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林,男,甘肃崇信人,高级教师,业余创作。现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平凉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油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美术院甘肃分院理事、民盟崇信县委第二届委员、政协崇信县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获第二届龙泉文艺奖、第六届崆崆文艺奖、平凉市优秀文艺作品奖、甘肃省书法美术、工艺美术作品展二等奖、第二届‘陇原风华’甘肃省美术获奖作品展优秀奖,个人获平凉市优秀文艺志愿者等。作品散见于《平凉日报》《甘肃日报》及一些网络平台,本人油画创作视频见于2019年4月15日cctv1中华民族栏目播出的大型人文纪录片《古道崇信》。部分作品被纪念馆、企业及个人收藏。
乡土情怀 画意人生
-----画家李仲林油画作品赏析
闫小杰
潜心油画创作的平凉本土画家李仲林先生,数十年如一日,行走崇信山山水水、乡村阡陌,怀揣满腔乡土情怀,且行且画,以自己油画艺术的形式,画山水景致、画古树名木、画历史遗迹、画民俗风情、画人间烟火、画英雄人物、画时代变迁,画出了自己诗情画意的人生,更画出了他工作生活的这块沃土的大美之境和万千风情。古风新韵、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文明创建等,一切皆在他的画笔之下,绵延成芮鞫大地,一副悠长曼妙的纯美画卷。走进他的一幅幅油画中,便走进芮鞫大地的前世今生,走进人间美好的风情。
在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中实现了作品的高远境界。李仲林先生是一个油画艺术的虔诚信徒,是一个靠勤奋执着潜心习艺达到较高艺术素养之人。他的职业是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每一个周末和寒暑假,他基本都是到乡间野外写生,炎炎烈日炽烤的暑假,他戴着一顶草帽,在古树下在麦田里,在深山沟壑,在村庄田野,涂涂抹抹。寒假期间,他在寒风刺骨里,寻访民俗场景、乡情村韵。一幅幅作品,就这样问世诞生,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好评。
欣赏评析一幅油画作品,要从一幅作品的构图、明暗关系、色彩关系、透视关系、笔触、节奏以及他的精神向度去领略。纵观李仲林先生近年来的画作,无论在艺术价值上还是在题材选取和精神向度上,都给人一种美的震撼。
他的油画作品,视觉效果冲击力比较强,都是北方熟悉的乡村、民俗生活和烟火人间的场景,总给人一种浓浓的乡土情怀;在构图上,他在点线面和黑白灰的结构关系上,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生活的节奏和趣味情怀及美学向度。
油画创作中,色调应该是油画的灵魂,如果一幅油画没有形成一种色基调,没有和谐统一且富于变化的色块组合,这幅油画作品,一定是失败的。观赏李仲林油画作品,无论他画山水或人物,画大的场景或小的静物,都能通过娴熟的调色和笔触表现技法,在画布上表现出色彩的逼真效果,达到色块与色块搭配的和谐统一,形成了美的色调。无论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都很好的体现出某种色彩倾向内的丰富变化,达到微妙细腻的画面效果。他在色彩关系的处理上,把握得很有意境,无论色调典雅还是明快,以及冷暖色的对比上,都做到了很好的处理。
一幅成功的油画作品一定有好的构图特色。他的作品,恰到好处的构图、干净简约的背景、准确的造型、主图位置的布设,使得他的油画作品淳朴美好。
国画是笔墨艺术,讲求气韵和意趣,油画则不然,油画偏重的是造型和色彩表现。从文化底蕴和美学境界上来看,李先生在对油画作品的潜心创作中,可以看到,他的造型能力和色调功底比较丰厚,从每一幅作品中,可以感受到较高的色彩应用能力。
他画白菜《久积百财》,他画柿子《事事如意》以及其他静物,能够很好的处理不同物体的深度关系,对光泽、质感、形式和颜色等影响因素能够综合掌握、统筹协调。在人物油画的技法上,通过赏观《保至善》等人物画作,可以看到,他更注重表情和肢体语言、情感和画意的表达、场景的营造布设和辅助环境的动感效果,能在细致的刻画中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在乡土题材的潜心创作中,做到了一个本土画家的文化担当。李仲林先生的油画作品,绝大部分是属于乡土题材,也正是他潜心本土文化历史的描绘,成就了一位陇上小有名气的画家。他画他生活工作的崇信山水和风土人情,画崇信的前世今生,画崇信的神奇古木,画乡土人物,画历史也画当下。龙泉山寺、五龙圣境,唐帽山的巍峨和苍茫林海,以及美丽村庄,他都画遍了。他所画的乡土题材的作品,多采用由十九世纪末的现代直接画法,用笔轻松流畅、挥洒自如、色调明快,准确的色彩关系给人写实的感觉。当然他在画意中,也常常创新变化,在一些山水风光和田园景象的画中,能够看到一种后印象派的画意,采用沉稳的平行构图和大胆生动的笔触,静中带动的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业余时间,他深入乡村、厂矿企业,用画笔留下了崇信山山水水,崇信乡村美景以及产业发展的场景。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紧扣乡村发展主题,以当下乡村振兴为背景,画崇信如火如荼发展的红牛产业、苹果产业、蔬菜产业,画闻名全国的华夏古槐王,画赵湾古韵,画西刘绿韵,画后河沟的森林秘境。用绘画的方式,默默无闻的宣传着崇信大地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和人文气象。
注:2019年上CCTV1中华民族栏目的作品《崇信古城》
在挖掘历史文化题材的创作中,绵延了芮鞫文脉、彰显了崇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李仲林先生是一个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情怀的人,也是一个有责任担当的画家。他用他的画作境界来升华这块土地上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他画的《崇信古城》,是经过认真挖掘崇信历史之后,对崇信中唐时期当时武康郡王李元谅时代的人们生产生活和民俗进行反观之后创作的,以宏大的崇信古城场景,展示出了300余人在古城崇信街巷的芸芸众生之象。油画《崇信古城》在中央电视台制作播放的《古道崇信》电视片中频频亮相,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以历史文化情怀,展示了崇信的发展变迁,彰显崇信文化底蕴,把唐代时期一个繁荣的崇信景象再现给世人,让我们在欣赏一副画作中,走进了历史深处,走进了千年前的岁月。他画崇信非物质文化遗产点灯背猴,把那个热闹欢喜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活灵活现的在画面上展示。他画公刘故里的遗存遗迹,把农耕文明的一些历史片段,用油画作品不断复原留住。他画百年弦子腔演唱场景,画山梁走唱、画顶灯说唱,也画山村遗存的老房子、老窑洞等。
他画崇信红色沃土上早期革命年代那些典型人物及历史场景。通过深入挖掘整理崇信革命年代的历史资料和民间走访,他画的《革命烈士保至善》,再现了崇信早初共产党员为国为民的形象。他的作品《六盘山上高峰》,把伟人毛泽东以及当时红军长征在六盘山上的气势,画得入木三分,让人肃然起敬。
在高远的艺术境界中,让油画艺术与乡情村韵相互渗透,让生活的艺术和艺术的生活相得益彰。他凭借自己扎实的美学功底,以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经常在美丽乡村,给村庄墙面和旅游村画一些宣传画。他画传统的《二十四孝图》,创作一些民俗历史故事画,创作画出了《公刘教穑》《康王凯旋》《保至善去兰州》等。以教化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少年儿童,让人们在乡间村野的一幅幅画作中,寓教于乐,得到艺术和思想的启迪。
他常常奔走田间地头,画丰收景象,画播种场景,画一块麦田或一抹花海,画生态环境的优美,画乡村新的气象。在他的一幅幅油画中,让我们走进乡村大地的深处,嗅到清新的泥土气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守望住了浓浓的乡愁。
在艺术的潜心修行中,升华了自我人生价值。工作生活中的李仲林先生,是一个低调之人,他总是默默的工作着,悄悄的创作着一幅幅作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平淡,以一颗艺术之心,在油画艺术中修行,在生活和社会的每一个场景中深入。他崇尚做人与从艺的统一,在工作和生活中,他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在从艺中,他精益求精,力求达到较高境界,我们也从他的一幅幅油画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写实的手段,彰显实实在在的的艺术之美、生活之美、文化之美和历史之美,深受社会的高度赞誉。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潜心在黄土地上修行的画家,一定会以自己的艺术情怀和艺术触角,更好的展现这块土地上的厚重和大美,一定会在艺术的天地中,让自己的人生境界和精神向度在诗情画意中更好的升华。
责任编辑:罗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