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顶部通栏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艺术报 > 书画 > 正文
《辉光日新》— 中国美术的美学精神 · 马建初 2025
2025-09-09 16:57    网络
0

  马建初,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教授,首任院长,名誉院长。

  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美展。

  出版有:

  《中国当代美术家精品集·马建初》;《当代画坛六人之约》;《中国中青年美术家作品集》;《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优秀书画艺术工作者——马建初油画作品选》;(2011年《艺术市场》权威推荐:具有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艺术家 油画卷);(《中华名家书画》:油画名家:马建初)。《文艺研究》《美术》《美术研究》《艺术市场》等国家艺术核心期刊刊发图文专版予以推介。

  中央电视台1997年播出专题片:“他从大巴山走来—马建初的油画艺术”。

  心灵与大山的交响(摘录)

  林木

  读油画家马建初的大山风景画,有着一望而知的中国自身民族艺术的亲切感,一种与矫揉造作之风迥异的可贵的质朴与清新。

  这缘于他平易朴直的秉性和他情感的真诚与炽烈。

  马建初在大多数时候,直接把大山看成了人。“人在大山中只是一个点缀,在我的感觉中逐渐变小直至消失。与自然相比,人的一切太微不足道了。人,连同江河、村舍、田畴,都被大山吐纳,都被大山卷入回肠荡气的韵致,化成大山里的斑斑驳驳。”这样,马建初就非常情感地、因而也十分艺术地把自己对大山和山民的深沉情感有机和谐地统一在对山的表现上。亦如他说,“看山看出了名堂,握笔的手便有了些感觉。人即山,山即人,我把对山的种种情愫,统统注入大山的躯壳中”。

  《野花野草》110x80cm

  《逝去的岁月》80x60cm

  把大山当成活生生的山民来看待,便使得大山充溢着勃勃生气。此时的大巴山,那随时回响着高亢嘹亮的巴山山歌和“背老二”尖锐激越的叫山号子不绝回音的大巴山,真像一首首宏伟壮丽、崇高而神圣的雄浑交响曲。那参差起伏连绵不尽的伟大山体也真与这雄浑的音乐、铿锵的节奏与奔腾的旋律相应和,随时在奔涌、在旋动、在飞升。大巴山在马建初的笔下活了起来,人的情感和山的旋动在绘画语言的形式表现中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形成艺术形式中又一意味的天人合一。而这节奏与旋律在马建初的笔下又往往呈圆与弧线的运动轨迹,那圆的山头、弧形的小径、群山的流转、小河的曲折,种种自然的形象在马建初笔下演化为各种曲线,变奏成波浪的旋律,在大自然中或庄严或轻快或激荡或舒缓地流淌。这种自然地应和着中国古代哲学意味圆转无定、无始无终的“阴阳鱼”般圆的节律给马建初的风景又不知不觉地罩上一层浓郁的东方神韵。这位大山的儿子把他对大山的亲切而独特的情绪体验与中国文化的哲理体悟巧妙地转化为以视觉形式表现出的独特音乐。……同时我们还可看到,在创造这种海涛般的运动和强烈的旋律中,马建初的运笔也突破了西方古典油画纯粹造型的辅助功能,而在“骨法用笔”的“笔”的自身表现性上着意发挥。我们在他的油画风景的运笔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强化着旋律与节奏感的句研点画,那些或宽或窄,或缓或速,或飞动横扫,或顿断跳跃,极富灵动变幻之能事的中国画行、草般的运笔,不仅使其以有力而清晰笔触增加画面的节律与动势,更使画家的个人情绪、气质获得了富于表现性的物化载体。

  《春水》80x60cm

  《春风》80x60cm

  如果说马建初的风景画因那种从内涵、造型到运笔都以其强烈的东方神韵而取胜的话,那么,作为一种色彩的艺术,马建初也敢于打破源自西方的油画色彩正宗的迷信。他的风景色彩虽然不乏再现性因素,但无疑又渗入分明的东方式主观的意味。……正是这种对现实的距离和超越,给马建初的巴山风景罩上了一层抒情诗般的情感的神采。……抒情的色彩、表现性的运笔应和着音乐般的结构与造型,使马建初的巴山风景画以其独特的中国气派卓然特立于画坛。

  “画如其人”,马建初,这位大山的儿子,以他全部的生活和激情,在巴山风景画的独特表现中弹奏出的,正是那首永远也没有穷尽的心灵与大山的交响。

  原载《文艺研究》

  《冬水田》110x80cm

  《老房子》80x60cm

  《山里的秋天》80x60cm

  《春天的山林》80x60cm

  《一路花香》80x60cm

  《山上的云》110x80cm

  《早上的太阳》80x60cm

  《屋后的堰塘》80x60cm

  《逆光》80x60cm

  《春天的歌》80x60cm

  《秋雾》80x60cm

  《阳光下的笑声》110x80cm

  《高山上的白云》80x60cm

  《春天的山野》110x80cm

  《春野》80x60cm

  《阳光下的银杏树》80x60cm

  《山林之歌》80x60cm

  《田坎边的野花》80x60cm

  《秋天的云雾》80x60cm

  《树之情》80x60cm

  《山风》80x60cm

  《高山上的油菜花》80x60cm

  《春雪之一》80x60cm

  《春雪之二》110x80cm

  《春雪之三》80x60cm

  《春雪之四》80x60cm

  他从大巴山走来

  ——马建初的油画艺术

  王小虎/文

  马建初教授是位生长在巴渝大地的画家。童年时代因父母的历史原因备受歧视,文革中又遭受抄家丧家之苦。绝望中,十几岁的他拿起画笔与两个同龄人来到大巴山的深山老林,一呆就是八年零四个月。同去的两个同伴未能经受住艰苦恶劣的生存环境而先后自杀,唯有他在艺术的滋润中活了下来。而今,他用画笔唱出大巴山的阳光和生命之歌,呈现给我们的是充满阳光、充满生气、发散着生命芬芳的多姿多彩的世界!

  多年来,他一次次走进大山,去俯瞰如海群山的浩渺和奔涌,去抚摸山溪的清灵与欢腾。他迷恋深山中的枯树青藤和阳光雨露,沉醉山间的田畴阡陌和农舍炊烟。他钟情大自然,敬畏大自然,真正体会到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生命观。他追溯中国传统艺术,在古代大师的山水画卷中研读中国气韵和生命精神;他专注于黄宾虹,体会其层层叠叠错综复杂的笔墨中蕴含的浑厚华滋的艺术特质,体会源于写生源于大自然的山川构成。他走出国门,徜徉于西方各大美术馆博物馆,在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画家的光于色中找寻提炼自然美感形式的主观性,感受凡高的生命激情;在莫奈的巨幅《睡莲》中咀嚼由斑驳迷离的色层体现出来的恍兮惚兮的自然神韵,探究其中国书法式的色线所编织出的光与色的生命气息,品味由自然到艺术的精神涅槃……

  马建初教授沿着西方大师莫奈、梵高的路径,结合东方民族情韵,在中华民族丰厚的传统土壤上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语言,创造出富有时代精神风貌、民族地域色彩和鲜明个性特色的艺术作品。在丧失民族自信、鄙视优良传统、盲目追求‘刺激’的艺术境域下,他坚守住了精神和品质,用色彩直取大自然的精神和魂魄。纵观当今油画界,他的作品卓然超群,特别是风景画独步当代。其色彩直冲视觉,表现出浪漫主义情感和鲜活的律动。

  我国著名油画大家罗尔纯先生认为,“马建初教授在中西文化交汇的国际大视野中,扎根大巴山这片沃土,坚持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吸纳西方绘画中的光色因素,用中国的方式书写错杂交叉的色线,营造出诗意的旋律和生动的气韵,抒写出大自然里那种种‘圆和’的生命意象。”

  他会越画越好。

责任编辑:罗明忠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发送邮箱:918825737@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标签
《辉光日新》— 中国美术的美学精神 · 李海勇2025
《辉光日新》— 中国美术的美学精神 · 马建初 202
《辉光日新》— 中国美术的美学精神 · 邓治平 202
《辉光日新》— 中国美术的美学精神 ·王勇 2025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yishubao.net.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918825737@qq.com  -  合作QQ: 336787430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