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顶部通栏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艺术报 > 书画 > 正文
艺术个案研究 | 尹东权:“油彩画布情” | 2025
2025-07-04 16:34    网络
0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镜像,始终以感性形式编码着个体与时代的双重记忆。在全球化与数字技术重塑文化生态的当下,艺术创作已突破地域与媒介的藩篱,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活性载体。本研究以艺术家个案为棱镜,旨在穿透作品表层的形式美学,探求其背后交织的文化基因、心理图式与社会能量场。

  传统艺术史研究常受限于风格演进线性叙事或天才论范式,易将艺术家简化为艺术运动的时间注脚。本课题则尝试构建“微观—中观—宏观”的三维研究模型:通过视觉符号的考古学解构(微观),还原个体创作系统的生成密码;借助跨地域艺术家社群的比较研究(中观),定位个案在文化迁徙中的坐标位移;最终连接后殖民理论、媒介生态学等视角(宏观),揭示艺术实践如何作为社会变革的隐形推手。方法论上,除图像志分析与档案梳理外,更引入数字人文工具进行创作母题的语义网络建模,并采用参与式民族志深入艺术家工作室,捕捉未被文本化的创作现场逻辑。

  此研究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填补某艺术家系统性研究的空白,更试图回应当代艺术研究的范式危机——当NFT艺术颠覆物质性、AI创作挑战作者主体性时,个案研究如何超越传记式书写,成为解码文化转型的密匙?我们期待这项研究能为艺术社会学提供新的分析单元,同时启示文化机构构建更具生态性的艺术评价体系。

  全文将以“创作语言的重构—文化身份的协商—社会介入的路径”为线索,在流动的现代性语境中,展开一场关于艺术主体性如何在不同权力场域中自我重塑的思想实验。这既是对个体艺术生命的深度凝视,亦是对艺术何为的当代诘问。

  尹东权,(1949.9 — ),原上海松江区少年宫美术导师,获教育部、文化部颁予“全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先进工作者”奖章和证书。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肖像画家,儿童美术教育专家,现任东权艺校校长。出版有《中外人物肖像速写——尹东权作品专集》、《速写》、《速写》(2)、《儿童绘画学步创作选》、《儿童绘画启蒙速写集》、《水笔画》等。论文《幼儿写生教学的实践与意义》、《幼儿绘画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获教育部评选一、二等奖,发表于《中国美术教育》与《香港美术教育》。油画《蓝》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上海展,为夏老作肖像选用于《夏征农文集》封面。主持并指导的《松江少年宫少儿美术作品展》应浙美教务长全山石教授邀请在浙江美术学院陈列馆(现名中国美术学院)展出(1991),之后又先后在上海美术馆(1992)、丹麦朗纳斯市图博馆(1995)、哥本哈根体育馆(1996)、朱屹瞻艺术馆(1996)、上海市青年文化活动中心(1997)、上海中国画院(1999)、上海徐汇美术馆(2012)、嘉兴美术馆(2017)等国内外举展,并曾应邀参加北欧东方文化艺术节、上海艺术博览会等艺事活动,作品多有被收藏。

  作品赏析:

  《英姿飒爽》

  《复旦附小预备生》

  《丹麦学生》

  《江南老农》

  《船民子弟》

  《陈履生先生》

  《在幸》

  《托马斯先生(意大利)》

  《少女》

  《阿梅丽(德)》

  《蓝》第十届全国美展上海展入选作品

  《孙穗芳》

  《贾宁》

  一个自已作画很有潜力的人却关注着孩子们的成长发展。东权绘画启蒙是如何引导孩子们的?请看其绘画启蒙首课的梗概吧!

  【课程导入/练习一】

  一分钟情景创作

  尹老师描述了一个场景:

  天上下起了雨,地上有一条小河,风把河水吹出了波浪,河边有一幢小房子,那是你的家。

  如果你不想画下雨天,也可以画晴天,太阳高高照,河面很平静,有几只小鸭子在河面上游。

  小朋友们,你们能将这样的情景画出来吗?

  2分钟后,将学生的作品都展示到白板上。

  【提问】您的画是怎么画出来的?

  回答一:先想要画什么,然后一个个画出来。(这位同学回答了工作流程,workflow。)

  回答二:用铅笔画出来的。(这位同学看重的是绘画的材料。)

  回答三:我是很认真地画的,用心画。(这位同学回答了学习的态度。)

  尹老师提示——太阳的光是怎么画出来的?

  尹老师示范——太阳一个圆圈,发射出来的光芒可以是短短的,也可以是长长的。

  有学生回答:是光线!

  尹老师:原来小朋友们的画,是用不同的线画出来的!

  (注:这一段的具体问答,可观看视频。)

  【本课重点】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和变化

  点是最短的线;

  线和线围起来是形状,我们也可以称它为一个面;

  面和面围起来就是体。

  我们的画是用点、线、面、体来表现这个世界的。

  尹老师示范,一支铅笔不同角度看起来的线和点的变化。

  尹老师示范,一张素描纸不同角度看起来的线和形状之间的变化。

  【课堂赏析】过往东艺学员的优秀作品

  ——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画是如何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来的。

  【案例分享】王峥桢

  中班前的暑期开始学习「东权美术启蒙」的王峥桢同学,到一年级的时候,已经画得很熟练了。也会写很多中文字。课程中对「命题」(给画取名字)的要求,使得学员有文字概括的总结和表达能力。

  【练习二】

  您可以用铅笔画出多少不同的线条(共30')

  一、介绍铅笔的B/H的描述所代表的意义。

  来自豆包的描述 ——

  素描铅笔的BH值表示铅笔芯的硬度和黑度,具体意义如下:

  • B值:代表软度和黑度,B前面的数字越大,铅笔芯越软,画出的线条越黑越粗。例如,6B铅笔的笔芯较软,适合画深色的部分,如物体的暗部、阴影等,能快速大面积地上色,表现出浓郁的黑色。

  • H值:表示硬度,H前面的数字越大,铅笔芯越硬,画出的线条颜色越浅越细。像6H铅笔,适合用于绘制精细的线条,如物体的高光部分、细节部分,或者在起稿时使用,因为它不会在纸上留下太深的痕迹,便于修改。

  • HB值:硬度和黑度适中,是比较常用的一种铅笔,适合日常书写以及素描中一些中等灰度的描绘,能兼顾线条的清晰度和一定的黑度。

  二、尹老师示范绘画线条的不同可能性—— 也是反义词的认知

  长 · 短

  粗 · 细

  快 · 慢

  深 · 浅

  曲 · 直

  悲 · 喜

  【本课重点】执笔方式

  竖执法:像写字那样的执笔,笔尖朝下。

  横执法:将铅笔平放在桌面,手抓握,笔尖朝向左前方(对于右撇子来说),食指抵住笔芯。

  安全贴士:不画画的时候,就要放下铅笔。笔尖要朝下,不能朝上。更不能把笔尖对着他人。

  【本课延展】面和体的关系

  点和点相连成“线”,线和线相围成“形”,面和面相围成“体”。我们也可以说——

  从点出发走直线或曲线形成了线。行走回到原点就造出了一个面。面和面通过围起来、交叉、叠加等方式构成立体。比如把双手打开呈平面,十指相扣,就构成了一个空间,有了体积。

  (有关点线面体的关系,还有许多有趣的联想和比喻。让我们一点点去发现和收藏吧。)

  【练习三】

  默写 & 摸写

  一分为二找中点 / 一分为二找起点

  画画找中点(平分两份)很重要,对于大朋友来说是很简单的事,可对于学龄前后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以后我们还会学习平分三份、五份等等的方法,这也算是培养数感,是一个对照和比较的观察训练。

  尹老师告诉大家可以用对折的方法来检查是否刚才画的中线在上下的中间。

  【本课重点】“你看清楚了吗?” —— 默写练习

  尹老师拿出了一共6件容器,头两次是单件呈现,后两次是双件同时呈现。

  第一次默写,是一个有些纹路的直筒陶瓷瓶子。

  第三次默写练习,是两件都有瓶口、瓶身、瓶底,但均略有不同的瓶子。

  通过双体之间的对照比较,来提升对物件特征的图像记忆。

  小学员非常自豪地展示自己完成的默写。

  尹老师向同学们展示同学的默写练习。

  结语:“看的时候不能画,画的时候不能看。这就是默写。”

  【本课延展】"摸"写

  尹老师给每一位同学们都准备了一个小袋子,里面放着一件需要用手伸进袋子里摸的小物件。

  袋子就留给同学们装画本、油画棒等画材。

  此画有惊喜 —— 见文末

  【回家作业布置】

  每天设计一个货架,将家中的物品分类默写,安放到货架上。

  【陪伴贴士】

  * 和孩子们探讨家中物品的类别。

  * 对孩子的画,说“yes”,不说“no”。做他们的粉丝,爱护他们的兴趣。

  【本课核心素养】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本课惊喜】翟晞(笔名:睡目)写了一篇课后感

  《记一次有趣的画画课》

  睡目

  今天妈妈带我到尹老师的课堂去画画。教室在上海松江泰晤士小镇的Young美术馆。我们先去逛了下泰晤士小镇,小镇的房子有尖尖的房顶、大大的透明落地窗,路边有很多高高的大树、粉色的小花,妈妈说这是欧洲建筑风格,我觉得很有意思。我们的教室就在小镇教堂旁边的美术馆里,整个美术馆的主体以红色为主,美术馆里面还有一个红色的旋转楼梯,大厅的墙上挂着好多色彩缤纷的画,还陈列了好多好玩儿的特别的展览品。

  而我们的课堂就在美术馆大厅正中间,很宽敞明亮。大尹老师头发长长的、和蔼可亲;小尹老师扎了很多辫子,非常可爱。今天是大尹老师给我们讲课。

  大尹老师的课堂特别生动有趣。他先讲的是画事物,老师让我们画了一幅风景图,画太阳、山、风、小河和小河旁边的家。画好了之后尹老师告诉我们太阳的光芒是线,雨小了,雨点也是线,只不过是很短的线,很多的东西其实都是用线条画出来的。原来竖长方形、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圆柱体、圆锥体、还有月牙形都是用线画出来的。老师还拿了一张纸给我们看,正面看是一个长方形、侧着看是一条线,原来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地方看就是不一样的啊!

  接下来老师又教我们画了很多很多物品,我最喜欢的是两个玻璃瓶,一个是粉红色的梯形,另一个像是用一个个由大到小的绿色透明的冰糖葫芦堆起来的。

  不过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摸画。老师给我一个袋子,让我用手摸里面的物品,然后画出来。我先是摸到了一个圆圆的头和尖尖的耳朵,接着摸到了一个圆圆的肚子、然后摸到了四条直直的腿。我画出来之后,妈妈看了说画的是一只小猪,我说是小马,结果从包里拿出来的是一头小牛。真有趣!

  这次课堂真的很有意思、很好玩!

  放一张睡目的特写,别看这张照片里有那么点“睡目”,听课笔记显示学习指数满格!

  儿童造型作品:

  作者:张擎天 10岁

  作者:王峥桢 10岁

  作者: 陈琳 12岁

  作者:钱俊逸 6岁

  作者:佚名 6岁

  作者:佚名 6岁

  作者: 杜浣文 5岁

  作者:杨梦迪 7岁

  作者:刘亦孝 6岁

  作者:庞丽娜 6岁

  

责任编辑:罗明忠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发送邮箱:918825737@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标签
艺术个案研究 |孟宪琪:“墨韵千年之美” | 2025
艺术个案研究 | 尹东权:“油彩画布情” | 2025
​《画韵中华·七一献礼》| 专访张子夫 2025
艺术个案研究 | 刘劲蓬:“古雅与残损之间”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yishubao.net.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918825737@qq.com  -  合作QQ: 336787430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