的技艺水平,赵明专程前往扬州、揭阳、四会、镇坪县等雕刻工艺单位进行交流学习。在从事雕刻的三十多年里,他先后取得了诸多荣誉。2014年,他被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青海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授予青海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19年,他被人社部授予中国传统手工艺大师称号;2021年,他被授予高级玉雕技艺传承人称号。此外,他还获得了许多奖项。1997年,他参与制作了《龙图腾》,该作品源源不断地汲取三江之水,水是自然生命之源为根本。他还参与制作了作为澳门回归礼品的《三江源》,并设计雕刻了《保护三江源》,最终获得了全国天工奖的优秀奖。

  为了展现高原牦牛的雄风倔强,气势非凡,势不可挡,勇猛雄健的青藏高原精神,宣传青海省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所取得的成果,歌颂江源和谐、民族团结进步,以及体现新时代人民的精神风貌,赵明通过三十多年来的美术创作与雕刻技艺的探索,结合自身的美术技艺水平,创作出了青藏高原生态特色牦牛文化系列书画作品。特别是《三牛图》,展示了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砥砺前行,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同时,也生动体现了总书记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三牛”精神,意味深长。

  泥土的高贵

  一读赵铭先生的画

  杨志鹏

  我不熟悉赵铭先生,但当我第一次读到赵先生的画作时,被整个画面所体现出的力量所吸引。这些画作,无一不是以草原牦牛作为主角的,无论是一头牦牛,还是一群牦牛,都活灵活现的出现在画面的主要位置,整体画面因牦牛的奔跑而充满了动感似乎远处的雪山也在跃跃欲试,为脚下的大地而歌。这些意境深远的笔墨,无论是简单的线条,亦或是变化万千的水墨,都透出力量的美学。

  我在青海高原生活过十二年几乎走遍了青海所有的县,这次之所以有缘读到赵先生的画作,是因为我的战友同为画家故乡民和的范明祥先生的介绍。尽管我不是地道的青海人,但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对青海高原的雪山草地、戈壁大漠,有过切身的体验。牦牛在牧人的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但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牛奶和肉食,而且关键时刻可以为牧人承当运载工具。牦牛在大多数时候是温顺的,在草原上吃草或者行走,它们的脚步平稳而悠闲,像阅尽沧桑而又洞察世界的老者,慢悠悠的在时光的岁月里散步。可是一旦它们被激怒,或者关键时刻的奔跑,它们就会瞬间表现出石破天惊的力量,勇往直前势不可挡。赵铭先生的画作,正是捕捉了牦牛爆发力量的动感神态,加以艺术化的创作,使他的画呈现出少有的力量的美学价值。

  中国画有表现静的传统,山水情怀的抒发,给传统的中国画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因此,动在中国画中的表现并不突出,以老虎、雄鹰等飞禽猛兽为题材的画中,动的力量在于表现主角的勇猛、灵巧,而赵铭先生的画,继承了中国画的美学传统,他的笔墨以黑白两色为主调,因此,他在动中表现了力量的平衡这种力的平衡,和中国画的传统是一致的,体现出动与静的和谐统一。当一个创作者的心境,与天地山水融合,受到自然大美的即使他的笔下千军万马在奔腾,留给观者的感受却是平静感召,的,处在万里无云万里天的审美经验中。

  当我们纵观赵铭先生的整个创作,就会找到他画中力量的来源。他在很长时间里,是一位雕刻艺术家,他用手中的刻刀,将各种材质化为神奇的艺术品。雕刻艺术的创作,除了作者有观察材质、发现埋藏在材质里的审美元素的功力,手中刻刀的功夫更是雕刻艺术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刀上的功夫,再高妙的发现也无法将其之美呈现出来。如果看过或者了解了赵铭先生的雕刻艺术作品,就找到了他画作中力量的来源,他将刻刀上的功夫转移到了水墨画创作之中,正如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相通的一样,力透纸背不是用力,而是力量的神韵渗透于不同的创作材质中,从而显现出同样的美学神韵。

  一切艺术创作,来自于泥土的芬芳,无论是赵铭先生前期的雕刻艺术创作,还是正在进行着的水墨画创作,无不扎根泥土,扎根于青藏高原的雪山大地,所以,他的创作之路,再一次证明了泥土的高贵,人类的一切精神源泉来自于脚下的土地。正如赵铭先生所言,他是玩泥巴长大的,我们由此可以说,他的艺术创作始于玩泥巴的童年。他笔下的创作成果,就是大地的馈赠。祝赵铭先生的艺术创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2023年11月27日于青岛

责任编辑:罗明忠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发送邮箱:918825737@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标签
《辉光日新》— 中国美术的美学精神 · 周继连 202
《辉光日新》— 中国美术的美学精神 · 赵明 2025
《辉光日新》— 中国美术的美学精神 · 石大法 202
《辉光日新》— 中国美术的美学精神 · 成立中 202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yishubao.net.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918825737@qq.com  -  合作QQ: 336787430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