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旅英青年声乐艺术家翁子卿在伦敦玉书茶社举办跨文化音乐会《月之回响》。演出以茶为线索、以月为意象,通过古筝、钢琴与人声的融合,呈现茶道与音乐在同一时空下的对话,探索声与香交织的艺术体验。

位于伦敦市中心的玉书茶社被布置成极富东方意境的沉浸式艺术空间。观众脱鞋席地而坐,围绕茶席,在柔和灯光与淡淡茶香中等待音乐的开启。翁子卿以“品茶的节奏”构建整场演出结构:先浓后淡、由香入韵。茶不只是氛围,更是音乐的时间逻辑:每一段旋律都对应着茶的味觉层次。她提出“不可替代性”的理念——每盏茶的回甘都不可复制,每一次演唱也只属于当下。音乐以呼吸的流动为节奏,构成一个声与香同频的共感空间。

整场音乐会在曲目编排上以茶为线索——初香、浓韵、回甘。音乐从爵士名曲《Fly Me to the Moon》启幕,以古筝开场,随后钢琴与人声依次加入,形成东西方乐器与人声的层次交织。翁子卿以慵懒而精准的节奏处理旋律,将爵士的不确定性与茶初入口的清亮相映成趣。随后,《相思遥》转入浓郁的东方情绪,戏腔的咬字与转音让作品瞬间有了力度与厚度,歌声如茶香击中味蕾般惊艳。她以声音的起伏与呼吸的控制,塑造情绪层次,观众即便听不懂中文,也能感受到“相思”的含蓄与热烈。

中段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成为整场的情感缓冲。她以温柔而有支撑的混声营造出柔光般的质感,音色温润,节奏从容,细腻的气息控制让经典旋律焕发新的浪漫气息。这一段恰似茶的品味过程——从香气转向回甘,温柔、含蓄,却余韵悠长。最终,《明月几时有》以诗入歌,古筝、钢琴与人声三线叠加,形成一场回环对答的声之诗。她以细腻的转音与富有层次的气息变化,呈现中国古典诗词的思乡意象,使声音与空间自然融为一体。

《月之回响》不仅是一场音乐会,更是一场关于“东方节奏”的当代表达。翁子卿以唱为核心,将茶道的节奏、戏曲的呼吸与爵士的即兴融为一体,在跨文化语境中构建出属于东方声音的独特气质。她用声音诠释“品”的过程:初香、浓韵、终回甘。古筝与钢琴铺陈出旋律背景,歌声引领情绪走向,使听觉体验如茶香般层层递进。对于伦敦观众而言,这场音乐会不仅打开了对中国声乐的理解维度,也呈现出茶文化所蕴含的哲思与温度。(文:范文江)
责任编辑:罗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