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科研项目
楚雄文化资源
在学校美育浸润中的实践应用
项目意义
国家顶层设计: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美育工作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事业。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3年12月20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从国家层面把学校美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高校美育教育: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特点,构建好美育教育体系,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好高校美术馆、图书馆等平台的重要功能,提升美育育人功能,美育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结合实际把美育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等资源融合,把高校美育教育变成“开放、包容、活的、美的”课堂、美育的实训实践基地,完善美育教育体系,熔铸中国精神,塑造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人的全面发展:美育是人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感与生俱来,美对人的情感、精神、意志有着积极的影响。高校的美育工作是建立在学生经历了基础教育之后,文化知识有一定积累,生活阅历进一步丰富,在对事物的观察力、领悟力、理解力具有一定基础之上对他们进行美的引导,这一时期的美育教育工作显得格外重要。高校的美育工作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有利于美化环境,促进身心健康,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精神面貌健康成长。
楚雄文化资源
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部,是彝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是彝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宝地,其丰富的文化资源涵盖历史遗迹、民族传统、自然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彝族文化瑰宝
(一)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是中国十大民俗节庆之一,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以盛大的篝火晚会和歌舞活动庆祝,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彝族刺绣
彝族刺绣是国家级非遗,图案多源于自然崇拜。楚雄彝族支系众多,服饰以刺绣、银饰、羊毛披毡为特色,尤以永仁赛装节“千年彝绣·世界之约”展现传统服饰的活态传承。
(三)毕摩文化
毕摩(彝族祭司)掌握古彝文、经书和祭祀仪式,其典籍《查姆》《梅葛》被称为彝族“创世史诗”,记录了宇宙观、伦理道德和医药知识。
二、历史与考古遗产
(一)东方人类故乡——元谋人遗址
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牙齿化石发现地,被誉为“人类起源探秘之地”,元谋人博物馆展示古人类活动证据。
(二)世界恐龙之乡
禄丰世界恐龙谷 :出土侏罗纪至白垩纪恐龙化石1.6万余件,包括全球最完整的“许氏禄丰龙”骨架,园区结合科普与沉浸式体验,是地质奇观与旅游IP的典范。
(三)盐业古镇
黑井古镇 :唐代至近代的盐业重镇,保留明清盐井、文庙、武家大院等建筑,见证“盐马古道”商贸历史,被称为“明清盐文化博物馆”。
石羊古镇:石羊古镇位于楚雄州大姚县,是“滇国盐都,祭孔圣地”,文物古迹多,文化多元,盐文化与儒家文化底蕴深厚。
三、自然与人文景观
(一)元谋土林
地质奇观,由流水侵蚀形成千姿百态的土柱群,与云南石林、陆良沙林并称“云南三林”,是摄影和影视取景胜地。
(二)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哀牢山绵延约400公里。它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也是元江和阿墨江的分水岭。山脉地势险峻,气候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拥有多处自然保护区,同时也留存着梯田、古村落等人文景观,极具生态与文化价值 。
(三)百草岭风景区
百草岭位于楚雄州大姚县西北,面积约15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657米,森林茂密,杜鹃花海美,立体气候明显。
(四)光禄古镇
光禄古镇位于楚雄州姚安县,是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要冲,建筑呈“坤”字形,文化底蕴深厚。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万家坝铜鼓
万家坝铜鼓1975年出土于云南楚雄万家坝古墓群,是世界上已发现最古老、原始的铜鼓。它鼓面小、胸径大,纹饰简单,铸工粗糙 ,流行于春秋至战国时期,见证着西南青铜文化的辉煌。
(二)《梅葛》与《查姆》
《梅葛》与《查姆》均为彝族长篇神话史诗。《梅葛》流传于楚雄彝族自治州,以“梅葛调”传唱,涵盖创世造物、生活婚恋等内容;《查姆》在双柏县等地流传,用彝文记录,讲述万物起源与发展,都承载着彝族历史文化。
(二)彝剧
中国彝族剧种,融合民歌、舞蹈和叙事诗,代表作《曼莫与玛若》等反映彝族生活哲学。
(三)小豹子笙
“小豹子笙”是云南双柏县大麦地镇峨足村彝族的原始民间舞蹈,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者由9到12岁的彝族男孩组成,他们身上绘满豹子花纹,头戴棕片面具,手持木棍。表演时,先在土掌房顶上起舞,模仿豹子动作。接着冲入各户人家,大呼小叫、敲敲打打,意在撵鬼驱邪。最后到庄稼地模仿人类劳作,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小豹子笙承载着彝族的文化信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陶瓷
彝族传统手工制陶历史可以追溯到3750年以前。早在3000多年前,元谋县大墩子的彝族先民们就烧制出了精美的“鸡型陶壶”,并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谷莊楚陶:传承制陶文化传统,结合新生产工艺、新设计理念发展的当代陶瓷。
团队成员及创作成果
穗穗年年 青花陶瓷绘画 60cmx60cm 陈添羽
繁花 陶瓷釉上彩绘画 50cmx50cm 陈添羽
哀牢深处1 水彩 55cmx75cm 陈玉琮
哀牢深处2 水彩 55cmx75cm 陈玉琮
彝绣-穿在身上的花 油画 60cmx180cm 邓云生
绿色的家 油画 400cmx120cm 邓云生
小蘑菇的世界1 版画 40cmx40cm 李寒竹
小蘑菇的世界2 版画 40cmx40cm 李寒竹
百鸟朝凤 布面丙烯 150cmx200cm 李永祥
父亲的日常生活 水彩 76cmx112cm 李永祥
通往山外的路 摄影 鲁之唐
莽莽哀牢 摄影 鲁之唐
喜上眉梢 综合材料 53cmx78cm 周梦娟
心语 综合材料 73cmx80cm 周梦娟
责任编辑:罗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